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147
    • 经验29099
    • 文章887
    • 注册2004-09-15
    [转帖]孔令科:从文盲战士到撰“书”1600万字
    [ALIGN=CENTER]孔令科:从文盲战士到撰“书”1600万字 [/ALIGN]
    [ALIGN=CENTER]2007-6-24 8:27:00  绵阳晚报[/ALIGN]

    [ALIGN=CENTER]从文盲战士到撰“书”1600万字
      这个老大爷不简单[/ALIGN]  
    ●记者 陈荣  文/图
      近日,花园小区居民打来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他们社区的原居委会主任、74岁高龄的孔令科老人,从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勤恳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退休以后,这个文化水平并不太高的老人,竟然撰写回忆录、随笔,以及抄录编辑各种文稿1600万字。他热爱生命和追求新知的精神,令得知他事迹的老年人、年轻人十分感动,纷纷和他交朋友,一起探讨人生。14日,记者来到花园小区孔令科老人的家中,听他讲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他一道回到了那些难忘的日子里。
      热血青年
      跨过了鸭绿江
      1951年2月,刚刚解放不久的三台县观音桥乡9村3组,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热潮中沸腾了起来。许多有志青年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志愿军,抢着上朝鲜战场杀敌报国。还不满18岁、一字不识的孔令科就是热血青年中的一个。这次报名参军,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是接下来的25年戎马生涯,还是18年在绵阳市农科所的领导岗位上,他都用不懈的奋斗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当年作为家里长子的他,在参军的问题上却遭到了来自父母的强烈反对。
      “我是热血男儿,杀敌报国的红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可是前两次报名参军,都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成行。当年接兵部队有规定,参军本人必须自愿,家庭也必须同意。”第三次,孔令科参军的决心更大了,驻村干部和乡里的邻居,都纷纷前来帮助孔令科做父母的工作。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看到儿子报效祖国的决心那么大,孔令科父母的心软了,含着眼泪同意了儿子的参军要求。“要当一名好兵,为家乡和我们争气!”临别时,双亲殷殷嘱咐。
      1951年3月2日,孔令科穿上了军装,来到三台县新兵营报道。一周后,就乘车翻越秦岭,在宝鸡站搭上北上军列,向着朝鲜战场进发。一路上,孔令科和他的战友们受到了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鲜花、慰问品雪花般飞来。“当时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誓死为祖国和人民争光!决心和朝鲜军民团结战斗,英勇顽强地消灭侵略军,以实际行动来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厚爱!这种以死报国的豪情壮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根本无法想象与理解的。”
      1951年6月1日晚8时30分,孔令科所在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正饱受战争摧残的鸭绿江。
      文盲战士
      成战地发明家
      在孔令科老人现在的居室里,至今仍珍藏着两块三台县政府当年敲锣打鼓,给他家送去的“人民功臣”“功臣之家”两块匾额。“保留着它,我不是要炫耀什么,我是想让后人不要忘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过去流血与牺牲了的人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跨过鸭绿江后,到达朝鲜新义州,部队开始了数百公里的急行军。每人一支步枪或冲锋枪,4枚手榴弹,100发子弹,一把铁镐,以及各种干粮,足足有100余斤重。对于未满18岁的孔令科来说,困难很大。为了防止敌人空袭,行军都选在了夜晚,经过20多个夜晚的跋山涉水,才到达防区。沿途看到朝鲜的美丽城市和村庄被侵略者炸成了废墟,使得刚刚入朝的志愿军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而一路上朝鲜人民给志愿军送开水、煮饭、洗衣服,比亲人还亲的热情友好接待,使得志愿军杀敌斗志得到了莫大鼓励。“当时大家都同仇敌忾,看到热情友好的朝鲜人民,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正义战争,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场战争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和祖国人民的命运与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中朝人民的彻底胜利,愿奉献我的一切,直到献出宝贵生命。”
      1952年冬天,孔令科所在部队奉命从中线换防到东线执行筑城任务。气温零下30多度,积雪厚达几十厘米。可是为了粉碎美军东海岸登陆阴谋,孔令科和战士们不分昼夜地进行坑道作业,修建粮库、弹药库等。先是錾子和十字镐维修遇到困难,火候过了,錾子一用就断,火候小了,又一用就弯。通过反复实践,他们终于掌握了适当把握火候的经验,闯过了这一关。但是坑道作业中常常遇到的水炮和瞎炮,又成了志愿军坑道作业的拦路虎。孔令科及时动起脑筋来,他第一个发明了“空心爆破法”,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接着,他又针对炮眼进水容易产生瞎炮的问题,发明了“松果干草打底快速装药法”,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炸药的浪费。很快,孔令科的这两项“土发明”迅速在整个前线推广。
      孔令科这个战地发明家,因为他的两项行之有效的“土发明”,第一次获得了记三等功的嘉奖一次。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当年这两项风靡前线的坑道作业新发明,竟然出自一位文盲志愿军的奇思妙想。
