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原创]消除对儒学的误解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看到和风细雨先生的说法,感觉到对中国文化误解较多,而且这种误解是相当广泛的,而且在当今的很多同胞的思想之中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误解的造成,是我们多年反传统和不读经所造成的,而且这样的误解绝不仅仅体现在和风细雨先生的文章之中,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假如今人没有这么多误解,恐怕就要说当初的“反传统”彻底失败了;假如今人没有这么多误解,恐怕现在也不需要说“华夏文化复兴”了。所以,我们要说,有这样的误解,是必然的,我们致力于华夏文化复兴,首先就是需要消除这些误解。带着“反传统”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传统文化”,无益于消除误解,而是“以讹传讹”。这就好比说,我们一直听别人说某人不好,听得时间长了,就真的认为这个人不好,其实究竟是不是真的不好呢?我们自己没有接触、交往过,恐怕只能算是“道听途说”、盲目相信。下面仅以和风细雨先生的文章为例,说明一下如何消除误解。[/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在我们中国,一说到经典,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儒家的那些经典。而被称为[/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经[/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的,一共有十三部,也就是所谓的十三经,其余的都没有资格被称为[/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经[/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十三经并非只是“儒家经典”,而是“华夏经典”,尤其是“六经”。因为“六经”是孔子集成了在他之前的数千年的圣贤言行而编订出来的,而不是孔子个人思想的总结,也不是孔子凭空创造出来的。因为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十家的思想,都是超不出“六经”范围而且都有所偏颇的,“六经”因为“六经”是从正面告诉我们,人与人类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最好。在我们说到“儒家”这个词的时候,实际上有几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与西方学说以及其它外国学说相对而言的“儒家”,一种是与佛教和道教相对而言的“儒教”,一种是与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相对而言的“儒家”。三者是很不相同的,应该区别开来看。我们对儒学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误认为“六经”只是诸子之中的“儒家”的经典,却不知道“六经”是贯穿中国文化始终、代代相传,而且还要继续传承下去的“统”。有这个“统”,不论有多少种学说,都可以联系在一起;没有这个“统”,各种学说就成了散乱无章的杂凑了。[/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儒家的经典,因为那是统治者愚弄被统治者的精神法宝。[/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统治者”对待儒家经典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真正重视儒家经典的“统治者”,首先就需要自己选“修身”、“自正”,要从政就必须“仁民爱物”。对儒家经典半信半疑的“统治者”,所作所为大多是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为主,只是接受了一部分儒学思想而已。还有自己根本不“修身”、“自正”,而只是篡改利用儒家经典来维护其权利地位的“统治者”,他们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违背了儒家经典原则。被篡改利用的东西,就不再是原来的东西了。被篡改利用的儒家经典原则,已经是受害者,我们把篡改者的罪过加到受害者身上,是对受害者的加倍摧残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儒家经典”被误解为“统治者愚弄被统治者的精神法宝”,是“儒家经典”的一大冤案。如果您读一读任何一部儒家经典,都会知道,这些经典首先是教导当官的人如何善待百姓的,是教导百姓通过修养自己而成为正人君子的,绝不是用来教导百姓如何顺从邪恶残暴的任何人、任何权力机构、任何朝廷的。为什么要给人们造成这样的误解呢?首先是为了“反传统”。“反传统”的目的,是为了接受西方学说,从而取代中国文化的传统地位。其次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君臣”和“百姓”,也就是说,好像一个国家除了“统治者”,就是“被统治者”,而且两者之间就像敌人一样不能信任对方,并且其中暗藏着一个“命题”,那就是“所有统治者,没有一个好东西,全都是要愚弄百姓的”。我们承认,在中国以及外国的历史中,有一些掌权者确实愚弄过百姓,但是,“四书”、“六经”不是帮助掌权者“愚弄百姓”,而恰恰相反,是在教训掌权者要“以民为本,仁政爱民”,是在教训掌权者要使百姓“安居乐业”、“乐其乐而利其利(意思是说,使百姓得到应得快乐和利益)”。[/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为人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教人做顺民,作驯服的臣子,是儒家经典的要义。任何一个愚蠢的统治者,都不希望看到下面的人不服统治。[/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先生对此句的理解实在是误解太严重了。儒学教人“孝悌”,不是只针对百姓的,更是针对君臣的,是针对每一个人的。“孝悌”不是要人们做“顺民”、“驯服的臣子”,而是要人们从自己做起,善待父母和老人,善待兄弟姐妹和朋友,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的。“好犯上作乱”其中有个“好”字,意味着有意地、无原则地去冒犯、顶撞,而毫无敬意与诚心。儒学主张的是,父母、君上有错误,子女、下级应该诚心劝谏,否则便是“陷父母(君上)于不义”,绝不提倡绝对的顺从。“犯上作乱”是扰乱国家、扰乱百姓的行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不会提倡。儒学经典之中,把桀纣称之为“一夫”、“独夫”,而且说可以人人得而诛之,而且只有“殉道”而不能“殉人”。