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略述儒学在农村生态实践上的设想
    [P][LINE-HEIGHT=120%][P][ALIGN=center][LINE-HEIGHT=120%][FACE=宋体][COLOR=#333333][SIZE=12pt][/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20%][P][ALIGN=center][LINE-HEIGHT=120%][FACE=宋体][COLOR=#333333][SIZE=12pt] [/FACE][/COLOR][/SIZ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P][LINE-HEIGHT=120%][P][ALIGN=left][LINE-HEIGHT=12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c00000][FACE=宋体][COLOR=#000000][SIZE=9pt]作者简介:皮介行〔1955--〕. 男. 台湾台北. 民间学者. 主要从事心性儒学之研究. [/FACE][/COLOR][/SIZE][/COLOR][/FACE][/LINE-HEIGHT][/ALIGN][/P][P][ALIGN=left][LINE-HEIGHT=12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c00000][FACE=宋体][COLOR=#000000][SIZE=9pt]摘要:本文接受余英时所论,儒学处于”游魂”状态,虽然近年儒学颇有复兴之势,但仍未建立制度性依托。如何在这方面求得突破,是儒学走向复兴的根本问题。随着全球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基要问题。本文认为,儒学应该提高外王事功.与器用技能在理论框架与家国天下里的地位。以“道器体用”循环共成的立场,走向人伦日用。民初儒者晏阳初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很具有启发性与建设性,但因日军侵华而被迫结束,很是可惜。当下建设儒学的策略,很可以效法前贤,走向生态及农村,以建设〔儒学生态文化村〕的方式,重新进入人群,既可以促成自己的理论创新,又可以建设有形的建制性依托,开创儒学辉煌的明天。 [/FACE][/COLOR][/SIZE][/COLOR][/FACE][/LINE-HEIGHT][/ALIGN][/P][P][ALIGN=left][LINE-HEIGHT=12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c00000][FACE=宋体][COLOR=#000000][SIZE=9pt]关键词:儒学游魂说 生态伦理学 农村建设 儒学生态文化村 [/FACE][/COLOR][/SIZE][/COLOR][/FAC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120%][FACE=Times New Roman][COLOR=#c00000][FACE=宋体][COLOR=#000000][SIZE=9pt][P][ALIGN=left]
    一.儒学的当前形势
    儒学诞生于远古,因其核心是人学,是道德伦理,是家国天下,其入世性人间性特强,所以没有建立自己的庙宇教会体系,而与家国天下进行紧密合作。其制度依托逐渐形成于秦汉之际,其一为大家族.宗邦乡土社群。其二.民间精舍.书院.家学传统。其三.乡举里选的德性政治,以及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其四.君王政治及其教育体系。因此,当清末民初,君王政治解体,科举及书院废除,大家庭没落,儒学失去社会的体制性依托,陷入一种无家可归的窘境。
    余英时在〈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一文里,指出儒学的“游魂”状态,他认为儒学的许多精神元素,依然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功能,但作为一个有制度依托的整体性架构,已经不复存在。如何重建儒学的制度依托呢?他认为出路应该是重新发挥儒学的践履精神,走向人伦日用,在民间 “私领域”中建立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家园。
    的确,盱衡百年来的儒学命运,先是失去君王政体与科举制度的依托,再经五四运动的全面批判,文革的打倒,已经衰败得如游魂之低迷了。蒋介石虽然在台湾高调推动文化复兴运动,支持了新儒家的壮大,但是,儒学毕竟还没有发展出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理论资源,无法在社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只能在学院中用为思考讨论的数据,近年来,儒学声势渐起,但在教育体制与社会生活中,仍缺乏自己有形的立足点,没有培育儒者的成形体制,没有支撑自己的群众基础,没有指导家国建设的现代理论,只是散兵游勇式的个人爱好.品德修为,毕竟不足以支撑儒学的壮大,也不足以支撑中华的复兴,基于儒学的践履精神,儒者于讨论之余,必须加强实践精神,促使儒学重新出发,走入民间,并发展出自己的有生力量,以此重新进入中国价值与精神的主流领域。什么会是儒学重建的突破口呢,本文认为农村社会与生态问题,应该可以成为儒学再出发的试验地。 [/ALIGN][/P][P][ALIGN=left]二.自然环境的破坏与生态文明的崛起
