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执事
    • 声望+1
    • 财富2
    • 积分3074
    • 经验32617
    • 文章1862
    • 注册2004-08-07
    孔子思想促進世界和平
    孔子思想促進世界和平

    ■湯恩佳博士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解決國與國的利益衝突、民族與宗教矛盾等全球危機,最為重要的乃是要有一種能夠真正代表人類平等利益,能夠超越國家、地區、民族、宗教領域而又為世界大多數人所接受,從而能夠化解仇恨,緩和矛盾,促進對話,和平共處,共同進步的根本原則。我認為,這些根本原則就是孔子的「仁者愛人」、「忠恕之道」、「和而不同」。這三大原則是中國傳統儒家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孔教的基本教義,也是治理世界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維持人類和諧安寧的靈丹妙藥。

     儒家文化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全人類。眾所周知,儒家文化對日本、韓國等國家在漫長的過去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成為這些國家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東亞國家及地區大體形成兩種局面:一類是西化或蘇化比較嚴重,並且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受到嚴重衝擊的國家和地區,如菲律賓、越南、朝鮮、柬埔寨及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大陸,在發展的進程中都遇到了嚴重的障礙。另一類則是在保存了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方文化的長處,如日本、韓國、港台地區、新加坡,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較為順利。因此,這種基本的歷史事實完全可以駁倒所謂儒教在現代社會中成為發展障礙的謬論。

    一、仁者愛人與世界和平

     孔子「仁者愛人」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人要有自尊自愛的精神。揚雄說:「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法言君子》)可見,自尊自愛是關愛他人的必要前提。其次,儒家的「仁者愛人」精神必能有利國利民的作用。僅僅有自愛是不夠的,董仲舒說:「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人不被其愛,雖厚自愛,不予為仁。」(《春秋繁露仁義法》)孔子是把愛親作為仁愛擴大的基礎,他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孔孟並不是叫人們完全停留在愛親上。仁愛的本質就決定了仁愛必然要得到無限的擴大,達到孟子說的境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再次,應將仁愛之心推向宇宙萬象萬物,達到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儒家所追求的不僅是人世間的和平,而且是宇宙普遍的和諧,即天、地、人整體的和諧,這就是「太和」。故仁者不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成就自己的生命,還要澤及萬物,成就萬物的生命。

     二、忠恕之道與世界和平

     什麼叫「忠恕」?曾子並沒有具體說明。宋代大儒朱熹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所謂「盡己」,就是盡己之力為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在處理己與人的關係中,誠懇真心地為他人,自己要能自立,也要讓他人自立,自己要事事通達,也要讓他人事事通達。也就是說要去關心人,幫助人,成就人,認真為社會和他人作貢獻。所謂「推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今日某些國家,不顧他國人民的人意願,把其本身之價值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強加於別國社會,甚至不惜以武力強迫他人接受。當前世界上發生的文化、民族、宗教的隔閡和衝突,究其原因,正是「強人從己」「強人所難」,嚴重地違反了孔教儒家的「忠恕之道」。只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尊重他人,互不侵犯,和平共處。

     「大同」世界是和平、公義的世界。根據孔子「天下為公」的教誨,世界不是任何人的私產,並以「公義」作為衡量得失、分辨是非的準則。

     只要明白孔子思想,當會發現,「大同」世界是可以在人世間實現的。然則,「大同」世界是怎樣建成的呢?其實,「大同」世界就是「大道」的體現,「大道」成則「大同」世界現;而孔教的「大道」,卻可以用「忠恕」兩字一以貫之。「忠」即「誠意」、「正心」、「盡己」、「敬事」,所謂「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如果每個人都以「忠」為行事準則,則人人手足情深;每一國如果都以「忠」為外交原則,則國與國之間便可以和睦互助。而「恕」即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由反省內心之所好所惡,進而推知別人之所好所惡,由知而行,實踐於世,就是「大同」世界中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境界。這種推愛及人的行為,是由美滿家庭為基礎而衍生的:不單止愛自己的親人子女,而且同樣愛別人的親人及子女,因而也希望別人同樣愛自己的親人及子女。由此再進一步,從人與人的關係推廣到國與國的關係來說,每個國家同樣自覺到本國國民是尊貴的,希望本國國民受到他國的尊重、善待,不希望本國國民被欺負、被殘殺,那麼,每個國家就同樣會尊重、善待他國的國民,不會侵略他國、欺負和殘殺他國國民了。「大同」世界便會立刻展現眼前!

    三、和而不同與世界和平

     「和」的原理是中國人把握宇宙、理解人生的一種主要觀念。「和」是包含著矛盾和差別的辯證的同一性,「和」是不同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和相互限制,從而產生新的事物。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是「和」而不是「同」。因為「同」取消了事物之間和事物內容的相互作用,因此也取消了事物存在、發展的根據。

     我們提倡「和而不同」的精神,目的是要解決當今世界的各種矛盾衝突,發揮它在維護民族團結,促進世界和平的重大作用。在地球村裡,任何一個民族的利益都不能離開人類的共同利益。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生態的發展都是全球性的,人類在互愛中共存,在互仇中俱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要互相依賴。同樣道理,同一地區相近或相鄰的各國各族之間,也是共同利益大於它們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和則兩利,鬥則兩傷。真正為本民族利益著想的人,必定是主張睦鄰友好的人。試看目前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如果沒有宗教和解民族和解他們是不會過上安寧幸福日子的。冤家宜解不宜結,歷史的紛爭只能通過談判、妥協、諒解來解決,而不能訴諸武力。歷史大儒張載說過:「仇必和而解」。離開此理,仇恨解決永無出路。(文匯論壇)

     (本文為作者在美國孔孟學會發言節錄)

    [em05]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处
    曲阜孔子后裔联谊会
    曲阜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
    地址:曲阜市鼓楼北街6号
    邮编:273100 
    电话:0537-4429356 4712177 
    QQ:565135047 
    邮箱:kzjp@sohu.com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