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执事
    • 声望+1
    • 财富2
    • 积分3074
    • 经验32617
    • 文章1862
    • 注册2004-08-07
    孔庆鹤:千年石碑“仪制令”
    孔庆鹤:千年石碑“仪制令”  
    -------------------------------------------------------------------------
    发布时间: 2008-6-18 9:26:04


      记得四十年前,一个深秋的早晨。
      我带着虔诚与逸兴,去石门山拜谒了孔尚任“孤云草堂”遗址后,披夕霞循东路归来。跨重重烟岚,涉道道溪涧,至大庙村北岭。但见野菊竞绽,艳秾不羡东篱。秋草凋零,更思云山霜枫。那茫茫棉田,盈眸白絮如雪,甘薯待收,丰秧漫地,尽呈嘉岁。陌上酸枣如珠胜丹,迎风摇曳,发出耐人唾沱的诱惑。萧萧落叶,送来秋色和凉意,此处显得格外清晏与燕婉,空旷而淡施,夕阳余照,荆榛丛生岭崖。凝睇长岭之上,静听鹁鸪争鸣,而思深意远。揽胜寻幽,在这高原的秀色之中,觉得更心旷神怡。遥见远方,冥翳于蓬茸之中,傲然挺立着一块古朴苍劲的石碑,流露出罕见的徂徕风采,愈显旷古而深沉、清逸而冷隽。
      我满怀好奇之胜,匆匆向它走去。
      当我躬身措意它那卓荦之姿,历经千古风磨雨蚀,通体班驳,已呈现出黯然憔悴之容。但依然高洁穹阆,昂傲独立,让我愕然惊叹,吾以敬畏之忱,致细的扶摸着,寻思着……忽然发现上端有模糊不清的“仪制令”三个字。又几经探索、猜测,相续辨认出:少避老、贱避贵、轻避重,来避去,十二字,全碑共十五字,没有落款,没有年代。举目长岭,秋高气爽,雁声远闻,沃野泛金,浮想联翩。
      遥想当年黄巢于此起义旌卷中原,威震华夏,号角烽火,兵车辚辚,惊心动魄。宋时金辽犯边攻城夺津,鏖战撕杀,防秋之忧岁岁如是。这千秋古碑“仪制令”你却远离车马尘嚣之城居,弃烦燥于荒郊长岭,窹晨昏清幽于芳崖。听泉韵松涛于古刹名寺。匿影林海之中,阅历了多少春华秋实,这满地禾稼排香,也慰谕了身边的樵斧、牧歌。频听了当年腾踊穿梭的邮亭驰檄,惊骇了靖康之难十万铁蹄排空扬沙,望堠台烈烈烽火,映红夜宇。往日的飙风骤雨,也涤落了你千古尘扰。
      每当暝色幕合,万籁俱寂,遥夜皓月东升,霜砧晓星,晨光霞影。这清净岭原,可饱览斯地媚光秀水,棋布村落,也曾一顾那些佩剑之燕客,抱琴之倩姬……。
      你虽孤居长岭,甘于藜藿,枕石漱流。又曾几度动地狂飙,雷击风磨,尘封万签。水沮苍痕,典籍烈烈。看你满身皱纹,是岁月苍桑流逝的见证。却又清晰的点缀素秋。逸兴若何?……
      这旷古的长岭,把你哺育,把你笼罩,也曾把你湮没,更会让你陶醉。虽举目彷徨,心寄旷远。清澈的溪水,洗涤了你心灵的疲惫。烈烈的寒风,梳理了你孤高落寞的心绪。你身处斯地,昔日宽衢结辙,行人接踵,车马驼铃络绎不绝,多少疏眉皓齿之雅士,文人墨客,都曾向你频频投去忻慕的目光。也许有不少文人用绚丽之笔,早把你记入骚坛词赋、浩瀚的典籍之中,留你的倩影芳韵于后人。曾有多少人敬畏你独傲荒岭风雪,岁月的磨痕却没消去你傲然挺立的风采,在这满岭袅袅禾香的濡染下,在这舜甸圣域的文风薰陶中,会油然撩起你无限自慰的稚趣与遐思。
    忆古抚今,值身于净土,享天赐之清纯,感太平盛世,四海清平,人寿年丰之乐。
      我怀着无限的眷恋,离开古碑,沿崎岖斜径,进入大庙村头,见有数位老人正坐围闲谈,上前询问古碑之事,便有人应声答道:“仪制令”是块神碑。几经迁移,经历奇妙,令人叹惋。相传早年有位孝子,以乞丐为生,又特别孝敬老母,每讨来饭食,必先敬养老母。孝子时常路过碑前,有时倚古碑休息片刻。有一天,孝子感到疲倦,不知不觉靠着古碑睡着了,一觉醒来,觉得讨饭碗格外沉重,发现竟然有半碗黄灿灿的金豆子在闪闪发光,急忙起身回家告叙老母,后来他因得其财而富,并善于施财济贫,一时传为佳话。又有传说:碑后有座古汉墓,洞口很小,隐于荆丛中,深不可及底。当年附近的村民若遇红白之事,只要预先到洞前祈祷几声,需用什么餐具,说清数量,第二天去取,会一应俱全,用完后再洗刷一遍送回原处即可,就这样持续了很久很久。