    以石化燃料.机器大量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站在戡天役物的思想上,认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资源为人类所拥有,人类有权为了自己的需要不受限制的利用自然。同时在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与物质挂帅的思维导引下,以物质消费的高低衡量生活质量的高低,高收入高消耗成了生活追求的主流思想,整体经济与生产方式是粗放的.高污染.高能耗.不可持续的,从而带来生态恶化.资源枯竭.气候改变,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自然生态的破坏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近数十年来,环境与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于是有生态伦理学的兴起,此理念认为:地球上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人类必须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家园。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存亡与共的有机整体,人应该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社会才能有持续的生存与发展。
    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生态伦理的资源,例如:
    《礼记•祭义》载,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孔子之言:“开蛰不杀当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则仁也。”。
    《孟子·梁惠王上》记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撼也。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逸周书.大聚解》有:“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中庸》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等等,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永远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大章大法,相关学者论之已多,实无需再为陈述。现在的问题是在全球工业化的影响下,追求现代化成了中国人的最高律令,在经济挂帅,生产挂帅,谋利与消费冲动的导引下,中国成了世界的工厂,虽然经济成长的成绩娇人,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也已到了怵目惊心的地步。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资源,显然也没能抵御住生态破坏的潮流,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中国的生态伦理资源发挥其能量,为神州大地带来,山青水绿,物种繁盛的美好景象?
    [/FACE][/COLOR][/SIZE][/COLOR][/FACE][/LINE-HEIGHT][/ALIGN][/P][/LINE-HEIGHT][P][/P]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儒学生态农业
      [P]三.生态建设是儒学复兴的突破口
      基于农业生产必须顺天之运行,合地之土宜,儒学做为农业时代发展起来的信念与价值体系,当然具有许多生态资源,但生态伦理学不是儒学的核心特质,在儒学的言思云为中不具主导作用。本文认为礼乐教化里的“内圣外王”.“道器体用”才是儒学在实践上的主导理念,儒学一向以道德修持为其核心,所以其逻辑推想在道为本.器为末;体为本,用为末;德为本.技为末。内圣为修德成道.外王为行道救世,内圣而开外王。这在农业社会或不成问题,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道德挂帅不足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反使自己边缘化,学究化,远离社会及人群的切身生活。本文认为儒学要在现代社会建立建制性立足点,使儒学重新成为公私生活的有机成份,应该做一种通权达变的理论调整,以提升儒学的实践性,提升儒学在百姓生活日用上的契合点。也就是依照太极阴阳,往复循环的道理,将“内圣外王”.“道器体用”的关系,置于更开放的互相辩证,循环共成之中。强调圣必有用,德必有功,提高外王事功.器用技能的作用,肯定事功与技能在人生梦想与家国天下里的价值与地位。循此思路, “道器体用”亦可以表述为:道以成器,器以显道,体以成用,用以显体,无器不能见道,无用不能成体,所以道不离人伦日用,儒者应走向人伦日用,走向社会人群,建功业,成器用,以事功而希圣希贤。正所谓“修道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行道在人间”,将知与行打成一片,统合为己为人而共相为用.这也是儒者应有的修德之路。