所以,“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不是儒学的主张,而且是违背儒学原则的。只有“愚蠢的统治者”才“不希望看到下面的人不服统治”、百依百顺,儒学不是要培养“愚蠢的统治者”的。那么,“愚蠢的统治者”的说法与做法,能加到儒学的头上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用儒家的经典教化人,并诱之以功名利禄,是他们的手段罢了。朱元璋不是规定科举取士要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吗,并且解释的书籍也定为以朱熹的为准。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可以说,那些所谓的经典,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上是功不可没的。连这都看不到的话,也配谈经典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以“四书五经”去教化人,这不是“四书五经”的错误和罪过,而是应该肯定的。以功名利禄为诱饵去诱惑人读“四书五经”,首先是采取这种方式的人的错误,其次是被诱惑者缺乏定力的过错,因为“四书五经”告诉人的是“国以义为利,而不以利为利”、“君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假如一个老师再三教育学生不要做坏事,不要被名利诱惑,结果,他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而去做坏事,被名利所诱惑,难道能加罪于这位老师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五四运动提出了[/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打倒孔家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的口号,为什么?不打倒孔家店,民主和科学便没有生存的空间,大家都在诵经,都在祭孔,民主的观念便不会深入人心。[/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五四”要“打倒孔家店”,至少应该有以下三个原因。[/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第一,与清廷利用儒学而失去民心有关。清廷利用儒学,在表面上把孔子和儒学的地位抬到了最高,但是,“文字狱”使文人、官员噤若寒蝉,只许用儒学证明皇帝的圣明和号令的正确,却不允许用儒学指明其错误和罪过,即使还有真正学儒之人,也只能搞文字考据训诂之学了因此,儒学的名誉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清兵入关,大肆杀戮平民,反抗者和不甘做奴才顺民的汉人几乎被杀戮殆尽,所剩下的汉人无力反抗,基本上采取了虽不造饭却也坚决不与朝廷合作的态度,即使是做官,大多也只是为了得到俸禄而已,所以,学习儒学已经不是以“坚持道义”、“知行合一”作为原则。完全可以说,清廷篡改利用儒学而培养顺民奴才,导致五四青年对“被篡改利用之后的所谓儒学”的痛恨。他们应该把这种痛恨发泄到“伪儒学”上,但是,救国保族刻不容缓,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重新认识“真儒学”。当时,中国政局混乱,清廷本来就是篡改利用儒学的,根本不可能依靠清廷的力量去还原“真儒学”,因此,五四青年最终选择了对儒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放弃和批判。[/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第二,与清廷腐败衰弱而又遇西方列强伺机侵略有关。[/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假如西方列强在康熙、乾隆年间侵略中国,清廷不至于达到几乎亡国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列强不敢侵入;清廷已经到了腐败衰弱的程度,又不得民心,在此情况下,本来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却没有等到中国内部的改朝换代,就遇到了西方列强的联合、连环侵犯,强迫清廷与他们签订了众多的所谓“条约”,割地赔款,再加上烧杀抢掠,因此,中国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救国保族是当务之急。当时的主张有几种:有技术救国,如“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之被否认;有文化救国,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人在此情况下,要以“今文经学”来救国,也失败了;有政治改革救国,而“百日维新”失败;要教育救国,如“四大谴责小说”中的主张,而这种主张在当时根本无法落实。清廷的腐败昏庸无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即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一时之间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所以,五四青年把希望寄托在“用西方学说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上了。这是一条“救国”之路,同时,也是一条“西化”之路。[/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第三,选择了“用西方学说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然会选择“打倒孔家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任何一个国家,都只能有一种指导思想作为主体,当这种主体的指导思想还保持其主体地位的时候,其他思想学说都可以得到包容,但是,当这种主体的指导思想已经失去了其主体地位,还没有任何思想取代这个主体地位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思想的乱世”。