      浴血奋战
      谱写英雄赞歌
      1953年7月的一天,关系到朝鲜战争胜败的金城战役打响了。中朝军队万炮齐鸣,展开了强大的反攻。威力巨大的火箭炮,拖着长长的火焰,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摧毁了敌军的战壕和暗堡,爆炸声惊天动地。中朝军队全线突破,战役开始的当天晚上,就突破敌军防线向前推进了10余公里。孔令科所在担架营也奉命参加了此次战役。
      激烈的战斗在大雨中进行。孔令科当时任一连9班副班长,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往前线运送弹药粮食,以及从战场上迅速抢救伤员。部队推进速度加快,要求担架兵的推进速度和弹药粮食供应也要同步跟上,同时部队伤亡增大,亦需要担架兵火线救援。送弹药,作为副班长的他,总要比战士们多背一箱子弹;抢救伤员,他们总是争抢一分一秒,先抢救重伤员,后抬轻伤员,争取为每一位伤员都赢得生的希望。就是每一位牺牲了的战士,他们都一个不拉下地抬回后方,让他们得到安息。“当时我们的决心,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丢下一个伤员和烈士。”连续的劳累,使得孔令科多次累得吐血,但是他从未吭声,坚持奔忙在被敌机猖狂封锁的运输线上。
      1953年8月的一天晚上,孔令科所在连队到兵站领粮时,遭到敌机的突然轰炸,全连30余名官兵负伤。孔令科的左边头部及右腿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但是他没有退缩,硬是忍着巨痛,坚持将100多斤大米扛到了前线,交到了正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友手里,然后才倒在血泊中,被紧急送往战地医院进行手术抢救。这次光荣负伤,以及他英勇顽强的表现,为他赢得了一次二等功。
      14年后,孔令科在“抗美援越”的战场上再次与美军交手,再次立功获得了军功章。1967年7月20日,担任某高炮营四连指导员的他,在安沛地区保卫战中,指挥四连战士将疯狂入侵的6架敌机击落,击伤多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次战斗,成了他25年戎马生涯中又一个难忘的回忆。
      和平年代
      甘当“老黄牛”
      1976年,孔令科从部队副团职政委岗位上转业到绵阳市农科所,担任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当时农科所的政治气氛很浓,而包括后来全国闻名的小麦专家冯达仕等农业科学家,许多人都背负着“家庭成分”的历史包袱,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长达16年之久,农科所都没有发展一个党员。1979年,根据中央的政策,孔令科带头大胆破除极左观念,经过内查外调,纠正了22个冤假错案,解除了笼罩在农业科学家们头上的“紧箍咒”,积极稳妥地吸纳这些优秀科技骨干入党,让他们焕发出了科技的春天。经过农科所领导班子的推荐,冯达仕走上了省政协副主席的领导岗位。
      孔令科担任专职工会主席后,四处奔走,让农科所28户两地分居的夫妻结束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他还发现所里有34个大龄青年的婚恋成了老大难问题,于是就动员全所职工,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他自己更是名正言顺地当起了“红娘”。他利用工会举办的各种联谊活动,给脸皮薄的男青年打气壮胆,给欲说还休的女青年解除顾虑,34个大龄青年都先后建立了34个幸福的家庭。长此以往,所里的人自然而然送给他了一个“红娘主席”的雅号。
      1996年,退休3年的孔令科,被社区居民推选为临园路西段一居委会主任。这位昔日的人民功臣临危受命,热情澎湃地发挥着他的余热。没有办公地点,他就把居委会设在自己家里;没有工作人员,他就动员老伴打帮手;没有办公经费,他就动员子女“赞助”。一干就是两届6年。有人背后说他是“官瘾没有过够”,他一点都不在乎。“不是官瘾未过够,而是为人民服务没有服够。我要做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经过他的努力,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得到了解决,办公室、阅览室、居民之家活动室先后建起,社区居民有了自己的俱乐部。
      壮心不已
      撰“书”1600万字
      1951年,孔令科参军时还是一个文盲。1956年,他才在部队的速成中学参加了半年的扫盲学习,文化水平还不及一个小学生。学到了文化,求知若渴的孔令科就更加地热爱学习。文化知识不高的他,却经常在一些刊物发表业务理论或随笔文章,令其他很多“水平高”的人都望尘莫及。
      孔令科的家,除了两块格外引人注目的“人民功臣”匾额外,最令人怦然心动和感慨万千的地方就是他小小的“书房”。其实这里并不能称作书房,因为这只是房间阳台的一角。但是你看了这里书架上堆放的孔令科老人亲笔撰书的一本本《五十年艰苦岁月》、《抗美援朝老战友联谊》等众多“书籍”,你就只有惊叹和佩服了。在1993年退休后的10余年时间里,共撰写回忆录、随笔,以及各种知识汇编等文稿1600万字,他为此收获了价值无限的精神食粮。“今年我74岁,我要写到100岁,我要我的文字和诗歌,记录下今天这个伟大时代,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充实。”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08/28/075538.jpg[/imga][/ALIGN]
    [ALIGN=CENTER]孔令科宗亲[/ALIGN]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字敬德   号文斋主人
    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博客:hsiangfong.blog.guxiang.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40
      • 经验18792
      • 文章606
      • 注册2007-07-15
      向令科老哥致敬!!!


      以团结家族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衢州派二支
      QQ:734036249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56
        • 经验32948
        • 文章817
        • 注册2006-03-02
        值得尊敬!有机会可以去拜访.
        团结宗亲,共同发展
        吕官户希瑶祖后裔-重庆孔文海(令)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