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盛世何时才能实现。
爱思考的朋友们可能会问:儒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独尊”的地位,是治理国家的总原则,汉唐盛世时社会又是这么富强,那么大同社会为什么没有再次从中国出现呢?这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问题,需要详细解答。
首先,再好的学说也需要人去实现。不实行,最完美的理论只能是纸上的图画;不去遵守,再完备的法律也是形同虚设,制定法律的人也只能眼看着社会一天天混乱下去。先师阐明了大道,但学道修身则在人自己,运用到社会中去,就需要有政治家去实践。有人会说,汉朝时不是已经“独尊儒术”了吗,既然已经遵行,儒学为什么没有将美好生活留在世上?两千年的历史,儒学都是主流文化,但昏君乱臣层出不穷,改朝换代战乱不断,近代还让西方列强祸害的不成样子,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有过太平盛世,但更多的是乱世,这的确是事实。但这不是尊崇儒学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儒学没有真正被推行。汉代确实有过“独尊儒术”,历朝历代也都尊孔,但几乎都是片面地用了儒学的部分思想,还在被有意地歪曲,圣贤真正的主张没有被弘扬,最关键的原则也没有被推行。什么是最关键的原则?那就是“天下为公”,它是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的最高纲领。也就是财富公有,贤能治国,帝王禅让。读过历史的朋友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明白了,数千年的历史整体上是“为私”的。圣贤提倡的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家天下顶多只能算是“小康”。先师在畅谈社会的时候这样说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
尧舜大同之后,天下为公就变成天下为家。社会财富与权力成为了私有,人们都是只去关心自己的亲人,劳动完全是为了自我。采用世袭制度,财富与特权世代相传天经地义。城郭严防,礼义约束,烦琐制度,监督君臣,规范亲情,奖勤罚懒,鼓励创业,注重权谋,结果是这些法规经常被触犯,酝酿着社会动乱的不安因素。为避免内乱外患,国家机器需要强化,民众处于强权控制之下,这时候是夏禹、商汤、文王、周公,等贤君明相出现的时代。他们建立了一套礼仪规范,制定各种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大家才相安无事,经济才能发展。民众必须遵守各种约束生活才有保障,有条件地享受福利,勤苦工作,严格有序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这叫做小康社会。
圣人倡导大同也描述了小康。他告诉后世,尧舜时代那样的大同和谐社会才是最美的。预言在未来之时,大同世界还会降临。他明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那就是文化兴起之后的中国是由大同到小康然后再到大同,这就是儒家的“三世”说。大同经过尧舜时代,在禹王之后转入了小康。小康其实是指大道隐微之后的繁荣,它需要有文王、周公这样的明君贤相治世才能够实现。有圣人治世,实行礼乐教化,遵行道德仁义,否则小康社会就会变成“礼崩乐坏”的乱世。中国经过了三千余年治乱交替的漫长时光。先师告诉我们,大道彰显的时代会出现太平盛世,大道衰微的时代会有小康和乱世交替出现。人类经过很长时间的乱世与小康之后,第二次大同世界才能够到来,这一次才是永恒的“太平世”。
大道显隐的原由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心是否遵从天理。大道是永恒的,人心和谐则社会和谐,人心乖张则社会混乱,治乱在于人的选择是否正确。尧舜时代,人的物质生活还不够丰富,物欲不足以扰乱人心的和谐善良。民众尊重宇宙规律,思想纯正和谐,心无杂念,敬畏自然,善待社会,所以会出现了第一次太平盛世。这一切在大禹时代逐渐发生了变化。大禹是一位有着卓越智慧的圣人,禹的父亲鲧是治水首领,传说曾盗取“息壤”来拦阻洪水,但是错误地用了堵拦的方法,治水九年没有成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山海经》中描写道:“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壮志未酬身先死,死不瞑目,三年后尸体不朽,天帝派人持刀剖其腹,大禹从腹中降生,尸体化作了一只虬龙,腾空飞去。
