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190
    • 经验3108
    • 文章164
    • 注册2004-10-26
    [转贴]《孔子家语·颜回》篇与“颜氏之儒”
    地下新出资料往往对学术的进展起着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我们对颜子之学的浓厚兴趣,也是新出竹简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诱发产生的。  
    湖北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问世是20世纪末期震惊海内外学术界的大事,这些文献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瞩目,人们从而利用这批资料开始认真检讨中国早期的学术史。与之同时,人们也期待着另一批数目更大的竹简的公布,这便是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得的1200枚竹简,据说,这批珍宝涉及古籍80余种甚至更多,而且其年代与郭店楚简相当,她当然一定会又为学术研究提供极其珍贵的资料。在有关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上博竹简中有《颜渊》一篇,有学者则说上博竹简“可以让颜子之学重见天日”[1]。  
    带着对上博竹简秘密的猜测,我们思考颜回学术的本旨。所谓“重见天日”,意含着颜子之学曾经淹没无闻。《韩非子·显学》篇叙述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就有“颜氏之儒”。“颜氏之儒”何意?“颜氏之儒”是否宗师颜回的一派儒者?对此,学术界见仁见智,看法很不一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少孔子三十岁,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但不幸的是,颜回却先孔子而去世。现在的传世典籍中,有关颜回的资料相对较少,而且,受疑古学风的影响,不少有关的记载也被排斥在“可靠”资料之外。颜回的学术主张更显模糊不清。  
    那么,颜回之学内含是什么?现有资料能否透露一些端倪?由此,我们想到了《孔子家语》,想到了其中的《颜回》篇。上博竹简除了有《颜渊》篇名外,还有《子路》一篇;今本《孔子家语》中的《颜回》篇后,接着有《子路初见》一篇,这或者仅是巧合,但它却令我们细心观察了《孔子家语》中的《颜回》篇,对它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进行认真的思考。  
    人们重新注意《孔子家语》一书,同样也得益于地下出土文献的启示。这部久被视为王肃伪撰的著作,到现在依然没有摆脱被怀疑的命运,不少人在编辑相关的资料文献集时,仍把《孔子家语》放在《风俗通义》、《中论》等书之后,或者标目列之于“魏晋南北朝诸子与史志”类中,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该书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的简牍以及河北定州八角廊汉墓中被定名为《儒家者言》的著作,内容都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与《孔子家语》的性质极为类似。特别是定州八角廊竹简,同出的还有《论语》一书,从史籍所述的《家语》与《论语》的密切关系看,李学勤先生认为定州竹简中所谓《儒家者言》也应该属于《家语》的原型[2]。  
    《家语》是否王肃伪造,其实是有争论的,也就是说,反对王肃伪撰的看法同样是存在的。另外,清代以来,研究者中的不少人也看到了该书资料的价值,认为《孔子家语》的许多地方明显胜于其他相关古籍,可以用来校正史实、文字讹误,弥补其他古籍记载的疏略,并谈到应当予以重视。但遗憾的是,人们在指出了《家语》的这一点后,并没有进而深究其书的可靠性,反而又回到了《孔子家语》“伪书”说中去,从而认为她只不过是“保存了一些古代逸书的片断”而已。  
    实际情况应该并不如此,笔者研究了《孔子家语》的《执辔》篇,认为无论从《家语》成书的相关记载,还是《家语》一书的内证,都可以发现该书具有真实可靠的特征。笔者指出,对于我们今天的孔子研究来说,《孔子家语》一书的价值并不在《论语》一书之下。[3]其实,学术界持此看法者已有人在。 郭沂先生就曾指出,《孔子家语》、《孔丛子》等都属于“《论语》类文献”,乃是孔子及门、再传或数传弟子忠实记载的夫子之言。[4]杜维明先生支持郭沂的观点, 认为“我们不能贸然否定孔子家传,从而对《孔丛子》乃至《孔子家语》都截然断定是与夫子毫不相干的意揣之辞”[5]。  
    对于颜回之学的研究,《颜回》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学术信息。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上博竹简中所谓“颜子之学”的具体面貌,还不了解其中《颜渊》篇的内容,但我们研究《家语》中的《颜回》篇,一定有助于上博竹简《颜渊》篇的研究,有助于“颜子之学”或者“颜氏之儒”的认识。  