      生态建设虽然也需要理念探讨,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在生活与生产上进行切实的实践与心灵转化,只有大多数人都经历实践与转化,生态问题才能有所突破。生态污染虽然主要是工业生产造成的,但本文认为基于儒学的特质,基于先易后难的处事原则,儒者的生态实践,最好选择还是从农村切入。放眼近代中国,在社会扶助与农村建设上比较有成就的,首推晏阳初及梁漱溟两人,基于例证参考的需要,以下对他们的事业略做介绍。 [/P][P]四.儒者在民国初年的农村实践
      清中叶以后,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衰颓,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中国社会及农村,越来越走向沉沦与凋敝。民国之后,战争频仍,兵祸匪患,使得中国农村的生活更形困厄,1930年初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迫使农村走向破产。于是有了各种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以乡村自治.合作社.平民教育为主要内容[1],其中最有名的是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实践;以及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荷泽一带的实验。
      晏阳初出生在书香世家,深受儒学的熏陶,之后又求学西方,吸纳西方文化。一次大战期间到法国为华工服务,其后回国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推动平民教育运动,主张积极的实干精神。1927年受到河北定县翟城村米鉴三.米迪刚父子的邀请,取得80亩土地及试验场,开始试种各种作物,之后将平教总会迁到定县,全面进行平民教育及乡村建设。行动中晏阳初对当地情况做了细致的社会调查,[注2]并以之为基础提出“十年计划”,认为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救治“愚.穷.弱.私”,因此,他开展了对应的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先要富民。所以必须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注3]
      除乡村教育的推动之外,晏阳初也在农村推广各种优良品种,以增加农民收益。并在全县建立130多个合作社协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与技术上的问题。在晏阳初的感召下,有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离开城市优裕的职位及生活,来到定县投入乡村建设及平教运动中去,造成轰动的”博士下乡“运动。此外,平教总会还兴建剧场.广播电台.实验银行.公民服务团及《农民报》,在定县轰轰烈烈干了十年,直到日军侵华才被迫终止。[注4]
      第二位介绍的梁漱溟更是儒学大师级的人物。1928年在广东省主席李济琛支持下,梁漱溟在广东办〔村治讲习所〕,次年又在河南办〔村治学院〕,他认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旧秩序崩溃,新秩序尚未建立,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乡村建设的任务是“重建一新组织构造,开出一新治道”。如此则社会生活可以顺利进行,民穷财尽以及抵抗外辱的问题,都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因此,他指出自己提出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救济乡村的运动,是乡村自救的运动,是民族社会的新建设运动,是重新建设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运动。”[注5]
      1931年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支持下,梁漱溟选定山东邹平一带实验其乡村建设的理念,他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从教育农民入手,开发民智,改善风俗,“ 以教育为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改进来复兴农村,以农村带动中国问题的解决,使中国走上民族自救的道路。”[注6] [/P][P]   梁漱溟在邹平建立许多合作社,引导农村经济走向企业化市场化,合作社分成金融.生产及运销三类,主要的办法是:一是利用集体的资金和力量开展生产和经营,具有一定的股份制企业的性质。
      二是采用产销联合方式,具有一定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的性质。     三是建立比较完整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农业企业化管理性质。四是有些合作社在经营理念上有较强的市场观念,在实际操作上有较强的效益追求。[注7]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的立足点在〔乡农学校〕,其目的是“化社会为学校”,推行社会学校化。以之组织农民,推动乡村建设,乡农学校的成员由三部分人组成:乡村领袖.成年农民.乡村建设运动的参与者。农忙时节,乡农学校组织农民展开农业生产.传播农业技术.促进乡村经济。农闲时帮助农民读书识字.传授农业知识.以及进行文艺及娱乐活动,以陶冶农民性情。“乡农学校”是“政、教、富、卫”合一的农村组织形式。[注8]
