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5
    • 积分3477
    • 经验56977
    • 文章2951
    • 注册2005-01-07
    “江南孔裔第一村”——福鼎西昆(图)
    [P][SIZE=3]   在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的主村道旁,一栋清朝庙式建[SIZE=12pt]筑平静的俯卧在这里,在入门的门框上挂有一块“孔氏家庙”的牌匾,门前立着孔子[/SIZE][SIZE=12pt]的石碑石刻,这便是西昆村的孔氏家庙了。[/SIZE][/SIZE][/P][P][SIZE=3][SIZE=12pt][upload=15680,0]k1.jpg[/upload]
    [/P][/SIZE][/SIZE][P][SIZE=3][/SIZE][/P][P][SIZE=3][/SIZE][/P][P][SIZE=3]  “孔氏家庙”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坐西朝东。推门而入,首先看到的是“仁者[/SIZE][SIZE=2]寿”几个大字,顺着门厅走进去,跨过高高的门槛就进入到了孔氏家庙的正殿了,孔子塑像就端坐在孔庙正厅中,长须及胸,手持竹简,眼神谦仁而智慧,双目慈祥,平静地看着西昆后人的风雨跌荡。厅内遍布清朝以来的“文魁”、“拔贡”等牌匾,在孔庙内四周的梁角上,梅、兰、竹、松四君子的木雕精致典雅。正厅前方是古戏台,其上方的九龙木雕灵动独特而有气势。正殿左边的过道上,摆了一排书桌。西昆村村支书孔庆平介绍说,这些是村里小孩学习孔子学说的地方。在西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家中小孩都得学习儒家古学,识礼以达人。[/SIZE][/P][P][SIZE=3][SIZE=1][upload=15681,0]k2.jpg[/upload]
    [upload=15682,0]000.jpg[/upload]
    [/P][/SIZE][/SIZE][P][SIZE=3][/SIZE][/P][P]     [SIZE=3] 一位孔姓长者介绍说,家庙大门原来悬挂着清朝乾隆帝钦赐的“至圣裔”蓝底金[SIZE=12pt]字牌匾,在村中一位孔氏后裔家里,记者见到了清朝乾隆帝钦赐的“至圣裔”蓝底金[/SIZE][SIZE=12pt]字牌匾,历经风霜,牌匾金字周围的蓝漆已显斑驳。西昆的孔氏家庙、古屋、孔墓等[/SIZE][SIZE=12pt]历史人文景观无不渗透着圣人的智慧与光芒,“圣人殡”、“书灯田”等孔氏独有的[/SIZE][SIZE=12pt]习俗也让西昆村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南孔裔第一村”。[/SIZE][/SIZE][/P][P][SIZE=3][B]百年古厝:折射孔子思想的灿烂光辉 [/B][/SIZE][/P][P][SIZE=3][upload=15683,0]001.jpg[/upload]
    [/SIZE][/P][P][B][SIZE=3][/SIZE][/B][/P][P][SIZE=3]    子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2500年过去了,圣人如水远逝。西昆村,一座座百年[/SIZE][SIZE=2]古厝与芳草为伴坐落在岁月深处无声地诉说,它们折射出孔子思想的灿烂光辉,令人回味。穿过鹅卵石铺就的古街和草木芬芳的古道,错落有致的7栋明清古厝群遇入眼帘。古厝时光和孔子思想的灿烂光辉令人回味。[/SIZE][/P][P][SIZE=3][SIZE=1][upload=15684,0]003.jpg[/upload] [/SIZE]
    [/SIZE][/P][P][SIZE=3]   在西昆村有许多百年古厝散落在村里的山间地头,每一间古厝都留有孔圣文化的[/SIZE][SIZE=2]影子。在一座古厝的院门上,已经斑驳的楹联书写着:“走必循墙”。循墙而走是孔子的一种生活哲学,力能举城门的孔子却不显山不露水,自律“走必循墙”,这里面的哲理,村民每每能琢磨出一二。而在另一座庭院的院门上题书:“世笃二南”。《诗经》将周公、召公的教化德行称作《周南》、《召南》,这二南是治理初始社会的正道,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小康、大同、天下为公、共和制是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的政治理想。西昆孔子后裔以“世笃二南”颜其门楣,自是寓其深意。 这些古厝收藏着西昆孔裔的历史证据,铭刻着孔子思想的光辉。[/SIZE][/P][P][SIZE=2][upload=15687,0]002.jpg[/upload][/SIZE][/P][P][SIZE=3][SIZE=1][/P][/SIZE][/SIZE][P][SIZE=3]    在一户孔氏族人的家中,保存着一幅绘于民国初年的《孔子圣像》,下端题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摘抄的一段出自孔子《礼记》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幅精美的孔子画像是重要的西昆文物。在西昆,还有村中之村“建平村”,这里有占地十几亩的西昆最大古厝“旗杆大厝”。 村口的山门上横额题书“乡环福地”。确切地说,不应叫山门,应该称作城门,整个“旗杆大厝”四周围以石墙,严然是一座城堡。建平村,原本全姓孔,出于对中国文圣人孔子的尊重,朝廷当时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抓丁不进建平村,渐渐地村中出现了为躲抓丁而迁进的农户,自此有了他姓。“旗杆大厝”的建筑范式比“走必循墙”上了一个档次,更为繁复、精致。古匾有乾隆年间间题的“瀛州风韵”,嘉庆年间的“升恒合壁”。[/SIZE][/P][P][SIZE=3][upload=15685,0]004.jpg[/upload]
