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声望+3
    • 财富5
    • 积分2351
    • 经验34120
    • 文章1965
    • 注册2004-04-12
    [转帖]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起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
      按: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
    6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新世纪第一年在北京联合发出《中国院士发起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倡议书》。时值中华文化标志城面向全球征集创意之际,为感谢这些中国科学界、工程界大家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倾心支持与推动,现将《倡议书》全文发表如下: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华民族在饱受了100多年世界列强的侵略凌辱后,终于在21世纪获得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时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牺牲了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同胞,这才换来了今天的复兴机遇。我们要珍视这个机遇,决不能再失去这个机遇!
      20世纪下半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1世纪第一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性年份,在这一年我们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成功地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在迅速地融入国际社会,正在成为一个重量级的世界大国。15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目标正在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文化的发展则是灵魂。中华民族积五千年而能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究其深层原因,就是源于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和境内有各自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汇流、融合而成的中华文化。近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同胞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独立强大,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一切,其精神原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始终能够保持大一统的局面,其内在奥秘,就是拥有生命力极强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弘扬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在新的基础上建设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可以确信,伟大的中华文化全面振兴之日,也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之时。
      20世纪末,眼见一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遭到破坏、民族凝聚力减弱的严峻现实,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形成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并能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广泛认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展示基地和文化标志性城市意义重大,可以此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和繁荣,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而载入史册。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文化工程,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愿为发起人,支持和参与在孔孟之乡建设中华民族的世纪性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以此来告慰我们的先祖和昭示我们的来者。
      ——我们深深地感到,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应该拥有极富中华民族特色、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标志城;海内外华人,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应有一个共同向往的文化精神家园。炎黄子孙可以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可以拥有不同的国籍,但不能割断自己的血缘纽带和历史的渊源。我们中华民族要想对人类文明有新的更大的贡献,就应该一刻不停地丰富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个性,突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标志,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旗帜。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集中建设一个“文化标志城”,应是最紧迫、最切实的举措。
      ——我们深深地感到,在我们这个辉煌的时代,既要建设一个经济大国,更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既要有辉煌的经济工程存留于世,更要有辉煌的文化工程存留于世。古今中外,正是历代建设的不朽文化工程,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朽的精神文化象征,而对本民族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国力所限,迄今为止,尚没有建设可以与我们这个时代相称的、能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大型经典文化工程。我们这些科学界、工程界的同仁,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奋斗了几十年,愿在有生之年为我们民族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我们深深地感到,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已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强大推动,是不可能持久的;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如果不同本民族的先进文化相结合,也是不能够在本民族生根发芽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文化却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本色。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需要很好地弘扬,文化的断代将是一个民族衰亡的开始。在国内,许多年轻人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不多。在国外,许多华人家庭的孩子对中国文化存有陌生的感觉。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警觉。我们希望通过建设这项世纪宏伟工程,唤起海内外同胞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形成一种持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行为,以此走向世界和未来。
      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前不久,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在作《物理学的挑战》演讲时,满怀深情地说,炎黄文化正如宇宙大爆炸一样,将会永远地膨胀、扩大和发展下去。我们和李政道先生一样,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和希望,衷心希望通过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举措,有力推动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坚信,我们的这一努力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理解、呼应和支持!
      发起院士签名(排名不分先后,以签字列表为序):
      张宗祜 袁道先
    李吉均 赵柏林 张国伟 任纪舜 刘宝珺 王 夔 李德平
      马宗晋 叶大年
    张景中 黄克智 梁晓天 殷鸿福 常印佛 孔祥复 汪集旸
      薛禹群 刘盛纲
    何祚庥 傅家谟 张涵信 刘应明 陈可冀 甘子健 文 兰
      闽恩泽 王梓坤
    严加安 叶叔华 谢学锦 李廷栋 马 强 吴新智 杨 乐
      朱森元 彭一刚
    王思敬 韩德馨 顾心怿 汤中立 汤德全 金庆焕 何继善
      刘广志 刘广润
    裴荣富 何多惠 邱爱慈 周君亮 山 仑 余松烈 卢耀如
      郑绵平 王梦恕
    曾庆元 万修润 陈 新 宁津生 方秦汉 董石麟 何镜堂
      江欢成 荣柏生
    钟训正 戴复东 黄熙龄 马建章


    来源:中华文化报
    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令字辈,平阳派二支(漆桥支)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