      梁漱溟在邹平实践了七年,也因为日军进占而终止。
      这些乡村建设的实验,很受各方关注,也都曾取得相当的成绩,但都因中日全面开战而终止,并没有充尽的发挥其理论设想。数十年后的现在,虽然情境变迁,无法再模仿类似的实践,但他们的践履精神与实验成果,仍然是我们的宝贵资产,可以帮助儒学重新走向农村。 [/P][P]五.推动〔儒学生态文化村〕的构想
      当前的现实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生产力越来越强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中国人必须面对与处理的问题。因为生态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时也不是儒学处理得了的。本文认为儒学是知行合一之学,儒学成长于农业社会,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模式,天然具有亲和性。而儒学重新还魂需要有立足点,需要制度依托,需要有百姓日用的切入点,最好的试验地还是在农村,因为:
      其一.农村的生态问题相对简单,主要就是农业药物的污染.水土保持与生活上的污染,比较有可能寻找出对治的办法,如果儒者通过农村的实践,建立起一套对治生态破坏的可行方法,再以之处理城市及工业区的污染,就比较有基础了。
      其二.儒学必须建立自己的道场.书院,以之宣扬自己的主张,培育自己的信仰者,城市里生活费用昂贵,居住空间狭窄,生活步调紧张,缺乏从容论道论学的环境。相对而言乡村生活费用便宜,居住与活动空间大,只需要不大的资金,就可以有一片房一片地,用之为讲学与劳动的基地。
      其三.儒学是生命的学问,生命的体验来自天地万物的四季变化,来自草木虫鱼的生长与跃动,在城市学校的课堂里讨论儒学,很容易走向隔靴搔痒的概念游戏,只剩概念与逻辑上的文字摆弄,却丢失儒学的生命体悟,丢失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生命感应。 [/P]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P][LINE-HEIGHT=120%][P][/P][/LINE-HEIGHT][LINE-HEIGHT=120%][P][/P][/LINE-HEIGHT][P]其四.长久以来,儒者对工商业界,对谋利行为都比较鄙视与排斥,认为读书与当官比较清高,认为公益奉献比较高尚,这样的观念与行为,促成了儒学脱离百姓日用,也使儒者的实践经常缺乏再生产能力。现代儒者的重新出发,应该秉持,“无器不能见道,无用也不成其体”的基本理念,重视物质生产在儒学上的价值与地位,肯定市场活动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活动,把物质生产与市场交易活动纳入儒学价值实践的体系中。
        其五.儒学的还魂与复兴,必须先要建立自己的干部与信仰者,要形成一套成熟可行的培育模式,要让自己的干部有生活的依托。如果儒学的实践者经常三餐不继,穷愁潦倒,听闻妻儿的啼饥号寒,奔波于商业老板之门前,那么,儒学将永难迎接真正的复兴。
        基于以上的设想,本文认为有能力的儒者应该走向农村,在农村承包土地建立农场及道场,首先能养几个有志青年,让他们有一个生活.学习与劳动的场所,在大自然生命跃动与喷涌中,感受宇宙天人的强健生机,从中契悟儒道,养成渊深博厚的心智能力。这个农场应该学习与实践生态理则,从建筑物.生活活动.生产活动上都依据生态原则进行。在农余之闲,农场员工除自我学习之外,也可以适度的与农村朋友交流与讨论,在彼此之间传送生态与生产技术,同时传播儒学的信念与行事准则,在农村逐步培育儒学的有生力量。
        如果有具备资金实力的儒学信仰者,建议可以大规模,有长远计划,以股份方式进行〔儒学生态文化村〕的实践。依本文的设想,其组建与推展应该是:
        1.文化村的主体应实施股份制.将相关的,理念相合的儒学信仰者,组成股东群。为使工作能有力推动,股东中应该有3-5位主要股东,占总股份60%以上.以保障一个主导力量。尽可能让干部都入股成为股东。股东在处理股份时,文化村有优先购买权,以避免太多股份落入不相干人士手中。
        2.文化村以市场逻辑为主要运作规则,以求能在市场上生存及壮大。
        3.文化村的职工尽可能雇用儒学爱好者,以壮大儒学队伍,培育儒学骨干。文化村更应妥善规划,帮助自己的职工与干部在农村建立美好家园,在农村进行永续经营。
        4.文化村的主营内容应该是种植及养殖,也可以扩充到农牧产品的加工,或者是比较传统的木工.竹工.手工编织.
        5.文化村应依生态原则进行生产,实施有机农业,提供绿色食品,逐步建立可以推广的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生活准则.
        6.文化村在管理与内部人事关系上,应该依托儒学理念,发展出儒家管理学,开拓儒学的应用空间。也就是以文化村为依托,建设一套适合企业管理运用的礼乐制度。
        7.文化村也是一个道场.是个不断学习的团体也是一个修道团体,除推动相关生产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儒学德慧的养成.