因为五四青年已经选择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就试图使它成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此情况下,就像和风细雨先生所说的那样,“[/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民主和科学便没有生存的空间,大家都在诵经,都在祭孔,民主的观念便不会深入人心[/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要达到这个目的,并非容易的事,毕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是数千年历史所形成的,要使全中国的人们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接受西方学说,困难之大是可以想象的,所以,五四青年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方式来大批、特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历史,似乎中国自己的一切都毫无可取之处。他们对待中国历史的做法,就像是“把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一样,就像是要让中国的一切都“玉石俱焚”一样,无异于“天翻地覆”,确实是“两千年未有之巨变”。[/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诚然,儒家的经典在现在看来,仍然有其合理性的东西,站在学习文化、培养人文情感方面有意义,但不晓得其中的利害而盲目诵经,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反对,今天仍有人在反对。实践证明,那些东西救不了中国![/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首先,现在,先生对儒学还有如此看法,其实已经与五四的主张有所不同,但还是受到了五四的影响。先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儒家经典”还有“合理性的东西”,在某些方面有意义,这是与五四的主张所不同的,这种不同是从何而来呢?恐怕不是因为先生自己阅读学习了“儒家经典”之后所产生的看法,而是因为近来儒学复兴的大环境所影响而产生的看法。假如先生有此看法之后,能自己去阅读学习“儒家经典”,对儒学的误解就可以进一步得到消除,假如先生先抱定了反对读经的态度,不再去读经,那么,对儒学的许多误解就永远无法消除了。[/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次,先生从“晓得其中的利害”方面来说“读经”问题,这是“以利为利”的表现,而不是“以义为利”,其实质是“义利颠倒”的表现。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先生从“义”的角度来看待“读经”问题以及其它问题,那么,便是从“小人”进而成为“君子”的路径;如果先生仍然从“利”的角度来看待,那么,不堕入所谓的“实用主义”,恐怕是不可能的。孟子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也就是说,假如不把“义”放在第一位,却把“利”放在第一位,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仁义道德,只能导致人们贪得无厌地争夺纷争。先生想一想是否如此?[/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再次,先生从“实践”来证明“儒家经典救不了中国”,是“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者贼”的错误评判标准在作怪。并非成功了的就必然是符合道义的,就是应该的。如果不合道义的成功了,其危害将更大,因为那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秦桧“成功”地害了岳飞,我们能不能说“实践证明,秦桧是对的,岳飞是错的”?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告诉我们,君子虽然道德修养高,有道德礼义,但是,君子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必然得到一时一事的成功,更不一定就没有的一时一事的挫折与失败,但是,君子即使处于穷困之中,仍然坚持道义而不胡作非为,君子即使面临这生死抉择,仍然坚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又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就告诉我们,符合道义的事,我们不能不去“谋”,不能不去“尽人事”,但是,具体的成败并非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我们期望着成功,而不希望失败,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不应该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不顾道义。[/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时代的精神也不是唯利益论的实利精神。二战以来,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那就是民主和自由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发展的大方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苏联垮台,东欧解体,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不培养、提高孩子的民主观念和意识,而抱残守缺地让那些活生生的生命去诵读做顺民的“经”,其用意何在?尽管出发点在此,可目的地就会在彼。没有民主和自由的中国经历的王朝更替还少吗?在历史的泥淖中反复挣扎,积弱积贫,成为列强欺凌的弱国。伤疤尚未痊愈,耻辱还没尽雪,又有人站出来高呼“诵经”了,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是福还是祸呢?没有读过那些“经典”又不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人,恐怕还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首先,先生这里所说的第一句“时代的精神也不是唯利益论的实利精神”,表明先生不主张“惟利是图”,这还是不错的,可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却并非如此,而是“先利后义”的。为了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不能不说是“唯利益论”的体现吧?为了人类的奢侈享受而侵犯掠夺天地万物,这不能不说是“唯利益论”的体现吧?为了解决金融危机而使降息,鼓励消费,使百姓超前消费、欠债经营、不讲储蓄,这不能不说是“唯利益论”的体现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次,需要商榷的是关于“民主”与“自由”这两个词语(今人习惯于按照西方传来的形式逻辑而称之为概念)。