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春节海南行
    请点击下面链接
    http://bbs.auto.sohu.com/read-excelle-224771-0-29.html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0
      • 经验0
      • 文章0
      • 注册0
      我想起来了,你八九年春节就去过一次海南了,是吧?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5
        • 积分3477
        • 经验56977
        • 文章2951
        • 注册2005-01-07
          不会吧.去年我也去了海南.可惜没去孔庙.海南比青岛好玩多了.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QUOTE][b]下面引用由[u]胡说八道[/u]发表的内容:[/b]

          我想起来了,你八九年春节就去过一次海南了,是吧?[/QUOTE]

          是的。那是当时独自行程最长的一次旅行。从上海乘36小时的火车到广州(硬座),18小时的汽车抵达琼州海峡边的海安(和另外三个人共享引擎盖),再乘2小时的渡轮到达海口。从海口到三亚花了7个小时,是那次车速最快的一段,车速达到50公里/小时(总行程300公里,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从海口搭海轮经19个小时到广州。购车票时突发奇想,买了北京的火车票(硬卧)经停武汉到北京。历时两个多星期,回到常州时口袋里只有一元几毛钱了。总共花费700元--那可是我积攒了一年的血汗钱哪。

          当时觉得好浪漫,凭少年的激情还写一些拙劣的诗歌。想起来了,那会儿最流行的歌曲是苏芮的《跟着感觉走》。真想一直那样浪迹天涯,可是口袋里没有银子了。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3
            • 经验2200
            • 文章104
            • 注册2004-10-01
            卫东宗亲:那些图片是你拍的吗?拍得很好!
            天南海北都有儒家文化。孔祥枢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23
              • 经验2200
              • 文章104
              • 注册2004-10-01
              海南新闻网首页 | 阳光岛社区 | 招聘 | 情感 | 美食 | 彩票 | 商情 | 非常IT | 短信 | 海南日报 | 南国都市报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海南媒体 >>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海南经济报 法制时报 证券导报 海口晚报 海南特区报 商旅报 三亚晨报 海南农垦报 海南广播电视台
              新闻导航 >> 要闻 | 社会新闻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体育新闻 | 产经新闻 | 证券新闻 | 文娱新闻 | 时评 | 读者之声 | 时尚
              2005年02月0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6-0001 邮发代号:83-1  今日16版
              ·首页
              书香文庙 千载儒风
               
              作者:谢向荣 郑 善 2005年2月01日 来源:海南日报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冲刷,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明代石刻精美绝伦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



              檐角上精巧的祥龙



              古韵十足的“孔庙”



              “学而优则仕”,状元桥承载了多少古代学子的期盼



              曾书声朗朗的文昌宫破落荒芜



              清代文昌县治图中,文庙处中心位置

                在日前我省推荐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昌学宫名列其中。

                有关部门认为,文昌学宫是海南最早建造,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纪念孔子的庙宇。

                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

                几百年来,不知各个朝代有多少当地的文武官员、平民百姓曾在此屈膝跪拜、祈求福愿。

                这是一座藏身于文昌古城区内的庙宇,与其他各地的孔庙一样,奉祀着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不知各个朝代有多少当地的文武官员、平民百姓曾在此屈膝跪拜、祈求福愿,这里被称为“文昌孔庙”或“文庙”。

                这里也曾经是一块教书育人的宝地,从清代的文昌宫、蔚文书院,到近现代的文昌中学、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文昌教师进修学校等都诞生于此,因而文庙又称“文昌学宫”。在此次我省推荐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昌学宫名列其中。

                文庙始建于1042年,此后300多年一直随县治而迁。或许是明代将元代的“尚右”观念改为“左为尊”,1375年,文昌知县赵文炳将其迁至县治左侧(今址)

                关于孔庙的记载,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最早:“……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孔子的子孙弟子仅“即宅为庙”将孔子故居作为家庙,以先祖之礼来祭祀孔子。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诏令兖州“修起孔子庙”并“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这道诏令彻底改变了孔庙原有的家庙性质,奠定并突出了孔庙应与学者、学校密切相连的关系。

