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1545
    • 经验56942
    • 文章1239
    • 注册2003-10-15
    岭南最古老书院藏身粤北小山村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4/12/08/144200.jpg[/imga]
    古塔风采依旧

      偏僻的粤北山村会藏有我省最早的古书院?带着这一疑问,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这一位于南雄北部、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油山镇平林村。这是一片四周环山的小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

      比广东最早书院早40年

      据村中老人们介绍,这里是地道的孔子后裔村,他们的先祖在五代十国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此,这里也是岭南孔氏的发源地。而让他们最为骄傲的就是他们的先祖在这里创办了岭南最早的书院。

      他们告诉记者,目前,由史学界认同的广东最早书院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创办于英德南山的涵晖书院,而孔林书院较其要早40多年,故可能是岭南最早的书院。

      曾为岭南培育103名进士

      据介绍,孔林书院对岭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书院创办后,直至明成化11年(1476年)创办大中书院,在这510多年间,是南雄州唯一的书院。南雄州学始创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尚比孔林书院晚了80多年。

      据介绍,孔林书院当时不仅接受本族子弟,也接受附近村庄一带人求学,一时南雄一带“耕读成风,人文蔚起”。据南雄县志记载,宋代,保昌县人口约5万,举进士103名(含特科64名),为粤北之冠。同一时期,与其相邻的江西大余县仅21名,而韶州府所在的曲江县也才23名。

      另外,孔林书院当时设有夫子厅,内设孔子像。因此每年州、县官员都要来此祭孔,轿马成行,甚为庄重。直至明初州城建了大成殿,孔子像迁至大成殿安放,州、县官员才不到孔林书院祭孔。

      惜字古塔教育今世子弟

      然而,由于孔林书院属民办书院,生源主要来自附近村庄,财力也只得孔氏一家资助,得不到官府扶持,再加上地处偏僻山区,自明成化以后,南雄先后有官办书院四间,都在南雄城内,孔林书院相形之下日渐式微而终废。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当地变化巨大,书院已无遗址可考。唯一可以见证的就是至今仍屹立在村口的惜字古塔。

      惜字塔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据族谱记载,明代,孔氏后裔孔伯道弘扬先辈耕读精神,倡导节俭,便在书院附近建起了惜字塔。

      此塔造型精巧,塔身是六角形,为三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7.4米,基围7.2米,底层直径2.9米;塔基用花岗石所筑,塔身用青砖平卧顺砌。此塔首层用线砖砌叠出檐,南北两面距地0.8米处各开一小门,是焚烧字纸的入口;第2层塔身各面开一梅花形扇,菱角砖和拔檐砖相间;第3层塔身每面各开一圆形窗,塔顶覆盖灰色筒瓦和板瓦,塔刹为葫芦形。记者看到,有的塔砖上打印有“孔伯道公祠碑”戳记,这表明建塔时所用的砖是特别烧制的。

      1982年,惜字塔被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据村里人介绍,直到今天,附近的平林小学的一些老师上课时,都以惜字塔来教育同学们要学习先辈,珍惜字纸,好好学习。

      南雄市有关方面表示,对于这一最新考证,他们还将组织有关专家前往作进一步论证;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复。(记者黄开鹏通讯员曾涛、李子亮摄影报道)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3
      • 经验2488
      • 文章72
      • 注册2004-10-12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圣人的精神和思想非人力所能磨灭的!
      令育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积分2472
        • 经验79016
        • 文章2378
        • 注册2004-07-11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丰碑.
        同一血脉
        舒城合肥支
        希文(56世)-询公-公鳌-彦声-承济-弘启-闻魁-贞梅-尚道-衍希-兴暹-毓仁-传道-继安-广智-昭元-宪林-庆珠-繁福-祥枝.....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1545
          • 经验56942
          • 文章1239
          • 注册2003-10-15
              梅关古道位于南岭东部的山脉大庾岭上。这条漫长的古道不知道印上过多少人南来北往的足迹。古道由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开凿,它把原来山上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开辟为宽约两丈的通衢大道,从此这条道上"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之间的通商,大批中原移民也通过这条道路源源涌向岭南地区。如今,道路两边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建筑来缅怀这位开路功臣。这条道路的南边就是南雄盆地,它是许多中原移民在岭南的第一个定居点,是许多散居到广东各地,港澳地区的人士乃至海外同胞的发源地,故乡。
             
              中秋节前夕,香港商人孔祥挺和广州番禺的一些孔氏家族的后裔,回到南雄来寻根问祖。他们家族原先居住在南雄市的平林村,宋朝以后,又从这里陆续迁出到珠江三角洲地区。
             
              南雄盆地位于广东省版图的北部,南岭支脉大庾岭的山脚下面。它是一块九千多万年前形成的宽广盆地,远古时候是一片沼泽,在这里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恐龙蛋化石和古代脯乳动物的化石。由于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从古到今,这里都是一个适合各种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地方,成为一个北方移民向南方迁居的理想的落脚点。
             
              孔家最有声望的先祖,就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有一个子孙在唐朝时为避战乱,迁来南雄安家落户。那时南雄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他们在一个叫平林的山谷里辛苦劳作,站住脚跟以后,就在宋朝初年建立了书院,把北方诗书耕读的传统又带到了岭南。现在,这些散居在外面的后裔们又回到平林来寻根,这让当地的孔氏家族十分高兴,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
             
              在平林,最让这些子孙们牵挂的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文化设施。诗礼堂是孔氏家族拜祭祖先的地方,墙上刻着历朝历代在这里举行的祭孔大事,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孔祥挺是孔子的第75代孙,这次是专程回来拜祭祖先的。
             
              香港公民孔祥挺:我那个祖先在北宋初年由平林到广州番禺我在番禺长大在1953年到香港去了到现在回来平林村寻宗
             
              除了诗礼堂以外,在平林保存下来的文物还有一座惜字塔。
             
              广州番禺孔氏后裔孔耀昌:这是一座惜字塔古代的那些文人写了字以后
              他都不是随便丢的要把那些字拿到这里头火化在1953年到香港去了到现在回来平林村寻宗
             
              直到今天,平林村还一直保存着在惜字塔焚化字纸的传统。但孔林书院已经破坏了。
             
              广州番禺孔氏后裔孔耀昌:在大约宋初这里就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孔林书院也是广东的第一个书院孔子世家如果说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话教育是它的重要方面那这个孔林书院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平林的)孔林书院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留下一点遗迹但是作为我们孔家在广东的第一个点我们很希望这个孔林书院能够重新建设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