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9
    • 经验6656
    • 文章330
    • 注册2007-11-14
    国学礼议
                             国学礼议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没有礼节,万事行不通,不懂礼节,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 在国学中,在中国礼节中流行较广的传统礼仪主要有五种:抱拳拱手、万福、鞠躬、作揖、叩拜。 

        [B]一、抱拳:[/B]抱拳属于揖礼的一种,应该源于周代以前,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此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

       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①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拇指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敢之意。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自己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皆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手拇指弯曲意指莫称大;两手环抱胸部前手心向处前推,代表友好之意,意指我们的友谊永记心间。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抱拳非常简单 两臂端起 双手握成拳状 身体不动 手也不用动 只这样就可以了。抱拳时,必须右手握拳,左手轻轻抱住右拳。有时左手抱右手时,两手大拇指还要相互攥住,表示友情长在,牢不可分。抱拳切忌两手的手指头交叉,也忌讳右手去抱左手。如果抱拳时右手抱左手,是为大凶或凶拳,意为侮骂对方。抱拳行礼的另外一个注意事项是,行礼时不能东张西望,必须两眼目视对方,这样才显得对对方的敬重。此外,抱拳的时间不能太长,动作要乾净利落,恰到好处。如果不懂这些规矩,行礼有可能成为无礼,不仅会闹出笑话,还会产生误会。如:国际武打巨星成龙抱拳礼竟然是右掌握左拳的凶拳,姚明在赛场上和泰勒互施中式抱拳礼两人均抱错拳,给球迷留下无数遗憾,周星驰在日本宣传《功夫》一片时抱拳错误,目前仅有女明星高圆圆当年在戛纳上行中国抱拳礼的姿势很标准很正确,这也让欧美媒体为以侧目拼命为高圆圆的中式礼节叫好。抱拳礼具有体现华人风范(如日本的九十度鞠躬、印度泰国的合掌礼、欧美国家的抚胸礼、拥抱礼和贴面礼等),动作简单精练,不会遭遇尴尬,可以远距行礼,避免卫生隐患,适宜各类服饰等优点,被很多学者称为国礼。

      [B] 二、[/B] [B]拱手:[/B]也称“拱”,是一种交际礼节。见面时,双手合抱前举,向对方致意。上古时已有此俗。最初大概是模仿带手枷的奴隶,意为愿做对方奴仆,供其使唤。现在有些老年人也行此礼。武术比赛、街头献艺时,或演员上场亮相时也行此礼。[

        现在我们常看到的拱手以为和抱拳一样,其实顾名思义,拱手就是摇动手的意思,基本手型与抱拳一样,但小臂却在不断摇动。

       [B] 三、作揖:[/B]作揖是标准的常礼 但现在由于对作揖的陌生也存在很多错误及异化的特征 比如手臂还在不停的乱动 鞠躬与垂下手臂同时进行 手臂长驱伸直或者作揖时双手抱拳都不对。

        真正作揖是:[B]1、正规揖礼[/B]: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B]2、一般揖礼[/B]:[/B]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而一些明星们经常出现的,正是这样的“凶拜”,闹出不少笑话。   

    [B]    四、万福礼[/B],作为传统的女性礼节,我国史书很早就有记载,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但动作基本相同。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人眼中,男女有别是礼的基础,男子阳刚之美,女子以阴柔为美,女子行万福之礼,正体现了女子的温柔可爱,若常依此节而行,则自然会变化气质,妇道可行,家庭美满。

        万福的动作是:[B]大礼[/B]:女子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 两手平措手指相扣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B]常礼:[/B] 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其他女子礼节和男子一样,只是是右手压住左手。

        [B]五、鞠躬:[/B]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为猪、牛、羊等,不切成块,而是将其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祀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来历,这种礼节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鞠躬礼是人们在生活中对别人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既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也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行礼时,两腿并拢,两手自然下垂并于大腿两侧,上身向前弯曲,弯曲的程度越深礼越重。在一般情况下,行鞠躬礼时,戴帽者应先用右手将帽摘下,行礼者不得口含或咀嚼其它物品。先秦时就已有鞠躬礼。在现代,鞠躬和握手一样流行甚广,除在婚礼、丧礼场合使用外,平时晚辈见长辈、学生见老师等敬礼的场合均常行此礼节。鞠躬礼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较为盛行,如日本、朝鲜等。所以,在接待这些国家的外宾时,可以鞠躬礼致意。

        行鞠躬礼一般有三项礼仪准则: 1. 受鞠躬应还以鞠躬礼; 2. 地位较低或年少者的人要先鞠躬; 3. 地位较低或年少的人鞠躬要相对深一些。

        鞠躬动作要领: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1.5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上身向前弯曲。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几种错误的鞠躬方式: 只弯头的鞠躬;不看对方的鞠躬;头部左右晃动的鞠躬;双腿没有并齐的鞠躬;驼背式的鞠躬等。

        [B]六、叩拜:[/B]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为“九拜”,其中: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 [B]空首[/B]——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男子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然后弯腰鞠躬,手触地头顺势触在手上。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隆重的礼仪为稽首,顿首礼。

       [B] 顿首[/B]——前面动作同空首礼,只是这种头要轻轻触地;[B]稽首[/B]——“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礼节同空首、顿首,头缓缓触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停留时间较长 。[B]肃拜[/B]——是相对较轻的礼节,举手加额,手向下与心平,头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礼,或者军旅中人。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实际上“三跪九叩”出自清朝满族,是清代最庄重的大礼,称拜天之礼。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 华夏礼仪最高才四拜,那是对先师、君父、天地才有的大礼;一般来说,再拜(拜两次)即是相当尊敬的礼仪,平时只有一拜而已。

        [B]正规拜礼:[/B]直立,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行正规揖礼,直身后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双手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仍需齐眉(这叫兴)——然后平身或再拜(一般一拜即可,两拜已是相当尊重)……再平身时,两手仍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B]一般拜礼[/B](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抱拳与作揖可以作为我们以后见面所行的常礼。至于叩拜,则在正规大型礼仪中才用到。

    [ 此贴最后由孔维仕在2009-7-24 16:04:25编辑过 ]
    实名:孔东刚   河北晋县支五十五代克庄后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57293491
    [url=http://weibo.com/2357293491?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2357293491/1ccfb61e/1.png[/img][/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59
      • 经验6656
      • 文章330
      • 注册2007-11-14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有些人误认为汉服只是汉朝的服饰,其实它主要指在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服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汉服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而并非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马褂、旗袍是满装的改良及其延续,跟汉族传统民族服装差别较大,无法代表汉族传统文化。
          周围像 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朝鲜服等都是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实名:孔东刚   河北晋县支五十五代克庄后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357293491
      [url=http://weibo.com/2357293491?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2357293491/1ccfb61e/1.png[/img][/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10
        • 经验16125
        • 文章694
        • 注册2006-10-26
        向您学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25
          • 经验6408
          • 文章235
          • 注册2005-11-22
          学习了~~
          谱名:孔德金    平阳二支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o71
          [url=http://weibo.com/1562131953?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562131953/ff6d468c/1.png[/img][/url]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52
            • 经验1495
            • 文章145
            • 注册2009-07-17
            不错,不错,向你学习。
            衢州派-五支-莲荷塘支  克珏公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3
              • 经验4070
              • 文章383
              • 注册2009-06-15
              对礼节礼仪好有学问,好好学习吓。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10
                • 经验16125
                • 文章694
                • 注册2006-10-26
                昨天有幸得到卫东叔的亲自教导,受益非浅。希望能有图文版的教科书,更有利于礼的教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