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28
    • 经验4367
    • 文章186
    • 注册2011-03-02
    [局外观史] 司马光+欧阳修+苏轼VS王安石+沈括——评论甚有意思,转来一观
    [P][URL=http://www.zgwxbbs.com/thread-74697-1-1.html]http://www.zgwxbbs.com/thread-74697-1-1.html[/URL][/P][P] [/P][P][SIZE=16px]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有三派意见。
    一是保守派,以司马光为代表。
    二是温和的改良派,以欧阳修和苏东坡为代表。主张继续贯彻庆历新政(即沿用范仲淹的政策)。欧阳修同苏轼是师徒关系,又是亲家(苏轼二儿媳妇是欧阳修的亲孙女)
    三是激进的改革派,以王安石为代表。
    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意见。其它两派受排挤。王安石从地方官员进中央常委接替其老师欧阳修的所有职务,做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国防部长,军委第二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二年接司马光任总理,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王安石变法时期,全国三个人说了算,一是王安石,二是沈括《梦溪笔谈》,三是神宗。
    王安石有一项关于科举制度的改革,就是不用考公务员,由地方政府推荐,并交纳银子。银子是硬指标,进士是软指标。
    银子多了,富国强兵。宋神宗特高兴。当沈括把银子数目上报时,神宗称王安石第一。
    招公务员时,地方政府不重视人才(学习好的学生家里没钱不推荐),只重视完成中央布置的银子,顾不上管人员素质如何,所以公务员素质低下,吏治腐败,后王安石气愤成病。
    苏轼(初任国务院秘书长)诗讽刺新招的公务员素质低,国家会被葬送。结果王安石非但“拒谏”,且制造文字狱,企图灭苏轼,史称乌台诗案。相当于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苏轼死里逃生,是因为他的夫人和高太后关系非同寻常,为高太后所救出,满朝文武求情,王安石不准,神宗说,王安石也不听,必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亏得高太后搭救。这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可见“拒谏”(司马光语),王安石辩称“士大夫媚众矣”,知识分子(苏轼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讨好老百姓罢了。
    其公务员素质如何,第一可以从宋江身上看到,宋江家里银子少,只能买个县级领导,有些干部水平比宋江差得远,但钱多,买了高级干部;第二可从神宗后北宋亡的史实得知。第三,神宗调王安石任淮南节度使(虚职),罢其相,说明变法不成功,王安石气死,又过了二年神宗也死。
    宋江是郓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秘书长,主持县工作,私放晁天王,何涛持山东省公安厅通辑令,宋江接待,看到后,偷着报信给罪犯。因为他平时吃晁盖的黑钱太多啦,受贿。晁盖的钱大多抢劫外地客商而来,朱仝雷横率派出所民警或刑警队巡夜,常到他家吃夜餐,因为彼此心照不宣。
    为了增收,王安石规定,增设县太爷,多设官。宋江的押司就是由此而来,司马光称“侵官”。收钱是“征利”(与民争利)。
    司马光废王安石变法,只是废了一纸文件(中央一号文件),不再执行。但是已经在全国用银子买得官,却是废不了的,因为这是当时国家政策允许的。司马光生气但无奈也,只能贬王安石任命的中央官员到地方,对地方官员他没法处理。等司马光死,王安石卖官之政策复活,如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就是花钱买的进士(因为谎报了考试次数被举报,但是进士是可以花银子来的),腐败断送了宋朝。 司马光和王安石死后,全国基本上都是王安石政策的人(受益者)。
    总之,王安石失败一是重视“捞”钱,二是太“狠”。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他的远大理想。他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抵抗外族侵略,采取了系列举措,通过卖官的途径,从富人手中快速集钱给国家,本意在于富国强兵,无奈最终却是如司马光所言,“饮鸩止渴”。[/SIZE][/P]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