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1545
    • 经验56942
    • 文章1239
    • 注册2003-10-15
    合肥九大近现代建筑现状及保护策略--大孔祠堂
    合肥九大近现代建筑现状及保护策略
    --------------------------------------------------------------------------------
    合肥晚报   2004.08.11   【大 中 小】    

        江淮大戏院

        江淮大戏院建于1955年,建造年代虽不算久远,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合肥市民对江淮大戏院怀有深厚情感,拆除这样一座历史建筑是不适宜的。

        江淮大戏院旁边的市府广场如今已整修为市民聚会、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广场。可以将这一地区改造成为城市文化中心,提升淮河路商业街的文化品位,彰显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气度和风范。另外,江淮地区的一些特有剧种缺少正规的演出场所,经对江淮大戏院进行加固与翻修,将其作为戏剧演出场所,结合地下部分进行戏剧文化展览,使老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城隍庙

        城隍庙主体建筑为徽派特色建筑。1985年7月12日,合肥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城隍庙主体部分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建筑群还缺少必要的防火措施。

        城隍庙主体建筑内部的鞋城与小商品市场应迁出城隍庙,对建筑进行结构加固与局部修缮,作为合肥历史、民风民俗展览的场所,思惠楼前面的广场进行清理,可举行大型庙会与戏曲表演。城隍庙前街以特色小吃与手工艺品为主,可把这一地区改造成为集文化、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彰显历史价值,提升文化品位。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原为晚清民居建筑,覆盖了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中段的半边街,时称“李府半条街”。1999年秋修竣的李鸿章故居,室内布置李鸿章生平陈列。

        现在,经修缮后的李鸿章故居已经湮没在淮河路商业街里,周边浓重的商业氛围和李府的文化气息相矛盾,应当提升李鸿章故居周边的文化气息,使淮河路步行街在商业的基础上彰显文化氛围。

        李鸿章享堂

        李鸿章享堂是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李鸿章的后人在合肥东郊的南淝河之滨、李鸿章墓地旁建造的拥有百余间房屋的享堂,供祭祀之用。

        李鸿章享堂离市中心近十里之遥,难以吸引人气,周围环境非常恶劣,更重要的是,享堂内实物少之又少。因此,应该加强对李鸿章享堂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保护。李鸿章享堂和李鸿章故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但由于李鸿章享堂位于合肥市合裕路,距离合肥市区较远,所以参观者寥寥无几。可以组建一条游览专用线路,使游客可以完整参观,充分领略相关文化。

        大孔祠堂

        大孔祠堂建于清末。是我市惟一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宗庙,占地2400平方米,曾盛极一时。

        发掘大孔祠堂的古迹文化,要将其放到一个更丰富的文化背景中,赋予她更深层次的内涵。大孔祠堂本是孔氏后人所建,与山东曲阜的孔庙血脉相连,而合肥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以将大孔祠堂的复建和打造一处合肥的孔庙联合起来,这样复建后的孔祠蕴涵着极丰富的孔庙文化,可能形成更大的市场卖点。

        省博物馆

        1954年8月破土动工,1956年2月工程竣工。

        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安徽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继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首先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之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陈云、陈毅、彭德怀、聂荣臻、彭真、乔石等领导同志先后来馆视察。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博物馆时指示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这一指示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而确立了安徽省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界独特的历史地位。应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其历史文化内涵。

        刘铭传故居

        刘老圩是淮军著名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紫蓬山境内。其家1856年8月被焚毁,今只存当年屋后月芽塘轮廓及房屋柱基、条石。

        刘老圩正大厅为三进,每进3间,刘铭传的后代多在圩内居住。这一片建筑群19世纪末曾遭火灾,解放初因军工建设需要改建为仓库。现仍存灾后重建的九间厅和当年种下的古柏、广玉兰等,只是房屋破了而路宽了。

        拱辰街旧民居

        查200年前的《合肥县志》,当时在拱辰门外正北跨淝河上还有一桥,名曰拱辰桥。从清时的合肥县古城郭图中,可以醒目地看到拱辰门以及护城河上的拱辰桥横亘于城北。从拱辰门进城后有一条街巷直通城内,这就是拱辰街,老百姓一直称其为北门大街。

        走进拱辰街,已很难看到历史的痕迹,周围建筑多是常见居民单元楼,几经辗转,风光不再,只有房顶上的琉璃瓦依稀可见当年的影子。拱辰街成为一条小街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80年代先是在其南端的阜南路,零星地有人做起买卖,后渐成规模,并向拱辰街内延伸,日益形成集市——当时称为北门街。

        清真寺

        清真寺坐落在大东门立志巷。北临寿春路,南接淮河路,与明教寺咫尺相望,是穆斯林传授宗教知识和聚会礼拜之所。元代以后信奉伊斯兰教日多,建寺之风日盛。市政府于1956年在大东门立志巷征地2亩多建月牙楼清真寺,规模西化,是当时庐州一处景点,不幸于“文革”时破坏殆尽。改革开放后得以恢复并增建综合楼一幢,设施完备,规模可观。据云,建国前夕合肥市仅有穆斯林700余人,以柏沙二氏为主体,陶、米二氏以联姻关系构成柏、米、陶、沙四大姓氏,现合肥穆斯林已增加到15000人左右。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