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11
    • 经验1902
    • 文章152
    • 注册2008-01-22
    儒家文化精华
    一、孔子儒学乃“人需”之道
    1、浩如烟海的儒家文化、其精华怎么找?
    我的经验和方法是:还孔子“人需”之道的本来,就发现孔子从不巧言令色,每句话都考虑对后世的责任,都是精华,都是真理,都是圣言,没有糟粕。糟粕都由后儒曲解制造。办法是通读《论语》、《大学》、《中庸》、《易传》等孔子圣经原典,融会贯通“一以贯之”的儒道体系,用心同原典交流,少信甚至不信违背“人儒”之道的教条解释。最简单的办法是听解经人讲的道理符不符合“人”性的共同“需”要,如果不符,只能是全部、或者部分是伪儒言论,不管他是被后来帝王贴了标签的“大儒”,还是近现代的学术权威。所以,中华文化的糟粕主要产生在释儒言论中。好在中华文字以“象形”、“会意”为主,只要打好国学基础,今天人人都能阅读原典体悟。但只能用共同人性体悟,而不能用个人主观好恶、带眼色镜别有用心臆测。

    2、国学回归是全民族的心灵诉求。
    百年来的中西文化碰撞,今天传统中华文明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但她仍以博大的胸怀、蓬勃的生机、海纳百川的气势,容汇一切有利和不利的舶来文化。但丛林竞争,价值弥惘,诚信危机已成为社会无法克服的严重病态,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从上世末人们开始诉求国学回归起,到胡锦涛主席执政后,终于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开始放弃斗争哲学,使民间道德回归的诉求一浪高过一浪,孝敬教育开始走入校园,民间读经书院雨后春笋出现,国学网站遍布全国,到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今天文化复兴的大势背景。

    3、国学是什么?
    儒学是什么?
    人性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标准答案:
    答:国学是教化我们怎么做人的文化。
    “儒”是“人”之生存所“需”要的道德。
    “性”是用“心”体会“生”命的生生之道。
    “教”是“孝”敬感恩的人类“文”化。
    关于“儒、性、教”三个字、祖宗造字时有四大原理:1、象形、2、会意、3、形声、4、转注。
    请问同学们,这三个字符合哪一造字原理?五千年中华文明优不优秀?跟封建迷信挨不挨得上边?今天我们该不该“弘扬中华文化”?该不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二、道统文明的由来
    道在中华文化中的使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无时不刻不在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如果用朱熹的话作比喻:耳朵是体,听是用的话,那么道就是宇宙之体,万物存在的任何过程都是用。所以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人类文化的哲学概念。但怎么掌握,体会和遵守,这就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形成文化的流派分歧,构成各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支配不同的行为规范,因而被称之为不同的价值体系。我们的价值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就要从孔子儒学对道的解释说起,从而比较我们文化中的其他认道派别之同异,然后体会究竟谁的体系最适合人与自然的生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事。
    1、儒道原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这段孔子教诲其弟子的认道之本讲的非常明确,提出和解释了人“本”与道“本”的关系。这是人类形成文化的基本思路,这个基本思路就是本能的首先问:我是谁?结论肯定是──我是我父母的孩子,那么我父母又是谁?一直追问到天、地、人道,然后知道怎么感恩、怎么做人才能顺应性命之道。请问同学们,这也是封建迷信吗?

    “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原来,孔子讲的“天命”,就是人的生存规律,而不是今人批判的封建迷信。可见,五四、文革倒孔批孔,为政治目的乱找借口,栽赃先贤,流毒至今,使人性泯灭,价值错位。显然,人不率性是不能生存的。怎么率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古汉语“大学之道”四个字每字都有含义,这是跟现代语法不一样的地方,意思是“学习是修大道的方法”。“大”怎么要修呢?原来祖先造字时就形象告诉我们:“大”是形象“人”的心“中”“一以贯之”之道,所以在“人”字中间加“一横”就是一个大字。一横是《八卦》中的阳爻,代表生生的阳气或阳光,所以也叫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借这个“大”字阐述他的儒道又叫“大学之道”。今天我们办大学就是取用的这两个字,可是我们的教育哪里还有这套价值本来内容的影子?“明──明德”只能是弄明白很阳光的生生之德,这才叫明德。前一个明字是动词,后一个明字是名词。“明德”的反义词只能是“暗昧”,当然也可引伸为“阴私”。这些孔子没明说,但悟道、认道必须举一反三。原来“明──明德”的行为就是用心“亲民”,这样才是顺应了大自然的生生之道之“至善”。短短四句话,共计15个字,道德体系非常严谨。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08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