                文昌孔庙始建于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那年,距文昌初设县的公元前110年已有了一千多年,县名也已从最初的“紫贝”改为“武德”、“平昌”直到贞观元年(627年)的“文昌”。据史料记载,直到1042年,文昌才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和文邑学宫,这里不仅成了文昌县供奉孔子的“圣地”,也成了文昌第一所官办的县学。

                1331年(元至顺二年),文昌县治迁往奉化乡北山都(今文城文东路交警中队现址),也许是为方便文武官员拜祭或是官学要随之搬迁,文庙也迁到了这里,并落户在县治的右侧。

                赵文炳是明洪武时的文昌县知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他将文昌孔庙迁移到了县治的左侧安家,有关资料中没有记载搬迁的原因,但或许是明代将元代的“尚右”观念改为“左为尊”后,身为知县的赵文炳感觉不能让被称为“先圣先师”的孔子“屈居”右位,才选址搬到了如今的“文东里19号”,大兴土木,修起了东向殿三间,两庑各五间等多栋建筑物。座西向东的文昌孔庙第一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文庙也从此定址于此。

                踏上台阶,文庙驻留的岁月痕迹和历史韵味扑面而来。文庙中最醒目的是供孔子坐像的大成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琼北大地震后,附近房屋俱塌,唯大成殿独存

                60多岁的谭显波被当地人称为“庙公”。小时候在文庙求学,长大后在文庙里上班,曾任孔庙管理处主任的谭显波,对文庙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熟稔于心。在他的陪同下,我们踏上了那层层的台阶,感受文庙驻留的岁月痕迹和历史韵味。

                “各地孔庙面积不同,但构造基本上是一样的。”谭显波说。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一道中轴线上,整体布局严谨,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起点的地方是一道由四条白色石柱构筑成的“棂星门”。据介绍,棂星即天镇星,修建“棂星门”意在说明庙内供奉的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紧接着的是前庭。前庭内修有一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而“泮池”也是儒学建筑中的主要特征。依古制,天子之学(即国家级学校)四周必环以圆形流水,称辟雍;而像孔庙这种诸侯之学必有半圆形流水,称泮池或半璧池。故后人便将考中秀才、有进入诸侯之学资格者称之为“入泮”或“游泮”。文庙的泮池上修一桥,称之为“状元桥”,孔子塑像被安放在状元桥的正对面。

                过了前庭,便是三开间、构造精致的“大成”门。“大成”二字取自《孟子》中的“孔子之谓集大成”。意思为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总结过去的文化,是一位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谭老说,以前大成门正中间门一般很少打开,只有祭祀等大活动时才会打开,平时一般都从两边的便门进出。

                跨过大成门,就进入了文庙的中心地带,这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群。院的正中央是“大成殿”,大成殿外宽阔的平台称祭台或拜台,供祭祀时乐舞及行礼使用。大成殿内正中供着孔子坐像,孔子像两旁是颜回、曾参等“四配”和“十二哲”的牌位,孔子像上方有“万世师表”等牌匾。

                据介绍,文庙的棂星门前原为一砖墙影壁,上书“万仞宫墙”字样,取自《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的语义,极言孔子的学问有万仞之高(仞是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相当8尺)。但如今影壁已变成石墙,墙上的字也变成了两条镂空、互相盘缠的龙。墙的左右开厢门,左称礼门,右称义路,参观文庙的游客皆从文庙的“礼门”进出,而“礼门”左侧,安放着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红色字样,但具体的立碑年代并没有写明。

                现任文昌孔庙管理处主任黄志健在介绍时,特别提到大成殿前月台两侧看面的明代石刻。这些嵌在月台看面上的浮雕经历数百年后,如今仍清晰可辨。浮雕近十块,大小分为几种规格。有栩栩如生的双麒麟图、姿态优美的鱼鸟花卉图、风格朴素简练的塔莲松图等六种不同的内容。