禹拥有大智慧,治水屡见奇功。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先后打通了“鬼门”、“神门”和“人门”三峡,历尽艰辛,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降服了滔天的洪水。他勤政节用,为民众尽心尽力,先师称赞他“卑宫室而尽力沟洫”。由于他的卓越贡献,社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物质财富逐渐丰富起来了。但是随着财富的丰富,人们的欲望心也开始膨胀了,对利益的追求逐渐超过了对道义的崇尚。开始掠夺自然资源,人与人也开始疏远,社会内部为了利益的分配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人们用各种方法争先恐后地获取利益,尤其是掌握着权力的官员,以权谋私尝到甜头后,逐渐淡忘了职责和大义。这时的大禹渐渐地老了,他依照选贤与能的传统选拔了贤人益来继承自己的责任与权力,准备禅让。但是就在他去世后不久,各地的部族首领没有尊重他的意愿,而是共同推举了他的儿子启来担任国家的新领袖。启召集天下诸侯,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建立了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从此拉开了家天下的序幕。天下为公的禅让制终结了,夏王朝诞生。纠起原由,在物质利益的诱惑和愚蛮心态的怂恿下,特权群体为了保持即得利益,用世袭取代选任贤能,试图将现有的本来是属于全体民众的权力与财富占为己有,并且还要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物欲的诱惑就这样使人类背叛了大道。
在尧舜时代,人们信任自己推选的贤人,非常爱戴他们,将国家权力完全交付给他们行使。大禹治水成功后,也被拥戴为国家的领袖。他为了调动民众的力量治理肆虐的洪水,必须强化国家的组织能力和领袖的权威,严明纪律。他在涂山大会集合各部族首领商讨国家大事的时候,对藐视纪律的防风氏进行了严厉惩罚,诸侯对他的管理才能非常敬服。涂山之会成为强有力的国家权力系统建立的标志。会后大禹将各地贡献的铜铸成了九个神鼎,象征崇高的国家权力,后来九鼎成为中华镇国之宝,代表着最高民族利益。但是强大的权力机关成立之后不久,却让一些被物欲侵蚀了的人有机可乘。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资历,将维护民族利益,行驶正义,为民造福的神圣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是贪欲玷污了神圣的宝器。民众不愿失去美好的家园,在人间正气感召下,他们忍无可忍会凝聚起来将这些贪赃枉法的骗子们赶走,而既得利益者会千方百计阻挠,尖锐的社会矛盾出现了。有些心怀叵测的人也在利用民众的愤怒达到自己篡夺权力的目的,社会矛盾逐渐激发为大规模的冲突,战乱纷起民不聊生,社会进入了乱世。为了维护国家权力和民族利益,防止社会动乱,缓解民众的激烈行为,尽力保持官员的廉洁,消除不安定因素,儒家提出了“礼乐刑政”之良策。制订这些宝贵国策的人就是先师说起的商汤,文王、周公等圣贤。在他们的治理下,井然有序的小康社会出现了,成为在物欲社会中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好形式。
在先师描述的小康社会中,人民在道德规范的维护和控制下生活,当政者也要受到必要的约束,“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从国家权力到家庭生活,一切都应在儒家制定的规范之中运行,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正常发展。“礼别异,乐和同”。礼是用来建立秩序的,乐用来和谐民族情感,礼乐教化比法制管理完美而高效。法制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来实施,需要军警、法庭和各种复杂的程序,人民是被迫的,没有热情,也无权直接参与。而礼乐教化靠的是舆论与良知,人们会发自内心地自觉遵从,能升华情操,心态非常美好。先师特别推崇礼乐,同时也提倡完善法制。他曾经担任鲁国的“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长。他主张严明法纪,慎用型罚。惩罚必须与教化密切结合,不能不教而惩。他说:“不教而杀謂之虐”。与礼乐和法律同样重要的是政治。“政者正也”,政治的关键就是当权者以身作则,“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礼乐是教化,刑法是警防,政治是示范,带领民众行使与遵守它们。
只有礼乐刑政健全,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够出现。所以儒家既推崇文明的言行规范——礼;也重视和谐的情感交流——乐;还主张高尚人格的引领——政;同时提倡健全的法制——刑。先师为蒙昧的古代社会树立了智慧的典范,为启蒙前的心灵点燃了光明的火炬,为民众的生命生活谋划了完备的保障。所以即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只要有识之士能够虚心学习儒学,充分运用儒学原理,在社会中认真推行,一个能让民众过上富足的生活,有公正完善的选举制度,有健全的法治、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民安居乐业,道德高尚,文化繁荣,设施良好,身心健康,社会全面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小康社会就能实现。