孔锤金的工笔画:心痕为画

楼主
孔锤金的工笔画:心痕为画
                                [B]心痕为画[/B]

    最早看到锤金的作品是他临的《兰亭集序》,我对书法没有研究——对书法作为艺术而没有深入的研究,但在我新出的一部学术专著《汉字创造心理学》中最后一章是专门研究书写心理的,名之为《书法心理学》,我把人们的书写形式分为64种,通过笔迹来区分人的性格。可惜,锤金的作品太小,看不清,又是临摹,就无法“见其书,想见其为人”了。不料今天上网看到锤金的工笔《荷花》和《牡丹》,勾起我心中的“艺慨”。
    应该说,生平最爱的还是哲学,而后是绘画,是音乐,最后才是文学,在大学教古典文学是无法选择的职业。
    小时候也常画荷花,因为家门口千亩碧荷,十分迷人。风动时绿波翻滚,闲静时翡翠凝晖。特别是莲花盛开时,无论是含苞待放的蕾,还是心香绽开的花,都让人陶醉,难怪周敦頣要写《爱莲说》。记得有一首对联,从头到脚赞美荷花: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荷花是佛花——佛的CIS(形象识别标志),这主要不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而是因为,世界上只有荷花是“花”与“果”同在的,有花时就有果,而不是先开花后结果。这就完全显现了佛旨禅意。佛学以为“因”与“果”是相因的,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不少人进庙拜菩萨时,放上供果,以为菩萨想吃他的水果。其实,给菩萨供果只是要你明白,你所以有现在的果是因为种下了结果之因。与其向菩萨求得善果,到不如你自己种下善因。对莲花一直有很神圣的敬爱。
    锤金的两幅荷花,功底是不错的,线条也省净,用笔很肯定。上一幅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从质感上看,似乎是盛夏后的荷花。下一幅最见用心的是几瓣莲花落在叶丛,似乎是“寂寞开无主”。那色彩给人一种阴天或傍晚时分的感觉。后一幅石青似乎用得太多,没有光泽。也许是因为网络失真的原因。
    锤金的《牡丹》画得非常生动,富有动感,技艺很成熟。构图上花繁欺叶,正表现了牡丹的富贵逼人。特别是花的颜色,大胆采用白色,映衬出主体更加鲜艳。从而把“贵”字显示出来。花蕊的金黄,花沿的洁白,花瓣的粉红,叶面的嫩绿,枝干的硬黑,尤其是主干的点苔,蓝光淡缀,又是细处用心。按理,锤金是个很细心的人,待人热情周到,富有情致,耐心很好,用心很专,做丈夫,做情人应该都是不错的人。
    突然看到这么多宗亲的杰作,总是自己家里人的东西,就特别为之感动,虽只几幅,却隐约看到锤金的心痕。
    不周之处万望笑纳。
1楼
小时侯也学国画。老师教画石、树、山、桥、人、泼墨写意,只是一味临摹,感觉很枯燥。觉得国画只是描绘一些虚幻的风景,而无现实意义。后来才知道自己年轻的浅薄。国画的美是西洋画所能够攀比的。当然西洋油画的写实尤其独到之处。画所反映的不仅仅是风景人物,更是作者对世界的认知,是作者心灵的宣泄。
2楼
中文教授写出来的东西,确实非同寻常,拜读此文再看一遍锤金的工笔画。体会尤深。
3楼
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既敬佩刃非宗亲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感叹其博采众家、无所不通的广博才学,对我的评价过奖了,我只是业余爱好,不足大雅。谢谢,我会继续努力!
4楼
孔锤金,看不出来啊,也是大师级的人物了,祝贺你啊,希望以后多多加油啊。
5楼
什么时候贴上来呀。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