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81
    • 经验2836
    • 文章233
    • 注册2004-11-29
    画展作品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4/12/02/084127.jpg[/imga
    挺棒的啊
    宁陵派    令字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81
      • 经验2836
      • 文章233
      • 注册2004-11-29
      孔家名人
      我校是由大连市劳动局批准,现已成为优秀的办学单位,主办人孔令海独创的“孔氏刀法”,以人物为品牌,现已得到社会及餐饮界的人士广泛认可,填补了各烹饪雕刻学校在精品人物雕刻上的一项空白,为餐饮界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我校由于师资力量专业性强,教学水平高,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员慕名来连求学。学员作品多次在“东方美食”杂志上发表。

        2003年1月,学校师生为大连胜利广场制作了大型冰雕艺术展。《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及大连电视台《城市发现》栏目多次报道。

        2003年1月,每年一度的“山东青岛萝卜会”雕刻大擂台,我校的学员夺得了食雕擂主第一的好成绩,为本校增添了三枚金牌。

        2003年2月,我校派出4名学员参加第二届“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均获得四枚金牌、一枚特金的好成绩。

        本校近年来多次为“大连迈凯乐商场”、“大连胜利广场”及多家星级酒店制作了许多大型泡沫雕作品、冰雕展。并举办了大型泡沫雕艺术展。开辟的“中华美艺食品雕刻网”以全新的雕刻作品、图文并貌的形式展示给食雕爱好者观看和学习。

        2003年7月由孔令海老师主编的《新编泡沫雕、琼脂雕、冰雕技法与应用》一书已出版,希望这本书能更好的帮助食雕专业者学习和借鉴,最后衷心希望食雕艺术在国际、国内餐饮领域永远登上艺术的殿堂。

        2004年8月由孔令海教师编著的《新编人物雕技法与应用》一书已出版。

        2004年3月在大连胜利广场成功举办首次“珍爱自然,拒烹野生珍稀动植物”百万厨师签名大型活动,各大新闻媒体跟踪报道。

        2004年8月30日我校参加第十四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啤酒海鲜菜”大赛暨第二届全国金牌美食烹饪大奖赛夺得21枚金牌及团体雕刻一等奖。

        2004年9月1日我校师生为大连第十六届国际服装节
      宁陵派    令字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81
        • 经验2836
        • 文章233
        • 注册2004-11-29
        单县的牌坊
        单县古城,因其历史上牌坊多而精闻名天下。据民国本《单县志》记载,从宋代至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民国末年还存有34座。城内主要街道上,凌空飞架着一座座精美的牌坊,从而形成了牌坊街和牌坊园子等街名、地名,给古老的县城增添了几分肃穆庄严。
          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斗拱重檐,构筑精巧,气势巍峨。其平面为“一”字形,四柱和额枋上雕刻精美,或云龙缠绕,或鹤凤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等。在牌坊之林中,百狮坊和百寿坊以其雄伟的气势、巧妙的结构、严谨的图案、精致的透雕和优美的传说享誉海内外,被人们称为天下一绝。
         

         