                文庙的主要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建筑风格也基本上保存着两个时代的风格。黄志健说,整个文庙建筑群最特别的是大成殿,该殿属框架式木结构,殿高13.7米,殿内有高达7.2米、直径为45厘米的朱红色柱子。大殿的屋顶构造华丽,正脊当中安有琉璃双龙戏珠,上檐角和脊上亦安有龙、凤等。结合本地区多雨潮湿的特点,大成殿的外檐柱多采用整条石柱或是下石上木相结合。而大殿的梁上直接架檩,三架梁檩上亦不施普通的脊瓜柱,而是以三角形面透雕代替,整个结构显得生动而不复杂。

                据《文昌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605年),琼北大地震后,附近房屋俱塌,唯大成殿独存,这与大成殿独特的建筑结构是分不开的。

                此外,整个文庙建筑群室内外的梁枋檐和门窗隔扇等构件上均有祥龙、彩凤、花兽等木刻与彩雕,而建筑物的雀替等构件多为龙凤等图案的透雕,玲珑剔透。

                文庙规模最大时占地14亩多,庙学合一。如今,庙的功能还在,但充当“学”的明伦堂、文昌宫、蔚文书院等已面目全非

                文庙目前占地3300平方米,而据介绍,文庙历史上规模最大时占地达14亩多,除了现在存留的这些主体建筑,还设有与外地孔庙一样的明伦堂(大讲堂)、尊经阁(图书室)等。那时孔庙做为庙学结合的性质也充分发挥出来。

                据记载,1802年(清嘉庆七年),知县刘敬熙、教谕同邑绅一起出资,搬迁了文庙周围的谷仓,并出资购买了周围的居民土地,扩大其面积,建起“文昌学宫”。1804年,由书院和义学合并成的至公书院迁入文昌学宫内,易名为“蔚文书院”。如今虽然文庙作为庙的功能还在,但是充当“学”的明伦堂、文昌宫、蔚文书院等重要组成部分已荒败不堪、面目全非。

                我们从文昌市琼剧团的门口进去,一番兜转,才看到蔚文书院的一栋教室,书院的墙壁已经显得苍老斑驳,屋顶中间的瓦片已残破出了一道长长的缝,光线从那里射下,照在屋里丢弃的杂物上,屋内散发着一股霉味,只有从屋外檐廊边雕刻精细的走兽花草雀替、墙上宽大的窗户中,依稀看到书院往日的影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提倡“废科举,兴新学”,提倡把书院改为小学堂、中学校,“蔚文书院”于是改为蔚文高等小学校,附设初级师范简易科,这就是“文昌中学”的前身。1907年,该校改名文昌中学校。除此之外,文昌学宫里还曾诞生了文昌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现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和文昌师范学校函授部(现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学校。

                文庙所属的各个建筑之间本来相连互通的,但1972年20号台风后,“大成殿”与“文昌宫”、蔚文书院之间的一段院墙被掀翻,这段院墙内的一个侧门也随之损毁。由于在此之前,明伦堂、文昌宫已被转让给了私人,学校已全部迁出的蔚文书院也被当成了文昌琼剧团的的练功房。在修复文庙时,当时的主管部门将门封死,使文昌宫、蔚文书院等系列古建筑与“大成殿”、“崇圣祠”之间彻底隔开,文昌孔庙便成了如今只有“大成殿”与“崇圣祠”组成的院落了。

                几百年来,文庙与县治所在周围形成了明清两代文昌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清代县治图上,文庙位于古城的核心

                自明代迁至文东里后,文庙与县治所在地周围形成了明清两代文昌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明隆庆六年(1572年),城周长约1155米的古文城城墙围绕着县治、孔庙建造,整个城呈椭圆形,并在城的东、南、北方向各开一门,墙石多用花岗岩建造。如今文昌的有关史料上仍存有一张清代文昌古城的县治图,从中可以看到文庙在古城中的核心位置。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人口增加,文城不断向外扩展,城墙渐渐地被拆除掉,但文庙外的一条长达600多米的明代石板路当时被保存了下来,文庙一带即现在的文东里也被文城人称为“城里”。但几年前,这条石板路已被厚厚的水泥路所代替,古石板路的消失,埋没了古文城内的一段历史。