后来有人贪图外财,偷偷地私留了几件,也有人以旧换新,偷梁换柱,后来就不灵便了,不管人们怎么祈祷,再也没有餐具出现。有老人讲,古碑与墓间的草不能乱动,若有意破坏必遭报应。更有传说,三十多年前,有人把古碑推倒拉去砌了沤肥池,后来拉碑人突患重病,鼻流鲜血,终日不止,几经名医而医治无效,卧床不起,危在旦夕。深夜朦胧中总觉得有块石头浮现脑海,他有所感悟,心想可能与“仪制令”有关将古碑送回原处后,病情渐渐有所好转。据说当时抬碑砌池者,大都患过一场大病。此事听来有些离奇怪诞。还有传说宋代宣和与靖康之难时,战争频繁,有许多人于此避难,都安然幸免了无情的战火。传说此古碑六十年能自动转移一次,非常奇怪,我走了几处,有许多老人都能娓娓不绝的谈论古碑与汉墓奇闻轶事。
      见夕阳余辉将尽,满怀迷惑不解之憾,拜别了几位老人,离开大庙步入回归的路上,边走边想。此洞与古碑的离奇传闻,始终闪烁着不息的神秘火花。后来有事去拜会曲阜师范学校卢见山校长,谈话中将“仪制令”古碑一事向卢老作了陈述。卢老没作详细的解释,并说此碑有非常值得研究的价值,应保护起来,有时间一定去考证一下。卢老终日公务在身,竟到去世亦无暇专顾此事。之后,此事如石沉大海,何处问津,只有钳默心中,后来又曾几度碑前徘徊,辗转村内,再想多了解收集一些它的轶闻趣事,听说能悉知此事的两位老人早已去世,然不善言谈,没能传授于后人,几个了解情况的在世老人仅能讲讲拉碑砌池之事,其它所知了了。
      幸于戊子之春参加鲁班研讨盛会,与会之间,喜得与工商联孔伟同志面晤,可谓一见如故,几次接触,又知他公务之暇,爱观赏研治曲阜古碑古文。有次我去工商联,充坐一侧,观看网上新闻,便“仪制令”古碑之事以告,孔伟从电脑中一瞬间就将“仪制令”全盘托出,历历于目前,使我数十年的结想,而酬于一旦,特感欣慰,幸哉!故作此文以为纪念。
                           2008年端阳节作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处
    曲阜孔子后裔联谊会
    曲阜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
    地址:曲阜市鼓楼北街6号
    邮编:273100 
    电话:0537-4429356 4712177 
    QQ:565135047 
    邮箱:kzjp@sohu.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执事
      • 声望+1
      • 财富2
      • 积分3074
      • 经验32617
      • 文章1862
      • 注册2004-08-07
      [B]“仪制令”[/B]在宋代专指勒字刻碑立于道路旁的交通法规。据史料考证,我国的交通法规兴于唐,盛于宋,仪制是朝廷官府颁布的法规礼节,即社会奉行的礼仪制度。
          宋代的仪制令初期是刻在木板上,竖立于大街要道,以教行人车与辇。山西省略阳县的仪制令路碑,拟于南宋淳熙八年(1811年),原立于州县的街头。福建省松溪县的仪制令路碑,立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竖碑地点已不在县城,移至县城外的乡村。
          这两块路碑是研究我国交通法规的历史文物,碑文规定:尊老敬长必让道,来往应先后有序,讲究礼让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明礼节。
      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秘书处
      曲阜孔子后裔联谊会
      曲阜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
      地址:曲阜市鼓楼北街6号
      邮编:273100 
      电话:0537-4429356 4712177 
      QQ:565135047 
      邮箱:kzjp@sohu.com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