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04
    • 经验680
    • 文章119
    • 注册2005-12-06
    存在之可能──討論題綱
    一、序言
    禪宗喜言「當下就是」,存在就是當下的基本事實,不勞言詮 ,也不是任何論述可以替代與詮釋的。
    就像土石,在當下的時空中,其存在是不可否定,不可替代的,只是這種存在缺乏生命,除了科學研究之外,也沒有多少哲學論述的空間。
    如果換成草樹之存在呢?顯然它不同於土石之非生命的存在,而是一種活物一種生命的存在。在特定時空中,它有汲取能量進而自我成長的能力,只是這種生命形式比較簡單,所有生命的基本訊息已然存在其種仁之中,它只須在外界空氣、溫度、陽光、水、養分等條件限制下,一心一意依據其種仁訊息進行開展即可,要改變其種仁訊息,在自然條件下可能須數萬乃至數十萬年。
    現在看一看更高一級的生命形式──動物。依我看:其生命的大部分訊息,也已存在基因之中,出生後,牠須要學習與能夠學習的很有限。因此,牠主要還是依據本能生活,但因有一定的意識能力,選擇能力,所以肯定具有一定的對「存在」之追尋與界定的須要。而究竟實況如何,大體上只是動物學者研究的範圍,不是哲學思考關注的對象。
    二、人存在之可能
    「人的存在」才是哲學關注的對象,也才是身為人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臨的問題。人是一種特殊存在,高級存在,約略而言,他具有身、智、靈、神的不同內涵與作用,共同作用於他的存在,因此使人的存在變得頗為複雜:其一、就身的存在而言,人與動物並沒有多大不同。反正必須滿足身體的各種基本需要,無論凡俗或聖哲都是不可逃免的。其二、人的生命訊息當然也是大部分已經存在基因之中,但人的智慧與心靈能力,卻不是一出生就設定完成的,出生所帶有的只是基本能力,這一種基本能力,還必須透過後天的學習與人文教化之後,才會更加提高,更加豐盛、更加成形。(就這一點而言,還會有些爭論,像老子就主張「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後天的學習反而把先天的美質給破壞了。在許多情況下的確也是如此,這問題值得引起我們深思,也告訴我們辯證的思考、系統思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的重要。)其三、人有強大的能力,但這些能力有那幾種、有多大、如何發展、如何使用,在在須要人動員智慧與心靈,去領會、理解與掌握。其四、人到底身處何種環境?人要走向何方?人要追求什麼?人想過何種生活?人該如何安身、安心並安命?
    因此存在對人而言成了問題,也可以說成了一種負擔。他不能學土石當下就是,一切現成;他不能學草樹,一味聽從基因指令即可;他也不能學禽獸,一味追求身體的滿足,把經濟當真理,物質當上帝就可以完事的!
    人是一種智慧的存在,一種靈性的存在,甚至是一種神性的存在,為了回應人生命內在的要求,人必須界定其存在,追尋其存在。從一方面言,我們是幸運的,通過無數祖先數百萬年,對存在的思考與追尋,我們的人文與信仰實在是相當豐盛的。站在巨人肩上,我們完全可以變得極其崇高而偉大。但從另一角度而言,我們也是苦惱的,這些祖先的追尋與思考,其具體緣由與歷程早已隨其生命而化去,不復存在,留下的文字及遺物,都是極抽象,甚至是雜亂、對立的,我們要從中做出選擇、理解與領悟,實非易事。更何況,時代絕不相同,具體的生命情境絕不相同,我們如何通過古人文字領會智慧,得到啟示,進而豐富我們的存在呢?