                而在此前,文庙已遭受过多次破坏。解放初期,庙中的孔子、四配十二哲及七十二弟子神牌全部被毁。学校迁出孔庙之后,1962年文昌县文化局、图书馆与文化馆人员迁进文庙办公和居住。文革时期文庙的棂星门被当作四旧而被砸毁。

                74岁的孙阿婆一辈子住在文城,说起文庙和石板路被填没的情景,阿婆流下了眼泪。在她的记忆里,“城里”的石板路十分平滑。当地人认为“开朦胧,拜圣公”能够让小孩将来学识渊博、前程远大。所以,小孩进学堂前,大人们都要拉着小孩经过那条石板路去文庙拜孔子。阿婆说,文庙里还有一口被称为“圣泉”的古井,水质清冽且从不干涸,以前天旱时,附近的居民都到这个井里挑水用。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市民天天到此取水。

                数百年来,文庙经历了30多次的增建、扩建、修葺,1994年成为省保单位。历经风雨的文昌孔庙,期待着更多的关注

                据统计,数百年来,有50多名邑令、知县、教谕、训导、社会贤达和上千名群众捐款,对孔庙进行30多次的增建、扩建、修葺。1993年在孔庙里举行了首届“文状元”大奖赛及修复后的开庙仪式,1994年4月6日还举行了盛大的祭孔仪式。1994年11月2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文昌孔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文庙再次面临修缮。黄志健说,目前文庙需要修补的地方很多,而最让他担心的是,庙内各个建筑的屋顶及明清两代的石刻、木刻。由于文庙目前的门票收入仅够维持管理处的日常开销,用于修缮的经费很少,这使得文庙的一些房子已开始出现漏雨,他担心明代的一些珍贵石刻、碑记没有进行修缮会受到风化,变得模糊。黄志健说,最近省有关部门下拨了4万元用以维修文庙,但这也只够一小部分的修缮经费。

                据文昌市文体局副局长符向明介绍,去年10月,文昌市人民政府把文昌孔庙做为文城镇老城区的重点进行保护,重新界定了文昌学宫的保护面积为9081.45平方米,将保护范围由原来的3300平方米扩大了许多。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希望能筹集到资金以恢复文昌学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昌宫、尊经阁和蔚文书院。

                有关部门在申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价值评定中写道,文昌学宫是海南地区最早建造,也是目前海南地区保存最好的纪念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素有“海南第一庙”之称。保护好文昌学宫,对于研究海南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历史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文昌学宫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古建筑群,对于研究海南地区、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昌孔庙,期待着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也期待着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查看作者近期的新闻作品:谢向荣 郑 善 
              下一篇: 海南民间为何对从未踏上琼岛的马伏波崇敬有加,历千年而不废?
              马援:平定岭南深孚人心
               
              [海南新闻网 >> 海南日报] 编辑:李琳
               
               
               
               
              ·第一版 要闻
              ·第二版 两会特别报道
              ·第三版 要 闻
              ·第四版 两会特别报道
              ·第五版 国内新闻
              ·第六版 读者之声
              ·第七版 海之南
              ·第八版 要 闻
              ·第九版 国际新闻
              ·第十版 国际新闻
              ·第十一版 体育新闻
              ·第十二版 足球足彩
              ·第十三版 产经新闻/连载
              ·第十四版 证券新闻
              ·第十五版 天涯画廊
              ·第十六版 文娱新闻
               
               
                 
               书香文庙 千载儒风
               
              作者:谢向荣 郑 善 2005年2月01日 来源:海南日报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冲刷,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明代石刻精美绝伦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



              檐角上精巧的祥龙



              古韵十足的“孔庙”



              “学而优则仕”,状元桥承载了多少古代学子的期盼



              曾书声朗朗的文昌宫破落荒芜



              清代文昌县治图中,文庙处中心位置

                在日前我省推荐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昌学宫名列其中。

                有关部门认为,文昌学宫是海南最早建造,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纪念孔子的庙宇。

                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

                几百年来,不知各个朝代有多少当地的文武官员、平民百姓曾在此屈膝跪拜、祈求福愿。

                这是一座藏身于文昌古城区内的庙宇,与其他各地的孔庙一样,奉祀着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不知各个朝代有多少当地的文武官员、平民百姓曾在此屈膝跪拜、祈求福愿,这里被称为“文昌孔庙”或“文庙”。