        8.文化村应该协助农家组成互赢共利的合作社,做必要的技术扶助及运销合作.同时在行有余力之时,帮助农民子弟学习知识及修养儒学.让农家子弟能在农村找到安身与发展的希望。
        9.文化村壮大后应该成立儒学研修基地,提供成系统的儒学研习课程,同时提供实习机会.吸引世界各国的爱好者前来交流及研习.
        10.文化村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在农村中培育书法.绘画.雕刻.音乐.文学的爱好者,既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壮大培育生力军。
        11. 对物质的过度贪婪与追求,也就代表一种过度消耗与过度污染的生活模式,既不能增加自己的身心安适,更也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文化村应依据儒学及道家.禅宗精神,培育一种更具人性价值的幸福观,不以金钱做为生命追求的主要内容,培育更多的精神上的追求,重视人间的爱与友谊,重视生活的闲暇与自然美感,形成一种契合生态需要的生活模式。
        12. 文化村应在农村鼓舞仰望星空的豪情与想象力,2007年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即席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的确,人需要仰望星空,以恢宏我们的心量与视野,提升我们的格局与创造力。生命是独特而充满雄健生机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只会背诵.填鸭与考试,严重扼杀中国人澎湃的才情与伟大想象力。儒学文化村在农村的实践应该尽可能扭转硬记与填鸭的模式,增加活泼的想象与勇敢的创造力。[注9]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促进城市化的提高,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过度的城市化,使城市常住人口颷到数百万,乃至一千多万,夺取大量土地建高楼,建道路,到处充斥汽车,甚至龙蛇杂处,犯罪丛生,这显然是过度的,不可欲的,也是违反生态理则的。但在城乡两元体系的结构下,城市生活方便,充满机会,农民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不得不设法挤进城市,而其年轻子弟经常疏于管束,在五光十色的城市里迷失,走向害人害己的犯罪道路,这是很可痛惜的。儒者基于民胞物与的情怀,应该设法加以救助,最好的办法就是经营乡村,使乡野地带也成为生活乐土,也充满生活的希望与人伦的温暖,以避免太多的青年漂荡在城市,找不到生命的方向。 [/P][P]六.结语
        儒学的复兴与建设应该首先让自己感动. 为生命歌吟,让自己成为有灵性有热力的生命体,再用以投身到大地生态建设上来,以形构绿色的温暖家园。中国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的社会,只有农村稳定富足,才有国家的安定强盛。近百年来农村遭受太多的战火.灾难与剥夺,农民为社会的工业化做出无可取代的贡献,但他们付出太多,所得太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农村做了倾斜,已为农村的安定富庶做了必要的铺垫,但要根本改善农村,恐又非政府单方所能为力,此时儒者若能互相号召走入农村,将知识.生态观念.文化艺术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带入农村,将可以为繁荣乡村做出贡献,而受到政府及农民的欢迎。
        于此同时,儒学也可以在农村真实介入民生日用,将理念与现实进行结合,无论是心性儒学.生态儒学.农业儒学,抑或是农场.书院.合作社.农牧公司.乡规民约,都可以做一次真枪实干的践履,为儒学的复兴与壮大找到一条可行之路,这应该值得儒学的有识之士,试验践履之。 [/P][P]孔子2560年11月3日[09] 皮介行 写于 光文讲堂 [/P]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2472
          • 经验79016
          • 文章2378
          • 注册2004-07-11
          我们的思想灌满了金钱、虚荣、妒忌、狭隘。整天为钞票用尽了心机,伤疼了脑袋,丢失了尊严,违背了道德,夜深人静时,违心地自圆其说来安慰自己骨子里的良知,精神被扭曲,人格已丧失。我们什么时候才会醒?