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民本”、“仁政”、“王道”、“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传统的词语,尤其是“仁政”与“王道”,其优越之处足以超越于“民主”、“自由”之上,而且具有可行性,我们为什么非要使用“民主”、“自由”这样的词语呢?原因恐怕就在于,我们已经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理想,而只知道用西方舶来的词语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理想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不把中国人的理想作为理想,而把西方的理想作为理想了。我们完全可以用“谢谢”、“您好”来表达感谢与问候,为什么非要用“Thank  you”、“Bye-bye”来表达呢?当我们不采用前者,却采用后者的时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如果不读“儒家经典”,我们就不知道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和理想,中国如此下去,也就只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只能在世界上随波逐流、一任沉浮。至于说“民主”、“自由”、“科学”的弊端,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我在这里就不能多说了。[/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再次,先生说“民主和自由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发展的大方向”,我只能说,这只是“当今”的一般人所认为的“大方向”,而不应是“未来”应有的“大方向”。“苏联垮台,东欧解体”,不能证明“民主”、“自由”的问题,政府不行“仁政”,就必然“垮台”;不讲“道义”而重视“私利”,就必然“解体”。《礼记·礼运》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就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才应该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方向”。[/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四,先生说“不培养、提高孩子的民主观念和意识,而抱残守缺地让那些活生生的生命去诵读做顺民的‘经’,其用意何在?”用意在于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万世开太平”,而不至于让这个西方学说主导下的“动物世界”继续像“动物世界”,而使世界成为“人类的世界”;在于使中国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放之四海而皆准,认识到华人在整个世界上的责任感,使中国人重新找回自尊、自信;在于使人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人的身心和谐,使人与人之间和谐,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使人类与天地万物和谐。不“读经”,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抱残守缺”;是对“儒家经典”的认识“抱残守缺”。须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强调“自强不息”,其次强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厚德载物”是要我们“和而不同”,广泛借鉴他人、外国而不以霸道待人。[/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五,先生说“没有民主和自由的中国经历的王朝更替还少吗?”应该说,执政者不正,不行仁义,又不选贤任能,却自以为是、奢侈享乐、荒淫无度、信任奸佞小人,所以,王朝更替才会频繁。尧舜行仁政,天下太平;周朝行仁政,享国八百年。桀纣不行仁政,身死国灭;秦朝不行仁政,十五载而亡。另外,王朝更替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更替的频率。先生看到了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是否注意到外国历史的王朝更替?先生看到了美国只有一次兴盛的三百年的历史,是否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死而复生”、“生生不息”的?没有灾难而能存在是容易的,遇到灾难而不亡是不容易的;一次性的强大是容易的,多次失败而仍能复兴才是不容易的。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惟有中国未失去,原因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最后,先生说“在历史的泥淖中反复挣扎,积弱积贫,成为列强欺凌的弱国。伤疤尚未痊愈,耻辱还没尽雪,又有人站出来高呼‘诵经’了,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是福还是祸呢?没有读过那些‘经典’又不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人,恐怕还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吧。”问题在于,孔子为什么编订“六经”而垂诸后世?因为孔子“读史而浩叹”,所以,希望着使人类从“历史的泥淖”中跳出来,可惜在历史上,许多君主自以为是甚至违背“六经”原则。纵观中国历史,“成为列强欺凌的弱国”的时候,究竟是朝廷得民心的时候还是失去民心的时候?究竟是朝廷行仁政的时候还是不行仁政的时候?另外,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救国保族”时期的中国,而是回归正道、完善中国、为人类社会担当责任时期的中国。[/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四书五经既可以让我们从中懂得爱国家、孝敬父母、与人为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同样也在教人顺从等级秩序,区别尊卑高下,安安心心地做统治者善良的臣民。所以我说读那些东西要有所取舍,把它当作神圣去顶礼膜拜是不可以的。它对人的精神影响是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教化的作用不可低估。