                这里也曾经是一块教书育人的宝地,从清代的文昌宫、蔚文书院,到近现代的文昌中学、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文昌教师进修学校等都诞生于此,因而文庙又称“文昌学宫”。在此次我省推荐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昌学宫名列其中。

                文庙始建于1042年,此后300多年一直随县治而迁。或许是明代将元代的“尚右”观念改为“左为尊”,1375年,文昌知县赵文炳将其迁至县治左侧(今址)

                关于孔庙的记载,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为最早:“……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孔子的子孙弟子仅“即宅为庙”将孔子故居作为家庙,以先祖之礼来祭祀孔子。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诏令兖州“修起孔子庙”并“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这道诏令彻底改变了孔庙原有的家庙性质,奠定并突出了孔庙应与学者、学校密切相连的关系。

                文昌孔庙始建于1042年(北宋庆历二年)。那年,距文昌初设县的公元前110年已有了一千多年,县名也已从最初的“紫贝”改为“武德”、“平昌”直到贞观元年(627年)的“文昌”。据史料记载,直到1042年,文昌才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和文邑学宫,这里不仅成了文昌县供奉孔子的“圣地”,也成了文昌第一所官办的县学。

                1331年(元至顺二年),文昌县治迁往奉化乡北山都(今文城文东路交警中队现址),也许是为方便文武官员拜祭或是官学要随之搬迁,文庙也迁到了这里,并落户在县治的右侧。

                赵文炳是明洪武时的文昌县知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他将文昌孔庙迁移到了县治的左侧安家,有关资料中没有记载搬迁的原因,但或许是明代将元代的“尚右”观念改为“左为尊”后,身为知县的赵文炳感觉不能让被称为“先圣先师”的孔子“屈居”右位,才选址搬到了如今的“文东里19号”,大兴土木,修起了东向殿三间,两庑各五间等多栋建筑物。座西向东的文昌孔庙第一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文庙也从此定址于此。

                踏上台阶,文庙驻留的岁月痕迹和历史韵味扑面而来。文庙中最醒目的是供孔子坐像的大成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琼北大地震后,附近房屋俱塌,唯大成殿独存

                60多岁的谭显波被当地人称为“庙公”。小时候在文庙求学,长大后在文庙里上班,曾任孔庙管理处主任的谭显波,对文庙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熟稔于心。在他的陪同下,我们踏上了那层层的台阶,感受文庙驻留的岁月痕迹和历史韵味。

                “各地孔庙面积不同,但构造基本上是一样的。”谭显波说。文庙的主体建筑位于一道中轴线上,整体布局严谨,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起点的地方是一道由四条白色石柱构筑成的“棂星门”。据介绍,棂星即天镇星,修建“棂星门”意在说明庙内供奉的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紧接着的是前庭。前庭内修有一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而“泮池”也是儒学建筑中的主要特征。依古制,天子之学(即国家级学校)四周必环以圆形流水,称辟雍;而像孔庙这种诸侯之学必有半圆形流水,称泮池或半璧池。故后人便将考中秀才、有进入诸侯之学资格者称之为“入泮”或“游泮”。文庙的泮池上修一桥,称之为“状元桥”,孔子塑像被安放在状元桥的正对面。

                过了前庭,便是三开间、构造精致的“大成”门。“大成”二字取自《孟子》中的“孔子之谓集大成”。意思为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总结过去的文化,是一位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谭老说,以前大成门正中间门一般很少打开,只有祭祀等大活动时才会打开,平时一般都从两边的便门进出。

                跨过大成门,就进入了文庙的中心地带,这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群。院的正中央是“大成殿”,大成殿外宽阔的平台称祭台或拜台,供祭祀时乐舞及行礼使用。大成殿内正中供着孔子坐像,孔子像两旁是颜回、曾参等“四配”和“十二哲”的牌位,孔子像上方有“万世师表”等牌匾。