    當然社會存在教育機構、宣傳媒體、街談巷議,會流行著一些道理,界定何謂應該?何謂幸福?何謂好?對於認命的人而言,他很可能隨順因緣,接受最早、最多、最強的那一方的指示,從而界定其生活、生命及存在。但對別有靈性的人而言,這些界定恐怕就不是如此理所當然的,所以他更將願意自行探索……….。
    三、討論
    1.      生命不會是孤立的,就時間而言,他是億萬年複雜的互動、互滲、互相開放與包容的結果。就空間而言,地球是一個有機整體,水是循環的,空氣是循環的,物質是循環的,生命的訊息也是循環而積累的,身心靈的訊息與內函,都有來自天地萬物的影響。站在個別人的觀點,我與你、我與樹可以是毫不相干的;但站在更高的觀點,也許我身上的某些物質,你身上的某些物質,在萬年前可能曾經組合在同一人或同一隻獸或同一棵樹上。一來自一切,一切成就一。這百萬年因緣業力,重重互動、互滲、重重累加,而竟成就了今日的你、我、他。只要在萬年的無盡因緣中,有任何一丁點的改變,可能你不存在了,可能我不存在了…………。
    2.      如何抉擇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人是被決定的,並不具備真實的主體性。比如馬克思論斷:人的物質需求與生產能力決定了人的生產關係,進而決定了人的社會存在。或者如某些教派所言:神決定了人,人的一切都是被神,且由神決定的,人只能接受不能改變;要改變必須禱告求神的恩賜!
    3.      另一種看法: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主體性,人決定了他的存在、他的精神與心靈,甚至也決定我們存在的外在環境,甚至於物質也是心靈決定的!
    4.      折衷的看法:人是被決定的,也是決定的;人在複雜的互動網裡被限定著,但人也可以透過心靈、智慧,去抉擇,去實踐,從而調整了他的存在內函與生命走向,甚至影響外在環境。
    四、若干參照觀點:
    1.禪:『孤輪獨照江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一切放下,當下就是』;『一念之功德,深廣無邊際』。心念一個扭轉,世界全然改觀,一悟自性真如,當下即是般若。『佛是煩惱,煩惱是佛』,同樣之一心可以是煩惱,也可以是佛。可以見水不是水,也可以見水是水。僧洪恩『不盡長江向海流,禪心早晚共悠悠。山雲過眼匆忙甚,葉未凋零樹已秋!』

    2.坎伯(Joseph  Campbell):「去執以便釋放能量」;『造成意識壓縮的乃是我們自己,事實是我們不見宇宙力量的泉源,只見那力量反映出來的現象界形相』;『相異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從差異中產生最美麗的和諧』;『無上英雄的偉大事跡,就在這多元的統一中得到理解並為人所知』;『進入自己心中的至聖之所』;『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程上接受試煉的潛在英雄,要完成生命賦與我們的神聖使命,成就英雄事業,便有待我們對廣大深刻的宇宙生命有所醒悟。』坎伯相信:人在神話中尋找意義,接觸永
    恆,發現自我,參悟生死,體現神性,學習生命的智慧,咀嚼存在的經驗,思考自然的奧祕。
    3.儒家:仁義禮樂誠篤敬,敬天、敬地、敬人、敬己、敬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浩然之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捨我其誰!』
    5.      老子是辯證法的:『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6.      莊子:『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其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天下莫不自以為是,以彼為非;彼亦以汝為非,自以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其天機深嗜欲淺,其覺無憂,其息深深,物物而不物於物。』;『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
     

    五、結論
    本文討論“存在之可能”,是以人的實存,人生命生活的現實存在,做為討論的起點。所謂“存在之可能”,亦即認定人的生命是一種充滿創造力,充滿創造可能的存在,生命所面對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選擇與行動,使人創造的可能性得到深遠的發揮?