    《孔子家语》与《论语》不同,《论语》与《孟子》等典籍那样,都是在章首句子中撷取一词作为篇目,《论语》有以孔子弟子名字命名的篇目,如《颜渊》、《子路》、《子张》、《公冶长》之类,但这些篇并不主要记录孔子这些弟子的言行,这些篇题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家语》则有不同,该书的每一篇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篇题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概括。其中的《颜回》所记都与颜回有关。我们估计,上博竹简中以孔子弟子名字命名的各篇,如《颜渊》、《子路》、《子羔》、《曾子》等,可能与《家语》相类,至少其中的《颜渊》篇应该像《家语》的《颜回》篇那样,所记可能主要是与颜回有关的内容。  
    《家语》的《颜回》篇中共有内容十四节,各节之间并不连贯,但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颜回的为人风貌及思想主张。  
    就《颜回》篇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COLOR=#ff0000][B]颜回聪敏过人[/B][/COLOR],可以由此推彼,可以预知一些事情的结果。颜回的聪慧都得到了孔子的赞赏。这方面的事例有两则:  
    其一,颜回“以政”而预知东野毕的马将会逃逸。东野毕善御,鲁定公询问颜回是否听说过。颜回则认为其虽善御,“其马将必佚”。定公闻听此言,还认为颜回是诽谤。当几天后有人告知东野毕之马逃逸时,定公才召来颜回,细问他何以未卜先知。颜回认为善御者应当“不穷其马力”,就像善政者“不穷其民力”的道理一样,他说:“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孔子夸奖说:“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其二,颜回“以音”而推知为何“哭者之声甚哀”。颜回侍于孔子之侧,听到有人在哭,他认为哭者“非但为死者”,“又有生离别”。孔子问其故,颜回说是根据鸟的声音推知,他说:“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询问后,果然是哭者“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子长决”。孔子又夸奖说:“回也善于识音矣。”  
    颜回的这些事迹,与孔子的很多事例比较相像,如孔子“知鲁庙灾”、“观象知雨”、“枯矢贯榫”等皆是。一方面,颜回像孔子那样,知识面广,事物理解深刻。《论衡·知实》称颜回等人“有圣人之才”,又记孟子说子夏等人“有圣人之一体”,而颜回等人则“具体而微”;《淮南子·精神训》更说颜回为“孔子之通学”。《颜回》中的这些记载可以印证这些说法。另一方面,说明了《孔子家语》的作者也像记录孔子事迹那样对待颜回事迹。  
    第二,[COLOR=#a52a2a][B]颜回向孔子请教各方面的问题[/B][/COLOR]。这方面的问题内容比较简短,但所占比例并不小,计有以下六则:  
    1、  完美的人格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成人之行若何”;  
    2、  臧文仲与臧武仲相比谁更贤明——“臧文仲、臧武仲孰贤”;
    3、  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颜回问君子”;
    4、  什么样的行为是小人的做法——“颜回问小人”;
    5、  如何区分似于君子的小人之言——“小人之言有同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6、  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朋友之际如何”。
    上述颜回向孔子请教的内容,与《论语》等书所记载的孔子弟子向孔子请教诸如“仁”、“孝”、“君子”等问题一样,其记述的形式完全一致。《论语》等书保留下来的材料来自孔门弟子随时所记,颜回向孔子请教的这些内容当也出于颜回的记录,后由孔门后学编入了《孔子家语》。  
    第三,其余四则是颜回的论说或者[COLOR=#ff0000][B]颜回与他人讨论问题[/B][/COLOR],内容都与为人处世有关,这反映了颜回的一些思想主张:  
    1、        讲究仁德的人用一个“预”字就能有益于智慧, 一个“恕”字能有益于仁德,因为“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就是说知道了不能做什么,也就知道了应该做什么;  
    2、        人应该谨慎,不宜让力气比德行更为猛健;
    3、        “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也就是说,人要反省自己, 而不宜常常数说别人的过失且妄加评论;
    4、        应当自觉遵守礼制、坚守德行,不可“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 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
    颜回注重修养,仁爱诚信,虚心好学,德行出众,无论孔子还是同门弟子,大家对颜回的远大志向、高超德行都是交口称赞的。孔子多次夸奖颜回好学,称其为贤人;子贡说自己“何敢望回”[6],曾子也认为自己比不上颜回, 说“吾无夫颜氏之言”[7],“吾无颜氏之才”[8]。  