                据介绍,文庙的棂星门前原为一砖墙影壁,上书“万仞宫墙”字样,取自《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的语义,极言孔子的学问有万仞之高(仞是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相当8尺)。但如今影壁已变成石墙,墙上的字也变成了两条镂空、互相盘缠的龙。墙的左右开厢门,左称礼门,右称义路,参观文庙的游客皆从文庙的“礼门”进出,而“礼门”左侧,安放着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红色字样,但具体的立碑年代并没有写明。

                现任文昌孔庙管理处主任黄志健在介绍时,特别提到大成殿前月台两侧看面的明代石刻。这些嵌在月台看面上的浮雕经历数百年后,如今仍清晰可辨。浮雕近十块,大小分为几种规格。有栩栩如生的双麒麟图、姿态优美的鱼鸟花卉图、风格朴素简练的塔莲松图等六种不同的内容。

                文庙的主要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建筑风格也基本上保存着两个时代的风格。黄志健说,整个文庙建筑群最特别的是大成殿,该殿属框架式木结构,殿高13.7米,殿内有高达7.2米、直径为45厘米的朱红色柱子。大殿的屋顶构造华丽,正脊当中安有琉璃双龙戏珠,上檐角和脊上亦安有龙、凤等。结合本地区多雨潮湿的特点,大成殿的外檐柱多采用整条石柱或是下石上木相结合。而大殿的梁上直接架檩,三架梁檩上亦不施普通的脊瓜柱,而是以三角形面透雕代替,整个结构显得生动而不复杂。

                据《文昌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605年),琼北大地震后,附近房屋俱塌,唯大成殿独存,这与大成殿独特的建筑结构是分不开的。

                此外,整个文庙建筑群室内外的梁枋檐和门窗隔扇等构件上均有祥龙、彩凤、花兽等木刻与彩雕,而建筑物的雀替等构件多为龙凤等图案的透雕,玲珑剔透。

                文庙规模最大时占地14亩多,庙学合一。如今,庙的功能还在,但充当“学”的明伦堂、文昌宫、蔚文书院等已面目全非

                文庙目前占地3300平方米,而据介绍,文庙历史上规模最大时占地达14亩多,除了现在存留的这些主体建筑,还设有与外地孔庙一样的明伦堂(大讲堂)、尊经阁(图书室)等。那时孔庙做为庙学结合的性质也充分发挥出来。

                据记载,1802年(清嘉庆七年),知县刘敬熙、教谕同邑绅一起出资,搬迁了文庙周围的谷仓,并出资购买了周围的居民土地,扩大其面积,建起“文昌学宫”。1804年,由书院和义学合并成的至公书院迁入文昌学宫内,易名为“蔚文书院”。如今虽然文庙作为庙的功能还在,但是充当“学”的明伦堂、文昌宫、蔚文书院等重要组成部分已荒败不堪、面目全非。

                我们从文昌市琼剧团的门口进去,一番兜转,才看到蔚文书院的一栋教室,书院的墙壁已经显得苍老斑驳,屋顶中间的瓦片已残破出了一道长长的缝,光线从那里射下,照在屋里丢弃的杂物上,屋内散发着一股霉味,只有从屋外檐廊边雕刻精细的走兽花草雀替、墙上宽大的窗户中,依稀看到书院往日的影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提倡“废科举,兴新学”,提倡把书院改为小学堂、中学校,“蔚文书院”于是改为蔚文高等小学校,附设初级师范简易科,这就是“文昌中学”的前身。1907年,该校改名文昌中学校。除此之外,文昌学宫里还曾诞生了文昌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现海南外国语师范学校)和文昌师范学校函授部(现文昌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学校。