    [/P][/SIZE][P][SIZE=3][/SIZE][/P][P][SIZE=3][/SIZE][/P][P]        [SIZE=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在孔氏家庙旁边不远处的一栋建筑里的德[SIZE=12pt]成传统文化学校,一群学龄儿童正在认真诵读《三字经》。听着这稚嫩的朗朗读书声[/SIZE][SIZE=12pt],心灵仿佛接通了那延伸千百年的文脉。在西昆,治学重教是历代的家训。村里每年[/SIZE][SIZE=12pt]都会出好几个大学生,前几年村里还出了个女博士,现在在美国留学,当时在整个福[/SIZE][SIZE=12pt]鼎市都引起了轰动。西昆村村支书孔庆平告诉记者,为了使孩子能够尽早接触到国学[/SIZE][SIZE=12pt]教育,2010年3月村支书孔庆平与本村退休教师孔旭章等决定在本村创办一所传统文[/SIZE][SIZE=12pt]化学校,还前往安徽庐江等地考察取经。回来之后,与乡亲们说明了创办传统文化学[/SIZE][SIZE=12pt]校的意图后,得到村民的支持。由村两委组织发动,创办了德成传统文化学校,与西[/SIZE][SIZE=12pt]昆小学形成互动。孩子们上小学前在该校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弟子规》、《三字经[/SIZE][SIZE=12pt]》等,从小接受孔子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些国学爱好者也义务加入这所学校的教学中[/SIZE][SIZE=12pt]来。他们不仅教孩子们怎样学习,同时也用一片仁爱之心身体力行。村中一位90多岁[/SIZE][SIZE=12pt]的老大娘,双目失明,行走不便,无依无靠。义工老师们知道老人的窘境后,每天为[/SIZE][SIZE=12pt]老人端茶送饭,自前年学校创办至今,从不间断。[/SIZE][/SIZE][/P][P][SIZE=3][SIZE=12pt][upload=15686,0]005.jpg[/upload][/SIZE][/SIZE][/P][P][SIZE=3]    德成传统文化学校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教授内容,尤其重视孩子们的伦理道德[/SIZE][SIZE=2]教育,受到家长们的欢迎。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该校,接受传统国学启蒙教育。现在来这里学习的,除了西昆本村的孩子以外,还有来自柘荣、宁德以及浙江苍南等地的孩子。为真正把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落到实处,学校也接收一些被认为是“问题学生”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大家庭里找到一份温暖与感动,用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SIZE][/P]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5
      • 积分3477
      • 经验56977
      • 文章2951
      • 注册2005-01-07
      [P]补几张照片 [/P][P]
      [upload=15689,0]003.jpg[/upload]
       [upload=15688,0]孔姓村民祭拜孔子像.jpg[/upload]
      [upload=15690,0]004.jpg[/upload]
      [upload=15691,0]006.jpg[/upload]
      [upload=15692,0]孔家墓前的石表.jpg[/upload][/P]
      [upload=15694,0]008.jpg[/upload]
      [ 此贴最后由孔庆亮在2011-10-20 23:15:58编辑过 ]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340
        • 经验9911
        • 文章1105
        • 注册2008-01-18
        [P]感慨万千![/P][P]祝福万世永昌![/P]
        令字辈。自90年从教以来倍感儒家经典之重要!03年志在圣城建立首家国学馆!教授读经典习礼仪,现与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合作,在论语碑苑已推广读经至今,欢迎诸位莅临指教!
        http://905492004.qzone.qq.com/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