[/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云尘子说:[/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首先,所有误认为“四书五经”是“[/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教人顺从等级秩序,区别尊卑高下,安安心心地做统治者善良的臣民[/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的说法,都是没有真正阅读“四书五经”或者没有读懂的人才有的说法。这种说法的由来,是来自“道听途说”。孔子说:“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五四之后的中国人,读经的人已经极少,甚至连《大学》、《中庸》都没有通读过,连《论语》二十篇中的一篇都没有通读过,更不用说“五经”了,在此情况下,五四对儒学的过激宣传的影响还存在着,所以,误解还在继续着。要消除误解,唯一的做法就是倡导读经。[/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0,0,0)][SIZE=14pt]其次,先生说读经“要有所取舍”,那么,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呢?用凡人的思想作为标准而取舍圣人的思想?以一个时代或一个阶段的标准去取舍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用利益为标准去取舍道义?恐怕都不应该吧?一头大象,本来是一个整体,但是,我们却要把大象的耳朵、牛的身体、老虎的尾巴、雄鹰的爪子割下来杂凑成一个“四不象”,这个“四不象”的东西究竟能不能生存都难说,更不用说能不能健康了。孔子说:“君子有四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圣人之名与位,不是浪得虚名的,不畏圣人之言,受害者只能是自己;道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人要背道而驰,受害者只能是自己。[/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4pt][/SIZE][/COLOR][/FACE][/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6
                      • 经验147
                      • 文章17
                      • 注册2011-04-07
                      [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和风细雨先生说:[/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云尘子先生[/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肯用那么大的功夫对鄙人的观点一一加以分析,鄙人真有点受宠若惊,不胜惶恐了。受教之余,仍觉得有话要说,故略陈一二,就教于先生。[/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首先,对先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为兴复儒学所做的努力表示深深的敬意。自孔夫子以来,孟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子、王阳明、顾炎武、康有为、章太炎、以及新儒学的诸位先生,儒家的历代先贤都做着这样不懈的努力。他们以自己杰出的才能、伟岸的人格、为追求理想而奋斗不止的精神,不仅成为后世的楷模,也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其次,先生不肯承认儒家经典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方面所起的副作用,以为那是统治者没有按照经典说的去做的结果,因为经典提出要实行王道,要爱民,要仁政,统治者没做到,错在统治者。按这种推论,假如按照经典说的做下去的话,恐怕世界早就要“大同”了吧。我们可以倒过来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统治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儒家学说作为统治者的官方意识形态呢?为什么不是道家或其他各家呢?尽管宝剑既可以杀人作恶,也可以救人扬善,可我们常常看到它滴着作恶之血,至今上面犹有善良者的血痕,它被谴责难道是不应该的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条件没有了,它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儒家学说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经历了中华民族几近亡国灭种的危难之后,其自身的缺陷已使它难以继续维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如同它登上“独尊”的地位一样,它的退出也是历史的选择。时移世易,尽管还有不少的拥护者们极力想再使它重现辉煌,但这种刻舟求剑式的努力在整个大的形势下基本上是于事无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家只好这样自勉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子孙的共同财富,继承和发扬它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果对传统文化不作分析,以为天道不可改,圣人之言不可变,错的只是我们没按圣人说的去做,与郑人买履何异![/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
                      [/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在儒家文化中,既有言必称“先王”“圣贤”的清谈之儒,也有坚持经世致用的躬亲实践之人。读了几卷经书,便以为自己掌握了经典的要义,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管鈅,可以代圣人立言了,别人什么都不懂。这和刚练了一年拳的小毛头差不多(武术上常说,练拳一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练拳十年,不敢出门)。就连孔孟怕也会不答应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93d90100dmu4.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93d90100dmu4.