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5
    • 积分3477
    • 经验56977
    • 文章2951
    • 注册2005-01-07
    孔子的教育思想 [转自 孔子吧]
    [TABLE][TR][TD][TR][TD](孔德成先生访问欧洲弘扬儒家思想演讲稿)       
     
                            
    孔德成

     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德成应邀到贵国访问,并且要我在这个场合作一次讲演,实在深感荣幸。谨
    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题,敬请诸君指教。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而孔子则是儒家这一学派的中心人物,也是对
    中国后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所以他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孔子生当春秋末期,当时贵族政治将衰未灭,宗族制度与阶级制度都在动摇之中
    ,政治上及社会上普遍地呈现一片纷争和变乱,世道人心已难以维系了。在此一情况之下
    ,他为了积极地淑世济人,便栖栖皇皇地奔走於诸侯之间,思得贤君明主以遂行其道德主
    义的政治哲学。可惜的是,他始终不遇。於是在失望之余,他便退而与弟子讲学於株泗之
    间。由於他孜孜矻矻的从事教育工作,加上他那「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诲人
    不倦」(述而篇)的精神,所以各色人等,都成了他的弟子,共有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
    十二人(见史记孔子世家)。终於形成了儒家这一大学派,后世称之为显学(见韩非子显
    学篇)。而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在於教育方面。我们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当能深
    切体会到他的伟人所在也可以了解到他所以能成为后世所崇奉的「万世师表」的原因。在
    这里我们便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要点。

    一、教育目的
            孔子的人生哲学,以「仁」为中心。而行仁乃是孔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他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论语里
    仁篇)。并勉励他的学生要「当仁,不让於师。」(卫灵公篇)。至於行仁的方法,分为
    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消极方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颜渊篇):积极方面要
    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一个人的行事,倘能处处从推己及
    人上著想,便自然可以合乎「仁」了。孔子曾说;「修道以仁」(中庸哀公问政),中庸
    上说「修道之谓教。」修道就是教育,「修道以仁」意即「仁」的具体实践就是教育的最
    终目的。

     二、教育方法
            孔子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四个要点:

            甲:注重以身作则,实施人格感化。孔子平日教学,最重人格感化,行不言之教
    ,使学者於耳濡目染之际,能收潜移默化之功,论语里仁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篇说:
            子师以正,孰敢不正。

            宪问篇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从以上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於身教的重视。这种教育原则,在今日的
    学校或家庭教育中,可以说是最应为一般教师或父兄家长所重视的。

            乙: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以前的中国社会,政教合一,以吏为师,当时册都藏於官府,教育的权
    利操在王官手上,只有居於少数的贵族子弟,才能到官府接受高深学术的教育,一般平民
    百姓是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可是孔子普遍教授生徒,「有教无类」,打破了古代阶级
    性的贵族教育,开创中国历史上平民教育的先河。孔子当时设坛授徒,凡自愿从其学者,
    无不欣然接纳,来者不拒。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正是我今天所要竭力推行
    的普及教育,使人人都有均等机会,得以接受教育。

            丙: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导弟子之时,喜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论语卫灵公篇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矢言。

            雍也篇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两段话都是说明为什麼要「因材施教」的原因。在论语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
    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来。比如:同是问「孝」,而所答有「无违」、「敬养」、「色
    难」等等不同,同是问「仁」,而所答有「爱人」、「克己复礼」、「其言也訒」、「恭
    宽信敏惠」等,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学生所问的虽属同一问题,但孔子的回答却并不相
    同,这大概是因为问的人在一方面有所缺陷,所以特别告诫他加以注意。这正是根据「因
    材施教」的原则而实施教学的。

            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学者对於某一问题研究未得之时,教者应趁机善为开导,使
    能豁然贯通;而学者於某一问题,已有所领悟,但不能畅所欲言时,教者应趁机善为指示
    ,便能畅达其辞。如此一来,教者随机诱导,必可使学习的人对其所研究的问题留下深刻
    的印象,获得彻底的了解。

            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就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以及人格感召等各
    方面来看,孔子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大教育家,他的一言一动,均足以作为后人的楷模,因
    此后世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以上是德成就个人的浅见,所做的简单说明,尚请诸君指教。

    [/TD][/TR][/TABLE][/TD][/TR][TR][TD][/TD][/TR]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3
      • 经验226
      • 文章31
      • 注册2008-11-21
      呵呵!我们祖先的思想对整个国家或者是整个世界都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王朝有它自己的特定环境,所以我们祖先的思想也有不合适宜的地方!我们这些后人为什么就不能超越孔子呢?难道孔子就是那么神圣不可逾越的吗?如果抱着这种态度的话,国家就不会发展、科技就不会振兴!我们应该“海纳百川”对孔子的思想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精髓的所在!对于自己的祖先要尊敬,但不要像神仙一样的顶礼膜拜!虽然我也是孔子的后代,但该说的也得说!
      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