          同一血脉
          舒城合肥支
          希文(56世)-询公-公鳌-彦声-承济-弘启-闻魁-贞梅-尚道-衍希-兴暹-毓仁-传道-继安-广智-昭元-宪林-庆珠-繁福-祥枝.....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6
            • 经验1420
            • 文章45
            • 注册2009-11-18
            [FACE=Times New Roman][SIZE=3][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不错的文章,如果有人去做作者所说的儒学生态文化村,我一定对他无比敬佩。看作者是个台湾人,估计台湾的农村和大陆的农村相当不同。[/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我了解的农村是这样的,村里只剩妇女、儿童、和老人了,其它人都进城打工了,因为种地只能勉强温饱。要想实现作者所说的儒学生态文化村,得先解决农村的,或者说这个村的市场经济问题。[/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还有个问题,农村有多少的儒学爱好者?[/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前几天,一个小时候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他是个法学博士后,他说在看一个台湾人写的《国学的天空》,说以前批判儒学什么的,说其实儒学只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说如果他在十八岁看到这本书就好了,就不会走这么多弯路了,不会跌跌撞撞四处碰壁才有一点感悟了。我说,你十八岁的时候看到他未必可以理解。[/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连中专生都几乎不在农村呆着,被动接受教育的这代人,有多少儒学的爱好者呢?不只是儒学,大陆的农村基本上没什么文化基础。[/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往往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更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索人性的真相,通过了解各种学科,了解自己的内心,选择更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某种学说。越没有知识基础的人,学习的目的越单一,就是为了考学,当考学的目的无望后,就不再学习了,再学习一般也就是为了谋生学习某种技能。所以,我以为,儒学在农村,就是文化的奢侈品。[/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这只是我的理解,欢迎大家拍砖。[/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可是,作者描绘的儒学生态文化村,实在很令人憧憬。而儒学要是有了他的现实基地,又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呀!中国那么大,总有一块适合的土壤吧。[/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宋体][SIZE=9pt](1)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符合建设新农村,大农业发展的方向,又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当地政府应该很支持。[/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宋体][SIZE=9pt](2)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在农村,必须得以经济为最初的凝聚力。虽说一亩地就产那么多东东,文化村也不会比人家产的更多,而国家又控制着农产品的价格,经济是难题。但,还是有许多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养殖大幅度提高收入的,市场的问题解决了,就有可行性。[/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宋体][SIZE=9pt](3)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作者说具备资金实力的儒学信仰者来做此实践,我在想?有实力的儒学信仰者是儒者?还是生意人?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哪个角色?[/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宋体][SIZE=9pt](4)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当地的很多人进城了,外地的儒学爱好者可以租住过来做种地的工人。这样,儒学的基础就提高了氛围加强了,当地人的房屋出租土地出租也能带来些经济收入,得到非儒学爱好者的支持。在农村建这样的基地,成本相对较低,似乎真的有一定可行性的。[/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宋体][SIZE=9pt](5)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有了不错的试点,就会有更多的地方效仿。[/SIZE][/FACE][SIZE=9pt][/SIZE][/P][P][FACE=宋体][SIZE=9pt](6)         [/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不知这样的儒学生态文化村,要不要门票?开个玩笑,哈。[/SIZE][/FACE][SIZE=9pt][/SIZE][/P][P][SIZE=9pt] [/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农村人进城并不幸福,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人,比如现在富士康的[/SIZE][/FACE][FACE=宋体][SIZE=9pt]12[/SIZE][/FACE][FACE=Times New Roman][SIZE=9pt]连跳。儒学生态文化村多么令人向往呀[/SIZE][/FACE][/FACE][/SIZE][/P]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2472
              • 经验79016
              • 文章2378
              • 注册2004-07-11
              [P]楼上分析得很有道理,很现实。国强重儒,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经济过剩后,这个美好的设想也许能实现。如果现在能从教育界介入,从幼儿开始,从启蒙开始,将是最佳效果,也是最捷径的设想。[/P]
              同一血脉
              舒城合肥支
              希文(56世)-询公-公鳌-彦声-承济-弘启-闻魁-贞梅-尚道-衍希-兴暹-毓仁-传道-继安-广智-昭元-宪林-庆珠-繁福-祥枝.....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