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1
    • 积分1799
    • 经验31902
    • 文章1270
    • 注册2005-11-22
    [转帖] 张学良大陆之行为何落空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飞美探亲之途。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同志得知后,特别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表示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呀,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归来,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会上他传达了邓小平的电话指示,并且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做好对这位重要统战人物归来的事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相关指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其中作了四项重要的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张氏大帅府和大帅陵,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于张学良的欢迎之意,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经中央书记处多次讨论,最后确定由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吕正操同志赴美迎张。
    随后,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接见了吕正操。
    这是因为此前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为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邓大姐写给张学良的信全文如下:

    汉卿先生如晤: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想望之情,历久弥浓。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做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兹特介绍本党专使××同志趋前拜谒,面陈一切事宜。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为安排。
    吕正操等人于5月23日赴美。
    收到邓颖超的亲笔信后,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示他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但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同志写了一封回信:
    周夫人、颖超大姐惠鉴:
    ××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敬请×××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张学良在纽约出席旅美华人为他举行的寿庆活动后不久,即与夫人赵一荻于1991年6月27日经夏威夷飞回台湾。
    张学良为什么已有回国之机,却又不肯返回祖国大陆?各种有关他晚年不回大陆的传说和猜测很多,然而,他不能回到大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治的阴影,在于当时正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右派人士给予他的精神打压过于沉重,特别是表面上以张学良基督教友自居而实则是台独分子的李登辉从中制造障碍所致。

      (摘自《张学良最后十年》[B][/B] (作者汪睿新华出版社出版)[B][/B]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浙江慈溪派安徽寿县支  兴实公后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6
      • 财富3
      • 积分1439
      • 经验46221
      • 文章1278
      • 注册2005-09-10
      这应该是李登辉一生中做对的两件事之一.

      张卖国在晚年良心发现说了句真话:光头老蒋从来没有让我放弃抵抗.张卖国给沈阳东北军发的那个电令如下:

       此时如对日宣战, 我方必败, 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 东北将万劫不复, 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字民工,号外来人员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1
        • 积分1799
        • 经验31902
        • 文章1270
        • 注册2005-11-22
        我是中学历史老师,不知张学良何时给东北军下过那样的电令?张学良何以成了“张卖国”?
        李登辉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何曾办过“好事”!
        人的认识有差别,很正常。但是,我们的宗亲网,不是发表与主流社会相左言论的地方!正如繁烦长辈所言:“宗亲网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是沽名钓誉的舞台?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还是骂骂某某政党的会战之所?这个在每个上网的宗亲心目中自有界定。”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浙江慈溪派安徽寿县支  兴实公后人。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6
          • 财富3
          • 积分1439
          • 经验46221
          • 文章1278
          • 注册2005-09-10
          德灿叔:

           1:没有李登辉,就没有今天的台湾民主.我想,多数台湾人是不会同意您对李老头的评价的!从中华民族的大方向上看,李可能阴差阳错做了仅次于蒋经国的天大贡献。

          2:张卖国的访谈录我全文都看过,张卖国三字不是我的发明,也是剽窃来的,且在"自由史学界"(没有政治审查的历史研究界)得到共识.是他自己亲口承认蒋从来就没给他下过任何形式的不抵抗命令!该访谈录曾被网易新闻转摘过,可惜没几天就因"政治不过硬"被删.

          3:您发的就是政治类文章,愚侄表达了与您不一样的看法.假如很气愤我说了真话,那么以后大家都不要发政治类文章.省得为一个人家的死人伤了感情.

           4:我对存在新闻\著述有政治审查制度的国家持全面否定态度.一般情况是,我先怀疑,然后找到证据了再相信;对没有在新闻\著述方面实行政治审查的国家,我是先相信,等找到证据了再怀疑.

          5:我知道德灿叔是历史老师,但是本着第4条的精神,我从根本上彻底否定您本的那个教科书和所有中国大陆的文科类教科书。譬如,历史教科书,哲学教科书,政治教科书。我很真诚的说,我拿大陆的政治书是当相声或者讽刺笑话看的。

           6:我从来没有沽名钓誉的想法,至少在宗亲网里没有过!