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SIZE][/COLOR][/FACE][/URL][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云尘子答:[/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先生不肯承认儒家经典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方面所起的副作用,以为那是统治者没有按照经典说的去做的结果,因为经典提出要实行王道,要爱民,要仁政,统治者没做到,错在统治者。按这种推论,假如按照经典说的做下去的话,恐怕世界早就要‘大同’了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一定听说过“取乎其高,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这句话吧?《春秋》中有“张三世说”可以学习。三百年前的中国与当时的世界各国相比,先生认为怎么样呢?从今天开始,儒学复兴之后的未来,中国会怎么样呢?[/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我们可以倒过来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统治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儒家学说作为统治者的官方意识形态呢?为什么不是道家或其他各家呢?尽管宝剑既可以杀人作恶,也可以救人扬善,可我们常常看到它滴着作恶之血,至今上面犹有善良者的血痕,它被谴责难道是不应该的吗?”[/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一定要把儒学比喻为工具,那么,在下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就算先生一定要做这个比喻,那么,先生为什么不能拿起它去“救人扬善”呢?有人把刀上镀上了一层“道德仁义”的“金”,然后去杀人了,究竟是“金”杀的人,还是“刀”杀的人,还是“人”杀的人?如果让您选择,有最好的、最全的,您会不选择它吗?[/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客观条件,条件没有了,它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正是如先生所说,所以,孔子选择了“述而不作”的方式,而不是用条理化的词语空建一种学说。“真理”是有条件的,“道”是无条件的。“六经”所载的是“道”。[/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儒家学说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经历了中华民族几近亡国灭种的危难之后,其自身的缺陷已使它难以继续维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如同它登上‘独尊’的地位一样,它的退出也是历史的选择。”[/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儒学不是只适用与农业社会的,而是适用于任何社会的,因为它是“人学”,是“人所必需之学”,而不是专业技术之学。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就永远不会过时。[/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时移世易,尽管还有不少的拥护者们极力想再使它重现辉煌,但这种刻舟求剑式的努力在整个大的形势下基本上是于事无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家只好这样自勉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时移世易,具体的事务变了,但是,“道”是不变的,原则是不变的。“刻舟求剑”的比喻用在这里不合适,因为儒学所倡导的是正道,偏离了正道就应该回归正道继续向前走。儒学复兴,不是回到古代去,而是回到正道上继续向前走。[/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子孙的共同财富,继承和发扬它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果对传统文化不作分析,以为天道不可改,圣人之言不可变,错的只是我们没按圣人说的去做,与郑人买履何异!”[/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能认识到“继承和发扬”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此一点,在下就愿意与先生继续交流。那么,请问,我们如果连儒学经典的原意都没有弄明白,连经典都没有读全,如何“继承”,又如何“发扬”呢?不是“天道不可改”,是“天道”根本就改不了。“履”是“工具”而不是“道”,儒学经典不是“工具”而是“道”。[/SIZE][/COLOR][/FACE][/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先生说:“在儒家文化中,既有言必称‘先王’‘圣贤’的清谈之儒,也有坚持经世致用的躬亲实践之人。读了几卷经书,便以为自己掌握了经典的要义,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管鈅,可以代圣人立言了,别人什么都不懂。这和刚练了一年拳的小毛头差不多(武术上常说,练拳一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练拳十年,不敢出门)。就连孔孟怕也会不答应吧。”[/SIZE][/COLOR][/FACE][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SIZE][/COLOR][/FACE][/P][P][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答:[/SIZE][/COLOR][/FACE][/B][B][FACE=宋体][COLOR=rgb(12,0,2)][SIZE=12pt]要学武术,先生认为要学什么样的武术?应该拜什么样的师?在下对儒学还在学习中,不敢自以为是,因此,在下提倡着人们学习经典、拜圣人为师,在下自己也在学习着,不敢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管钥”。在下不敢自以为是“老师”,而只是希望人们自己去学习经典——当然,学与不学,都是由每人自己选择。[/SIZE][/COLOR][/FACE][/B][/P][/P]
                      高天一朵云,大地一粒尘。人间客游子,学弹俞氏琴。
                      云兴可成雨,尘聚能作田。子问何为者,笔耕宣圣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宗来,字承易,号云尘子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