    人做為一種生命體,生活在地球的物理與自然條件之下,這種條件幾乎是絕對的,無可抗拒,無可逃避的。可是人通過科技能力的不斷創造與積累,人竟能脫離地球場域而進入太空,而抵達月球。人能飛也能入海與漁鳥同行同在,人能鑽入地下,其鑽地能力比所有天生的鑽地動物都強,人能在地球上奔馳,其速度與持久力,遠遠超過任何地球上的生物………。
    面對無可抗拒,無可逃避的物理自然條件,人創造出現代科技,創造出以科技為基礎的現代生活,這個現代生活對現代人而言,實在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只是平常不足為異,但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神入的深思,假如我們是千年前的古人,面對 無可抗拒,無可逃避的物理自然條件,古人會如何想呢?當然,絕大多數人都會將物理與自然條件視為固然,視為無可改變,無可抗拒的天理而接受下來,並以之為自己人生行動,思考,評價與規劃的基本軸線,因而限縮他整個思維世界的深度與廣度,從而刊落他思維與創造的許多可能性。可是,我們今天知道並且已經證實, 無可抗拒,無可逃避的物理與自然條件,其實是固定的,有規律的,是物質能量處於太陽系作用下,在地球場域裡所具有的運作模式,這些物理與自然條件固然對人構成極大的限制,但它們卻也是人類文明,生命,生活的物質憑藉,是人創造的資源,是人開拓美好生活的工具庫。古人面對不可能飛上天的現實,大多數人很快的認命了,可是還有一些人不死心,將飛天放入夢中,放入宗教神話,放入可能的追尋中,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與積累,這種物理與自然條件限制下不可能的飛天,竟成了人類社會的現實,成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這樣的例子應該足夠給我們一些啟示,所謂 “無可抗拒,無可逃避的物理與自然條件”,固然是一種“事實”,卻也是我們思想上的評價與設定。做為一種“事實”,我們可以去認識,去理解。而做為一種“評價與設定”,所謂 “無可抗拒,無可逃避”,其實也是一種信仰,一種迷思,一種思想與創造上的畫地自限。 “無可抗拒”中,盡可以有許多利用,“無可逃避”裡,實存在廣大的創造空間。面對自然條件時,只知道它是“事實”,沒看到它也是一種“評價”,而過早的當成思維與行動無可逾越的邊界,當成一切思考的起點,這樣一來,人就輕輕刊落了,科技與生活創造的極大可能性,從而喪失了一個君子,一個智者正德利用厚生的責任。
    這樣的故事就在於說明,人通過思維評價,通過世界觀而畫地為牢,把自己的創造能力,把世界的可能性大大的壓縮了。其實可能與不可能 ,就像乾坤與陰陽,是互涉互入,互滲互動,共在同行的,只要有不可能也就同時有可能存在,不可能與可能,不是既予的,不是固定的,而是要看在什麼條件,什麼方式,什麼觀點下。不同的條件,方式與觀點會創造出它自己的可能與不可能。因此“存在可能性”的思考,就是考驗人思想的創造力,考驗人突破框限的能力,考驗人敢不敢自我否定,通過自我否定而提升自己思維的創造力。
    這一種哲理在〔老子〕第48章中,有極簡單而深刻的詮釋,他說: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日益〕也就是學取知識,所謂的“知識”,就是前人的心得與想法,所凝結而成,固化在語言文字中的判斷與思想。這些東西可以因人而異,可以因學科領域而異,可以因國家、族群、地域、時代之異而異,真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下一代人要解決自己生活生存的問題,也就面臨一個學習的問題,必須將這些“知識”盡力的學起來,記起來,搬入腦中累積起來,以豐富人的知識,成就一個知識份子社會精英。