          [ 此贴最后由孔维嘉在2008-7-4 23:38:10编辑过 ]
          字民工,号外来人员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6
            • 财富3
            • 积分1439
            • 经验46221
            • 文章1278
            • 注册2005-09-10
            “不抵抗主义”竟然是张学良提出的
            时间:2008-4-7 15:57:08 来源:网易社区
            字体:       发表评论   点击察看(50条)
             

            关键词语:张学良 蒋介石
            本文摘要:1990年,张学良接受唐德刚访谈时曾“郑重声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未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示的状况下,向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张学良也仍然坚持“不抵抗主义”。对此,张学良在许多场合,都如实叙述经过,坦承个人责任。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众口一词,几成铁案。前些年,张学良在接受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特别声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这样,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是: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他的反应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

              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蒋介石没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认为问题已经彻底弄清楚了。

              一、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9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上午早起后,即与宋美龄同谒中山陵。其后,参加国府会议,讨论工厂检查法等问题。9时半,登永绥舰,往南昌督师“剿共”。当日日记云: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山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一、对粤,决令十九路军先占潮汕,十八军集中赣南。余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届委员为四届委员。余在四全会中引咎辞职,而嘱陈、蒋、蔡等应之。如果不从,则以武力牵制之。对匪决取包围策略,以重兵掩护修路,以大款赶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则,欲速不达,应难见效也。

              1931年初,蒋介石因政见分歧,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引起国民党分裂。5月,汪精卫、孙科等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同年4月,何应钦调集湘鄂赣闽四省军队,对中共领导的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蒋介石这一天的日记表明,他在舰上所考虑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广州新成立的国民政府,解决宁粤对立问题;一是如何对待江西的共产党。完全没有涉及东北问题。

              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在当晚10时,是不是当日蒋介石早已写完日记,后来的“事变”和对张学良的应变指示都没有写进日记呢?不是。

              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

              此电现存手迹原件。“皓”,19日,“戌”,约当9点至10点之间。可见,蒋介石得知“事变”是在9月19日晚到达南昌之后,其消息来源是上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变的任何消息,也没有从张学良处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对张学良有任何指示。

              过去所有关于蒋当晚如何指示张“不抵抗”的说法,有些甚至是很具体的、活灵活现的说法。例如,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上引蒋电可证,郭说不确。郭维城到1934年才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的说法应出于猜想和传闻。

              又,蒋亲自审定的《事略稿本》称,“十九日,公舰到湖口,换船,经鄱阳湖,抵南昌,忽接急报迭来云。”将《事略稿本》所述与上引蒋致张电两相印证,可以确认,蒋是在“事变”发生整整一天之后才得到“事变”消息的。当晚,他写下的日记是: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

              日记中,称“事变”发生在“昨晚”,表明他9月18日当夜,并不知道沈阳发生了什么事。

              二、“不抵抗”命令确实发自张学良

              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是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


            张学良接电后,即于19日发表通电,中云: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

              20日,南京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

             
             
              张电所云,虽系转述臧、荣二人来电,但是,臧、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口头指示。关于此,荣臻报告说:……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

              “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当然就是“不抵抗”。“当经奉示”云云,说明张学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经过请示或研究。

              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采访时曾说:

              ……我那时在北京,在医院养病。当时病刚好。那天我请英国大使去看梅兰芳唱戏。我听到这个报告。立刻回到家里下命令。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形,我不明白,所以我当时是(此句听不清),看看究竟是怎么个事情。

              张学良承认,是他“回到家里下命令”,至于“命令”的内容,很遗憾,在关键的地方“听不清”。

              不过,张学良在他的自传体著作《杂忆随感漫录》中讲得很具体:……约在十点卅分许,来人报告沈阳有长途电话,荣参谋长请我说话,有紧急事项,我立刻辞蓝公使归返。荣对我说:有日本铁道守备队约一中队,向我北大营营团射击,日本附属地的日本驻军亦集结活动。我嘱切戒我军勿乱动,速与日本顾问妹尾、柴山向日方高级将领交涉制止,由交涉者即向日本林总领事处接洽交涉……天晓之后,除报告政府请示外,我派员向日本北平使馆矢野代办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详。

              张学良要荣臻“切戒我军勿乱动”,自然就是“不抵抗”的意思。其实,关于和荣臻的通话内容,张在事变后的第二天,已经讲得很清楚、准确。9月19日下午2时半,张学良接受记者访问时说:

              昨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由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可见,张学良和荣臻的通话主要内容,就是“绝对不抵抗”,而且,还有一句:“尽任日军所为”。结合上引《杂忆随感漫录》所述“天晓之后,除报告政府请示外”等语,可证张学良对荣臻的指示是在未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示的情况下独立作出的决定。

              9月19日晨,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召集东北干部张学铭、于学忠等人会议,再次肯定“不抵抗主义”。报道说:

              张皓(十九日)晨在协和召东北干部,开紧急会议,以日人违反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决取不抵抗主义,一切听各国裁判,并电顾维钧、汤尔和来平,向各使节说明日人暴动真相,一面电呈中央。

              这样,“不抵抗主义”就不仅是张学良的个人意见,而是“东北干部”的集体决定了。

              张学良与荣臻通话时,“事变”刚刚开始,张学良只知道“日本铁道守备队约一中队,向我北大营营团射击”,但是“事变”的发展很迅速,日军很快就占领营口、长春等许多东北城市,侵略意图暴露得很清楚了。但是,张学良仍然坚持主张“不抵抗”。9月22日,张学良得悉日军有向哈尔滨推进之势,致电东省特区长官公署转护路军司令部说:顷闻日军有向哈埠推进之讯,如果属实,仰相机应付。维彼不向我军压迫,我应力持镇定;万一有向我军施行压迫之动作,该部应即避免冲突,暂向安全地带退避,以保安全。

              此电虽无“不抵抗”之词,但内容与“不抵抗”无二致。当时,国民党大佬李石曾、张继、吴铁城在北平,都和张学良讨论过“事变”问题。9月23日,吴铁城致电蒋介石报告:对沈阳事件,汉兄等主张始终不抵抗,但以急速解决为妥。

            如果说,“事变”初起,荣臻刚刚以电话向张学良请示时,张学良以为还是“寻常性质”,可以以“小事化了”的方式处理,但是,这时已经是“事变”后的第5天了。张学良却仍然没有改变“不抵抗主义”的任何表示,这就不是判断失误可以解释的了。

              12月21日,日军分三路进攻辽西重镇锦州,张学良仍无坚决抵抗打算。同日,他致电第一军司令于学忠,电称:“近当日本进攻锦州,理应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针未定,自不能以锦州之军固守,应使撤进关内。”

             
             
              其后,蒋介石下野返乡,25日,南京国民政府电令张学良“应尽力之所能及,积极抵抗”。在此情况下,东北军曾与日军有所交手,但仍于1932年1月2日放弃锦州,退入关内。不久,蒋介石复出。同年6月,汪精卫等自南京飞北平,会晤国联调查团。19日,汪、宋会晤张学良,动员张在山海关地区与日军“小加抗战”,但是,仍然受到张学良的坚决拒绝。关于这一过程,张学良回忆说:

              见面之后,出示蒋委员长亲笔函,大意是汪院长来平,为对日军事问题,同我相商。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华北对日本用兵之意。我遂询问,政府是否具有坚决的决心,有无相当的准备。……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因为政府受到各方面的言论攻击,希望我对日本作一个战争姿态,小加抗战,至于胜败则所不计,乃是在政治上可以应付舆论之指责也。”我聆听之下,惊讶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无准备和决心,拟牺牲将士之性命,来挽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遂曰:“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我说:“你若说是蒋委员长的意思,蒋委员长是我的长官,他会直接给我下命令的。他不会写信,说汪先生你来同我商讨。既然说是同我商讨,这种并不是真正的抗战,而是拿人家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办法,我的表示是,决不赞同。”

              这时候,东北早就全境沦陷,日本已于当年3月成立伪满洲国,并且进一步觊觎华北。蒋当时的计划是,要求张学良撤换庸懦无能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派兵“占据热河,与东三省义勇军打成一片”,“威胁山海关,令倭寇使之不敢窥窃平津”。蒋认为:“救国御日之道,莫此为要”,曾在日记中表示:“致函汉卿,督促其实行之。”因此,蒋介石托汪精卫带给张学良亲笔信的内容,并不如张学良所述这样简单。即使如汪所云,只是要张“小加抗战”,“作一个战争姿态”,但是,对于一个渴望洗雪家仇国耻的爱国将领来说,不正是提供了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吗?至少,可以乘机要求南京政府发奋备战呀!然而,张学良仍然毫不动心。

              三、多年来,张学良一直坦承个人责任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未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示的状况下,向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张学良也仍然坚持“不抵抗主义”。对此,张学良在许多场合,都如实叙述经过,坦承个人责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父老对张学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使张很感动。次年1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没起来,胡思乱想,想到东北的人们对于我个人的问题,这不单是感情的问题了,真叫我惭愧无地,难过的了不得。说起抗战阶段,我是毫无贡献。当年在东北时,以前是承老人的余润,后来我不过执政三年,不但对地方没有造福,因为我一意的拥护中央,依赖中央,才有了中东路问题,对俄盲目的战事。九一八的事变,判断的错误,应付的错误,致成“不抵抗”,而使东北同胞水深火热十四年,今天他们反而对我如此的热诚,这可真叫我太难过了!