    在《孔子家语》的记载中,颜回当然同样是孔门弟子中德才兼备,深受敬重的核心人物。如《弟子行》中记子贡评论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二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六本》篇中,孔子说:“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实行德义时坚定,接受劝谏时柔顺,得到官禄时戒惧,修养自身时谨慎。这其实是颜回一贯的风格。孔子还说“[COLOR=#800080][B]回之信,贤于某[/B][/COLOR]”,称颜回之诚信超过了自己。这与《颜回》篇的记载都是彼此呼应的。  
    在众弟子中,孔子对颜回的喜爱与信赖是最为突出的。由于颜回的仁德,他也影响了同门中的许多人,使得孔门弟子团结得更加紧密,这便是孔子所说的“[COLOR=#ff0000][B]自吾得回也,门人益亲[/B][/COLOR]”[9]。孔子喜爱颜回更在于对他仁爱诚信等等方面的信赖, 在厄于陈、蔡的最艰难时期,孔子与众弟子谈论颜回,认为颜回穷而不改其节;“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我们可以将《孔子家语》中各篇的记载联系起来,看其中所反映的颜回的政治抱负及理想信念。《致思》篇有孔子与弟子们“农山言志”的记载。在谈论中,子路、子贡一武一文,前者欲行其勇,后者欲驰其辩。颜回则有不同,他说:  
    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    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    由(子路)无所施其勇,而赐(子贡)无所用其辩矣。  
    对于颜回的志向,孔子由衷地赞叹道:“美哉德也!”这里所记与《韩诗外传》中所记的颜回“景山言志”、“戎山言志”大同小异。综合这些记载,可以看出[COLOR=#ff1493][B]颜回所向往的是德教风行,君臣同心,上下协调,家给人足的安定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讲仁义,个个言规矩,没有沟防城郭,更无战争之忧。  
    [/B][/COLOR]应当说,颜回的理想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但他仍希望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因此随波逐流,更不与无道之世同流合污。孔子自然也是如此,《在厄》篇中记孔子说:“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作为孔子最为相信的弟子,颜回当然理解孔子,了解孔子的远思广志。所以颜回对孔子表示了深刻的理解,他说:  
    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    丑也。……不容然后见君子。  
    对颜回此言,孔子同样发自内心地表示赞同,他说[COLOR=#0000ff][B]:“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B][/COLOR]  
    颜回愿为明王圣主之辅相,而其治国方略自然是仁义道德教化,此即《致思》篇中所言敷其五教,导以礼乐。《颜回》篇中所记颜回回答鲁定公问中亦含此意,他谈论古时之“政”说:“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总之,《家语》的《颜回》篇所显示的颜回的道德思想,是颜回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家语》的其它各篇乃至《家语》以外的资料可以相互印证,对研究颜回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颜氏之儒”,学者们间有探索。其实,从《韩非子·显学》中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COLOR=#ff0000][B],“颜氏之儒”[/B][/COLOR]与其他各派一样,都是[B][COLOR=#ff1493]孔子去世以后儒家内部出现分化的产物[/COLOR][/B]。《韩非子·显学》在叙述儒家八氏、墨家三氏以后,接着说:“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看得出,儒墨出现分化,是由于取舍相反不同,而且彼此发生了矛盾,“皆自谓真孔墨”。自谓为“真”,则其他不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定世之学”,他们只有互相攻击。所以,有学者说,包括“颜氏之儒”在内的韩非所提到的八氏,“乃是孔子死后在孔门后学争正统的斗争中先后涌现的以孔子真传自居的八大强家”[10]。  