這固然是人間美事,是許多人的夢想,可是“人存在之可能”卻不會在此止步,存在之可能不會限縮成“知識的可能”,存在的豐富性,靈動性,創造性與根源性,絕不是知識可以取代的。中國哲人十分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不肯自我框限在知識論之中,他要躍入大化道流,躍入生命無可框限的創造可能之中,只把知識論做為開啟存在可能的一個基礎,一個切入口。因此他走入生命論,下一個判斷“為道日損”,生命做為靈通活現之存有,不可以自限於知識的堆積,不可以自限於前人經驗判斷的背誦重覆之中。人必須“尋道”,必須充分展開生命的靈動,必須突破知識帶來的框限與遮蔽,必須勇於挑戰知識,反省自己原來的所知所信,突破自己原來的思維框架。人必須“為道”,必須向生命的鮮活靈動回歸,而回歸的方法就是〔損之又損〕,就是不斷破執,打破原有定執的,固化的知識框架,使生命的靈慧突破浮雲,照射大地。通過一而再的破執,最後〔以至於無為〕到達一種高度統整與流動的境界,這個境界的人是進入“空”的悟道人,是展現靈魂本色的真人,是霞光萬道的哲人。所謂的可能不可能,實際不實際,有用無用,知識非知識……..,都不能框限他,都不是他思維的定位軸,他已達“無可無不可”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老子〕下一結論〔無為而無不為〕。
    這樣的所謂“中國格言”,也就為我們剖析了從知識論到生命論,從可能不可能的俗世思維,到無可能無不可能哲人思維的全過程。“不可說不可說”“道〈說〉即不是”。任何生命論的東西,一旦發為言說,固化到語文之中,立刻成了知識,其他人以知識論的態度去學去記,也就走入僵化框限之中,成了文字知識之奴。“吾心即佛,吾心非佛”,我心能創造知識,我心是知識之源,但知識不等於我心,人離開知識依然能自在自為的創造,知識離開人,離開心靈,知識也就失去活性,失去動能,成了一堆死物。
    這種“無”“空”的道論生命論,頗類似於最近興起的渾沌論。在《渾沌魔鏡》一書中〔John  Briggs& F.  David Peat 著 王彥文譯 牛頓出版社出版〕,作者為我們描述渾沌思維:在相互關連的非線性場域裡,在微觀上變異的積累,通過反轉擾動而走向宏觀,微小變化的連鎖反應,往往會造成不成比例的巨大變化。整體依賴於各微小,一個系統放大微小變化的能力,便是其創造力的槓桿。萬事萬物交織在一起,系統不可孤立不可逆,系統層層相扣,所有系統都互相開放,最後走向宇宙整體。定律不是給定的,不是邏輯孕含的,當新分叉出現,新層出現,就有新的故事,新的規律,大自然的網路回饋系統立基於隨機擾動,放大疊代。渾沌是結構與生命的源頭,我們身體就是一群共生合作,束縛在一起的微生物。渾沌是生命與智慧的源泉,萬事萬物互為因果,彼此影響,處境改變,思維界面就變化,觀點因而轉移,從而摧毀慣性的思維定勢,知識是化約的封閉的慣性思維,直覺是複雜系統造成變化的關鍵,系統借微異的獨特視角而改變,創造力來自對微異的敏感,創造者能放大微異,發現新界面新天地,開拓出新視野新領地。 
      這個〔渾沌論〕很類似中國天人合一整體相關的太極思維,只是因為受到西方中心西方至上思維定勢的宰制,許多中國人據守堅硬的經驗實證思維,而根本否定太極思維的價值,甚至視天人合一為迷信落後。這些人就根據他們自以為是的實證科學世界觀,對付人間萬事,妄想改天換地,重造一個新天地,結果把科學世界觀僵化成新迷信,用瘋狂民粹強烈推行,從而消滅了富強安樂的可能性,卻實現出許多不應該的,獸性的悲慘可能。現在西方推出了〔渾沌論〕,展現出許多新的思維新的可能,而在西方中心論思維定勢宰制下的中國人,是應該回過頭來將〔渾沌論〕當成新知識,背而誦之,信而拜之?抑或是重新反省自己的靈明本體,〔無為而無不為〕的開啟自己的明德靈性,用己之明德,吸納中西智慧,而創造出生命與人間壯大的可能?