              张学良这一段日记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应付的错误,致成不抵抗”,并没将责任推给别人。

              1990年,张学良接受唐德刚访谈时曾“郑重声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他说:

              我现在就给你讲这个不抵抗的事情。当时,因为奉天与日本的关系很紧张,发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几个事情。那时我就有了关于日本方面的情报,说日本要来挑衅,想借着挑衅来扩大双方的矛盾。明白吗?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情报。所以,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它,躲开它。


            当唐德刚谈到“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至此,张学良连连表示:“不是,不是,不是的。”“这事不该政府的事,也不该蒋公的事。”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人访谈时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其它的资料还有很多,无须再引了。可见,从1946年1月3日的日记,到1991年的答问,张学良始终完全承担“不抵抗”的责任,从未涉及别人。


            字民工,号外来人员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40
              • 经验18792
              • 文章606
              • 注册2007-07-15
              德灿老师,您为什么没有在历史教科书中得知张下不抵抗令,其实是很容易解释的,是因为张对某个代表有利用价值,所以教科书上没有出现。这个道理您应该明白的吧!
              对于张大陆之行为何落空,我的思维是这样的,“西安事变”张想把部队拉到延安去,但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没有答应,而导致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张对中共一直都耿耿与怀。


              以团结家族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衢州派二支
              QQ:734036249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历史没有办法假设。当初的国内国际形势非常复杂,不是我们今天这样妄自论断的。国民政府没有给他扣卖国的帽子,今天的人如何又有这般证据!张当初的决策有他的局限所在,但以他与日本杀父之仇,如何成卖国?根本不在情理之中。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6
                  • 财富3
                  • 积分1439
                  • 经验46221
                  • 文章1278
                  • 注册2005-09-10
                  他不是有心卖国,而是无意中卖了国!说他不是无心卖国,是因为他误判了形式;说他无意中卖了国,是因他误判形式而造成的后果。。。。。。。

                  自话17岁前是日本鬼子的李登辉,他有意“卖国”,结果救了中华民国。

                  这就是阴错阳差啊。所以说“结果”有时候和发心、立场真的没有关系。

                  字民工,号外来人员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声望+6
                    • 财富3
                    • 积分1439
                    • 经验46221
                    • 文章1278
                    • 注册2005-09-10
                    呵呵,我终于找到了网易的新闻报道。相信作为国内三大门户之一,它不至于造假,尤其不至于造俺党的假吧-------------- [URL=http://news.163.com/05/0519/00/1K2VA3980001124T.html]http://news.163.com/05/0519/00/1K2VA3980001124T.html[/URL]
                    字民工,号外来人员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1
                      • 积分1799
                      • 经验31902
                      • 文章1270
                      • 注册2005-11-22
                         维嘉说:“我从根本上彻底否定您本的那个教科书和所有中国大陆的文科类教科书。譬如,历史教科书,哲学教科书,政治教科书。我很真诚的说,我拿大陆的政治书是当相声或者讽刺笑话看的。”

                         对大陆文科教材是这种看法,这是你的自由,发表出来也是你的自由,但是发表在宗亲网上却不大合适,因为它可能给宗亲网带来危害。

                      [ 此贴最后由孔德灿在2008-7-5 19:09:23编辑过 ]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浙江慈溪派安徽寿县支  兴实公后人。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338
                        • 经验12652
                        • 文章1289
                        • 注册2006-08-19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维嘉[/U]发表的内容:[/B]

                        自话17岁前是日本鬼子的李登辉,他有意“卖国”,结果救了中华民...[/QUOTE]


                        这个实在不敢苟同,能不能解释一下,愿闻高论。

                        (最好私下交流吧)

                        河洛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url=http://weibo.com/u/1247967804?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47967804/4c4453e4/3.png[/img][/url]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1
                          • 积分1799
                          • 经验31902
                          • 文章1270
                          • 注册2005-11-22
                          教科书的内容,不可能是学术争论中的内容,只能是学术共识的内容,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利益等,要有国家的专门机构审查通过。这是世界通例,没有一个国家例外。

                          把学术争论、探讨的内容搬到教室里,大讲特讲,这在大学课堂里是有的,但是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讲完学术争论内容后,会补上一句:“这是一家之言,供参考”,决无强迫学生接受的意思。

                          把学术争论的内容当做证据,这和把道听途说的消息当作证据,有什么区别?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浙江慈溪派安徽寿县支  兴实公后人。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