          百狮坊 俗称张家牌坊,位于牌坊街中段,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结构,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戗角起跷,通体雕刻。正间楼檐下六朵斗拱,次间上下檐下各三朵斗拱。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雕刻的狮子、云龙、牡丹、吻兽、象尊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八根夹柱分八组雕刻百个石狮。大狮巨头卷毛突目,隆鼻阔口利齿,巍然蹲踞,矫捷威猛。每个大狮身上攀匐着五个小狮:有的挠痒自娱,有的相互嬉戏,有的在巨狮足下缩头伸腿,奋力支撑,有的伏在大狮的腿上,舔咂抚铃。狮座前左右三面浮雕是圆形松狮图,幼狮三三两两,蹦跳翻滚,争戏绣球。每根立柱透雕四条蛟龙,在柔美飘逸的祥云间卷舒出没、盘旋回舞。正间上下额枋、次间额枋及正檐下“圣旨”匾四周镂空透雕二龙戏珠。雕龙悬目奋爪,摇头摆尾,如腾似飞。正间中额枋上分三层镂空透雕串枝牡丹,给人以五彩缤纷、香沁肺腑之感。牡丹间以变形的“卍”字形云纹,寓意“富贵万年”,楼檐下兽斗花拱,如意枋板承托。脊和檐角上雕配的吻兽、象尊、岔兽、鱼、海马、跑兽皆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吻尾外卷张口吞背,每个吻兽身上又浮雕两条游龙,生动活泼;象驮宝瓶,憨态可掬。正脊中间雕塑二龙朝天,相托一珠瓶类饰物,像塔刹一样高耸空中。其它部位也均浮雕、平雕有夔龙、牡丹、菊花、团鹤、团寿、“卍”字等吉祥图案。正间下枋板的孔鼻上还悬雕一鸟笼,微风吹来,石鸟翩翩展翅,呤叮作鸣。整座牌坊雕刻精细,主次分明,结构精巧,宏伟壮观,堪称全国罕见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筑。
            百寿坊 俗称朱家牌坊,位于百狮坊西南约百米处。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后枋心边沿浮雕百个不同篆体的“寿”字得名。雕刻内容除狮、龙、牡丹外还有鹤、凤、梅花等。其构筑精巧宏伟,雕刻精致生动,可与百狮坊相媲美。甭说那娇捷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满饰额枋的牡丹,单说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五只透雕仙鹤和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引颈鸣唱、相对翱翔的鸾凤,就能产生无穷的魅力。仙鹤是幸福、长寿、爱情的象征,和变形“卍”字形云纹连在一起,寓意“福寿万年”。狮座下左右两侧浮雕的蟠螭、鹤图案,刀法简洁洗炼,造型古朴优美。狮后夹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鸟画: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媲;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绶带,寓意齐眉祝寿。还有桃花春燕、山茶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
         


          200多年来,百狮坊与百寿坊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县也因此名扬海内外。
         
        宁陵派    令字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281
          • 经验2836
          • 文章233
          • 注册2004-11-29
          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过新年
          段东战
          我本来就爱好木刻版画,1947年秋来苏州社教学院攻读美术本科。画素描之余,又萌发了自修木刻艺术的念头,但因没有刻版而搁浅。幸亏有个同学是苏州人,主动领我到桃花坞大街的年画铺去买梨木板,不但解决了我的需要,且意外发现了《一团和气》,可谓“不期而遇”大开眼界。

          我是河南人,新年年画大多为长方的“灶君”“门神”之类,乃朱仙镇出品,花样不多(1962年初到开封朱仙镇年画社参观时也仍是这类产品)。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铺的货架上不但“堆积如山”,而且“琳琅满目”,其中最引我惊奇的是有一张正圆形的拼图,一个双髻胖脸,甜笑如饴,双手展开的卷轴上写着“一团和气”,令人忍俊不已。从此,凡谈到桃花坞年画,便会想到《一团和气》,印象很深。宋代大儒朱熹就说他的老师“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形容程颢大师的和蔼可亲。此后,这“一团和气”四字成了成语流传开来,成为一种正圆构图的特色画型,这一形式的绘画竟然也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1465~1488在位)的首创。

          成化皇帝工书善画,山水人物无不“超然尘表”,看来他还是戴着皇冠的“文化画者之流”。鉴于前朝的冤案祸国,皇戚不和,他为振朝纲、消民愤、谐诸王、固王位,在平反冤案和调息朝内嫌隙的同时,还亲自画了张《御制一团和气图赞》(现存故宫博物院),图中由两个面孔相向而拼成一个正面含笑的头像,左右两臂的长袖以弧形紧裹身躯,而凑成一个正圆形画面,无疑是一种有趣又含寓意的巧妙设计,评者谓“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构图是前所未有的”(详见1981年《文物天地》第三期)。以三个面孔合而为一个面孔的典故并不重要(注:三个面孔合而为一,乃沿袭晋代陶渊明(儒)陆修静(道)和慧远(释)交游逸闻,世传《三笑图》而来。在“赞”中更强调“合三人以为一,连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重要的是号召臣民和合相处,作者觉得意犹未境又在上面写上“图赞”以号召“噫,和以召和,朋良其类。以此同事事为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惊俗而励世。”由此看来,这位皇帝还很懂得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故而以画图申之,就在上台伊始便以“图”“赞”训戒大家了。