    生命之生存是艱苦的,卻也是莊嚴的;是渺小的,卻也是偉大的;是短暫的,卻也是不朽的;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天生的,都不是命中註定的,重要的是不要太早下定論,不要一味堅持,不要隨便受自己思維慣性的宰制,要給反思留下彈性空間,要用反命題質問自己,要用正面的邏輯對待他人的質疑,更要開啟自己的靈明本體,不斷重新詮釋當前情境,不斷通過自我界面與視角的微異調整,為自己開發出新可能性的廣大場域………。
    通過〔渾沌論〕的新視野,通過存在可能性的深刻反省,中國聖哲智慧教言中的價值,自己靈明本體內的能量,應該要引起現代中國人的理解與重視,只要善用自己的心靈微異,聖哲智慧盡多有今人可以取用開發的,實在不必事事仰賴西方,事事追隨西方。中華神州要再見光彩,中國人要再恢復漢唐威儀,那麼就必須開展出中國文化智慧所孕藏的無限莊嚴與可能……..,同時也開拓出自我今生浩浩的莊嚴與可能…….。
    中國人啊!請給自己一個莊嚴的許諾吧!
    孔子2555年11月30日 [04]  皮介行  寫於台北
    皮介行  於孔子2553.11.20(2002)初稿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298
      • 经验9373
      • 文章278
      • 注册2004-02-22
      我比较相信进化论。我觉得人之初至今尚处于第一期。我们和古人的智慧其实并没有质的差别,我们现在享受古人享受不到的东西不过是一代代智慧积累的结果。古人一天能背一首诗,我们今天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为自己是人沾沾自喜,这主要是与其它动物比较而感觉到的。其实我们还很粗糙低劣。哲学家的寂寞和苦恼就是看到周围的碌碌之辈而生的。

      从今往后,人类很可能很快步入第二期了。第二期的人大概就是哲学家和电影等叙说的超人。人将发生质变。今天人很难选择的高的高矮的矮、丑的丑俊的俊,明天的人完全可以选择了。人将过目不忘,存储量极大,对今天的苦学会深感同情啊!超人将绝少的次品,就像今天的好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一样。

      [em05][em05]
      宁海宪宁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人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体,因而经常在灵与肉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有人沉迷与兽性乐此不疲,有人忘情于神性的“孤独”中。做学生的时候途遇一校工辛苦地拖着一板车柴,我寻思人们辛勤地劳作只是为了什么,在改造世界?在为更好的食物、住所等奔波?一匹豺狼(那时在流行“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也很辛苦,它也在为可口的猎物和温暖的洞穴和奔忙着。在这个层次上我们与狼又有多少区别呢?人如果只是在追求对物质的占有和感官的满足,他还是那个具有神性的人吗?对于他神性又有什么用处呢?没有了神性,人类无异于兽类。
        文明和野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我们的先祖所获得的神性使人类走出了荒蛮步入文明。但是文明的进步又是以人类占有的物质为标志的。今天对物质的疯狂追求是文明的进步还文明的衰落?老子的“小国寡民”是神性人类的理想,儒家的“天下大同”又是人类的完美目标。可是现实中人类似乎会永远纠缠于利益的纷争,永远的利益已经成了兽性人类“高尚”的座右铭。我们已经堕落为兽类的一员了吗?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2472
          • 经验79016
          • 文章2378
          • 注册2004-07-11
          早晨,我躺在床上,也在思考有关与人生的意义,也许与自己今年遇到的诸事不平而深虑.我认为:第一,传宗接代,培养后人,把自己的未进的事业和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努力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和睦亲朋,家庭幸福,人人健康,自己快乐;平平淡淡,安度一生.第二,抛开私欲,超越自我,把握人生,完美人生,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千古流名,万代流芳.
          我只符合第一.[em05]
          同一血脉
          舒城合肥支
          希文(56世)-询公-公鳌-彦声-承济-弘启-闻魁-贞梅-尚道-衍希-兴暹-毓仁-传道-继安-广智-昭元-宪林-庆珠-繁福-祥枝.....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