    按照《韩非子》的叙述,“颜氏之儒”列在子张之儒、子思之儒以后,这正符合当时的实际。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张与其他弟子相处不好,所以有人对他颇有微词,子游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11];曾子说:“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2]因而,子张氏之儒最早从儒家中分裂出去。接着,子思以孔子嫡孙的优势,立为儒家一派,希望主持孔门学派。据《孔丛子》的《记问》篇,孔子本人希望“世不废业”,又记子思称自己“亟闻夫子之教”;《居卫》篇记曾子说子思“有傲世主之心”;《公仪》篇透露出子思往往动辄借助“夫子之言”,鲁穆公就对子思说:“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为子之辞也。”这透露出子思的作为已经遭致了他人的不满。在孔子弟子之中,颜回毕竟最为出众,而且深为孔子所赞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便[COLOR=#a52a2a][B]抬出颜回以对抗子思[/B][/COLOR]。事实上,除了颜回,孔门弟子中其他任何人都不足以担当这样的角色。“颜氏之儒”很有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在孔门中,颜姓弟子可考者计有八人,“颜氏之儒”中的“颜氏”何指,有研究者认为不一定就是颜回。其实,我们前面的分析已经不言而喻[COLOR=#ff0000][B],“颜氏之儒”所推尊的舍颜回还能有谁?[/B][/COLOR]  
    “颜氏之儒”既然是孔门后学争正统地位的产物,那么他们一定强调颜回在师尊孔子方面所做的贡献,谈论孔子学说对颜回的影响。在孔门“四科”中,颜回被列在“德行”科的首位,他是以道德著称的人,因此,他的学说应该不会远离仁义道德这样的主题。  
    郭沫若先生曾说颜回的思想“很明显地富有避世的倾向”,他的《儒家八派的批判》收录于《十批判书》中,认为《庄子》一书中论“心斋”、论“坐忘”的两节值得重视,说这些应该都是“颜氏之儒”的传习录,又被《庄子》作为“重言”采用。他还论证说,连曾子、子思、孟子都有严格禁欲的倾向,“颜氏之儒”有心斋、坐忘一类的玄虚不足为异。孔颜当时不一定真正说过心斋、坐忘这样的话,但很有可能有过这样的倾向,而被“颜氏之儒”夸大了。我们认为,颜回有此倾向,[B][COLOR=#ff0000]但这决不一定意味着“颜氏之儒”注重玄虚。[/COLOR][/B]孔门师徒“农山言志”时,颜回的话正是如此。颜回说“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此言在《韩诗外传》卷七中成为“愿得小国而相之”,在他所描述的治国目标中,那里的世界简直与世隔绝,几乎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从这个意义上,称他有避世倾向未尝不可,但这不会是其思想的主流,[B][COLOR=#800080]孔门师徒的“飘逸”其实是其崇高思想境界的体现,[/COLOR][/B]颜回的所谓“避世倾向”其实是他“思想末节的引申”[13]。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子家语》中《颜回》篇所记的十几则颜回事迹,都是谈论宽政仁德、君子小人、朋友之际等现实问题。按照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的说法,《家语》编成于孔子去世以后,由孔子弟子汇编当初众弟子所记而成。当时“所论辩疏判校归”,皆不离“夫子本旨”。该书属文下辞虽有“浮说”和“烦而不要”者,但毕竟都“亦由七十二子各共叙述首尾”。由此可知,《孔子家语》的组织编排体现了孔子弟子们对孔子学术的理解。颜回先孔子去世,但《家语》之中竟然有《颜回》专篇,那么,该篇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能够体现颜回的学术主旨。



    [1]杜维明:《郭店楚简的人文精神》, 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李学勤:《失落的文明》第337—34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3]杨朝明:《<孔子家语·执辔>篇与孔子的治国思想》, 见于《传统文化与以德治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山东省济南市,2001年8月17—21日。

    [4]郭沂:《郭店竹简与中国先秦学术思想》第360—364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5]同注[1]。

    [6]《论语·公冶长》。

    [7]《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8]《说苑·敬慎》。

    [9]《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吴龙辉:《原始儒家考述》第1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12]《论语·子张》。

    [13]张宗舜:《颜子的志向和道德》,载骆承烈编:《颜子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


    来源:十度论文
    作者:杨朝明
    关键字:“颜氏之儒”
    孔颜乐处、仁者乐山之和谐、知者乐川之搏击。

    颜氏龙湾户宁安支
    复圣公第80代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