                文庙所属的各个建筑之间本来相连互通的,但1972年20号台风后,“大成殿”与“文昌宫”、蔚文书院之间的一段院墙被掀翻,这段院墙内的一个侧门也随之损毁。由于在此之前,明伦堂、文昌宫已被转让给了私人,学校已全部迁出的蔚文书院也被当成了文昌琼剧团的的练功房。在修复文庙时,当时的主管部门将门封死,使文昌宫、蔚文书院等系列古建筑与“大成殿”、“崇圣祠”之间彻底隔开,文昌孔庙便成了如今只有“大成殿”与“崇圣祠”组成的院落了。

                几百年来,文庙与县治所在周围形成了明清两代文昌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清代县治图上,文庙位于古城的核心

                自明代迁至文东里后,文庙与县治所在地周围形成了明清两代文昌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明隆庆六年(1572年),城周长约1155米的古文城城墙围绕着县治、孔庙建造,整个城呈椭圆形,并在城的东、南、北方向各开一门,墙石多用花岗岩建造。如今文昌的有关史料上仍存有一张清代文昌古城的县治图,从中可以看到文庙在古城中的核心位置。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人口增加,文城不断向外扩展,城墙渐渐地被拆除掉,但文庙外的一条长达600多米的明代石板路当时被保存了下来,文庙一带即现在的文东里也被文城人称为“城里”。但几年前,这条石板路已被厚厚的水泥路所代替,古石板路的消失,埋没了古文城内的一段历史。

                而在此前,文庙已遭受过多次破坏。解放初期,庙中的孔子、四配十二哲及七十二弟子神牌全部被毁。学校迁出孔庙之后,1962年文昌县文化局、图书馆与文化馆人员迁进文庙办公和居住。文革时期文庙的棂星门被当作四旧而被砸毁。

                74岁的孙阿婆一辈子住在文城,说起文庙和石板路被填没的情景,阿婆流下了眼泪。在她的记忆里,“城里”的石板路十分平滑。当地人认为“开朦胧,拜圣公”能够让小孩将来学识渊博、前程远大。所以,小孩进学堂前,大人们都要拉着小孩经过那条石板路去文庙拜孔子。阿婆说,文庙里还有一口被称为“圣泉”的古井,水质清冽且从不干涸,以前天旱时,附近的居民都到这个井里挑水用。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市民天天到此取水。

                数百年来,文庙经历了30多次的增建、扩建、修葺,1994年成为省保单位。历经风雨的文昌孔庙,期待着更多的关注

                据统计,数百年来,有50多名邑令、知县、教谕、训导、社会贤达和上千名群众捐款,对孔庙进行30多次的增建、扩建、修葺。1993年在孔庙里举行了首届“文状元”大奖赛及修复后的开庙仪式,1994年4月6日还举行了盛大的祭孔仪式。1994年11月2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文昌孔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文庙再次面临修缮。黄志健说,目前文庙需要修补的地方很多,而最让他担心的是,庙内各个建筑的屋顶及明清两代的石刻、木刻。由于文庙目前的门票收入仅够维持管理处的日常开销,用于修缮的经费很少,这使得文庙的一些房子已开始出现漏雨,他担心明代的一些珍贵石刻、碑记没有进行修缮会受到风化,变得模糊。黄志健说,最近省有关部门下拨了4万元用以维修文庙,但这也只够一小部分的修缮经费。

                据文昌市文体局副局长符向明介绍,去年10月,文昌市人民政府把文昌孔庙做为文城镇老城区的重点进行保护,重新界定了文昌学宫的保护面积为9081.45平方米,将保护范围由原来的3300平方米扩大了许多。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希望能筹集到资金以恢复文昌学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昌宫、尊经阁和蔚文书院。

                有关部门在申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价值评定中写道,文昌学宫是海南地区最早建造,也是目前海南地区保存最好的纪念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素有“海南第一庙”之称。保护好文昌学宫,对于研究海南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历史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文昌学宫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古建筑群,对于研究海南地区、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昌孔庙,期待着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也期待着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天南海北都有儒家文化。孔祥枢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QUOTE][b]下面引用由[u]kongh[/u]发表的内容:[/b]

                卫东宗亲:那些图片是你拍的吗?拍得很好![/QUOTE]

                大部分是的,好也说不上。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