          无独有偶,过了两百年,在嵩山又出现了一座《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也是《一团和气》型的,目的是提倡(或者是号召)各教派之间的和谐相处,避免磨擦。

          儒、释、道三教出现后,或为统治者用以自利,或相互争做老大以示众,由斯而发生抵牾。时隐时现,时缓时烈,以至风波迭起,世间不宁。因此,不同宗教间的和睦相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中岳嵩山向为儒、释、道荟聚之地,释家少林寺以佛教禅宗和武林绝技而名扬中外。其东的中岳庙规模宏大,是历代皇朝祭祀中岳的圣地,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道观之一,可见其品位之显要了。两者之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乃儒者之流的讲坛。自汉代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尊孔之风大盛,儒教成了“国教”。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朱熹在此授徒;北宋程颐、程颢在此创立“工程书理学”。于是,高道、名僧、鸿儒挤在这区区之域,不免有些是非。为息事宁教便立碑为戒,昭示修好。碑上刻的是《嵩山混元三教九流图》,章法一如《一团和气》,不同的是面孔由两个“美髯公”相向又凑成一个正面的“美髯公”。其刻线流畅,刀法娴熟,似出高手。老子和孔子有胡子自不用说,而释氏有无胡子则不得而知了。一般说来,和尚总是光头无须,但在李耳和孔丘的影响下,佛祖也“随乡入俗”而留起了胡须,虽说离谱,但也无奈,还很潇洒。于是,儒、释、道合而为一,皆大欢喜。他们手中展开的卷轴中刻着九条河流(即“九流”),由中心点流向四面八方……“九流”究竟指的是哪些学派,说法不一。愚以为“九”用言其多也,并非实数,如“九重天”“九牛一毛”“一日九回肠”“九流百家之学”等等。“混元”意为开天辟地,极言其源远流长矣。借《一团和气》之形象来呼吁教派和流派之间的和睦相处,通俗而诙谐。这种“拿来主义”实是“巧借”而非“抄袭”,更不是“侵权”。放在今天,说不定原创者会与之对簿公堂,以争夺版权或“抽大头”呢。据说北京在明代后期也出现过此图,恐怕不是同一版本,由此也得知《一团和气》型的广为借用了,但多为宫廷和教派间采用而未成气候。

          然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则融入了中国民间特别重视的春节风俗之中,成为民俗一景,其造型、色彩、寓意以及形制,都与广大民众的欣赏趣味和祈福愿望相呼应,旧时几成家家户户春节购买的“年货”。由斯自成一家,很有影响。而《一团和气》尤为突出地向人们展示了喜庆欢快的情趣,因而更加成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标志性”作品,且产生过多种版本,除了《一团和气》之外,还有《如意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气吉祥》等等,这与如今提倡“祥和”两字是一个意思。

          正当《一团和气》走红的时候,反对“和平演变”的文化大革命从天而降。《一团和气》首当其冲成了“四旧”,桃花坞木刻年画被荡涤摧残,人员转业,存货毁坏,刻版后被转到了红木雕刻厂,因“不派用场”而被用作了踏脚板,任人践踏……1978年春,我曾到该厂视察,但见屋檐下仅剩的一堆灰黑色粉末,不觉黯然神伤。百年辛苦,一旦化为尘土;满脸笑容,而今只有凄楚!人去楼空,风流云散,何日筋骸苏?那年秋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配合下,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慷慨资助,市文联和工艺局联袂组织三十多位艺工,创新设计了六十多幅刻品,至1979年2月恢复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时,有了一些刻印稿本。但是内容丰富的传统刻版却无处觅见,没有它们,谈何桃花坞木刻年画呢?恢复它们,另辟蹊径创造几个“新派别”替代原作,又谈何容易,有何必要呢?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周良同志率先捐出了自己珍藏的近百种传统年画,这些保存完好的原版刻印,我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恳请顾公硕前辈亲自选过(顾老对苏州工艺美术事业贡献不小,1960年被聘为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没有他的遴选就没有今天桃花坞木刻的传统刻版,接着钱璎等同志也捐出了各自的珍藏。这些宝贵的传统年画版本和1979年创作的新年画携手进京,又飞向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日本……从此,《一团和气》重又张开了笑脸,好不风光――但愿它能梅开二度,笑口常开!
          宁陵派    令字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