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个小康盛世,比如成康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永宣之治等等。已经非常接近于理想社会,达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顶峰。汉代长期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并曾经全部免除农民的田租,国家赈贷鳏寡孤独,救济穷困老弱,《史记》中称文景之治时国家的富裕“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杜甫诗在诗中描写开元盛世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贞观之治时期实行了轻摇薄赋、让民众休养生息,合并省州县,精简吏员,不大动土木,紧缩军费,政治上任人为贤,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完善分科举士制度,使官员凭才能被录用。惩办贪官,奖励清廉。“选用廉吏”使“官得其人,民去叹愁”。强调择人、任官、考核、奖惩的吏治。不管是世族还是庶民,都能尽量做到“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有其才,虽仇不弃”。还通过令官员自陈操行、言官纠劾、密陈检举,“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使得社会一度出现了“来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离粮,取给于道路焉”的和谐盛况。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中西,首都有大量的国外客商和留学生,玄奘长途跋涉,取经印度;鉴真浮桴东海,讲学日本。政府胸襟广阔,开放兼容,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使文化雍容大度,绚烂多彩,社会充盈着宽容、大度和自由,人们尽情展示个性,表达真实的声音。可以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情与浪漫;也允许有《新安吏》、《石壕吏》这样尖锐的社会批判。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物质文明辉煌灿烂,经济发展举世无双。南宋的社会总产值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二,这是人类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即使是在最腐朽的清代,经济规模仍然长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这就是儒学主导着的古代中国。
大同社会无法实现的原因还因为周遍民族的野蛮入侵,战乱中国破家亡,生离死别,如何去安心建设和谐的社会。近代西方列强纠集八国共同出兵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毁长城,人心愚昧到敌视自己的民族和传统儒学的程度,国家还能不衰落,社会还能不混乱,人民还能不贫困?先是外族入侵,后是列强瓜分,再加上五四、文革一帮败家子,几百年的内忧外患,国家就是这样衰落下的。
与其他民族一样,中国有盛世也有乱世,有辉煌也有苦难。历史要正确地看待,不能仅仅纵向地古今对比。如果那样的话,三岁的儿童可以笑话老子没知识,因为他没看过《蓝猫》。童子军敢说孙武是兵盲,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火药。我们都可以不敬重自己的圣贤,因为他们不认识ABC……。但是就在两千年之前,先师就已经阐明了乱世与小康,今天我们还在使用这个词。先师预言大同世界将会出现,大同世界就一定会来临。其实时机已经成熟了,因为现在的人是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天涯海角的人拉近在咫尺,宣明大道的时机到了。只要我们真诚发源,用自己的生命去寻找大道,潜心学习儒学,获得圣贤的智慧,在同道交流过程中互相印证,确信领会了圣贤的真意,然后通过科技平台广泛宣传,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儒,信儒。每一个人每年能带动两个人真心向道,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整个世界都懂得了儒学的真理与真言。整个人类都觉悟了,全心全意遵从先师的教导,全人类和谐了,大同世界不实现都不行。实现了大同,人人都得幸福,我们是其中最幸福的人。因为我们不仅享受永恒的福禄,我们还是福音的传播者,永远获得荣耀。与圣贤一起载入史册,共同见证宇宙的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