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财富2
    • 积分710
    • 经验16125
    • 文章694
    • 注册2006-10-26
    回复《孔子最后七天的眼泪》
        《史记》的作者是不是已然断定孔子是因为上文的原因郁郁而终的?我并没有看到直接的证据,此其一。就算《史记》的作者真的就是这么想的甚至是这么写的,他有没有征求过孔子的意见?此其二。
        我们读历史,能读到古人在说什么话、在做什么事情,却永远也读不到他们在想什么。在古代和现代各种条件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猜古人在想什么,是很不靠谱的事情。再说了,以一个凡人来猜测一个圣人的想法,是更不靠谱的事情。如果圣人的想法你全都了然于胸,那你也就是圣人了。
        除此,对于这个帖子,我还另有三点不同看法:
        (1)我在这个论坛曾经引用过《孟子》里的一段,现在重新引用一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从这里面我们不难发现儒家主张的终极思想(仁、义),是始于忠、孝而高于忠、孝的。仁义和忠孝的关系,有点儿类似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关系:仁义是上位法,忠孝是下位法。孔子七十岁的时候思想已大成,已经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他的思想又岂是是一般意义上的忠、孝所能羁绊得住的?
        (2)商末有三位有仁德的大臣,一位是微子、一位是箕子、一位是比干,他们都是商纣王的亲戚(其中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是孔子的老祖宗,当然也是我们孔氏的老祖先)。他们都无法忍受商纣王的做法,微子离开了、箕子为了不助纣为虐假装疯了、比干坚持进柬被处死了。(《论语》: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商朝的三仁和商纣王是要区分开的。不要把周武王伐纣等同于与商朝全朝为敌,更不应该说“征服了一个民族”。(周本来就是商的一个诸侯国,说周征服了商这个“民族”似有不妥。比如湖南人得天下,能说湖南人“征服了中华民族”吗?当然我不是学历史的,我不便展开讨论,就留一个问号吧)
        再说了,微子和箕子在周朝也得到了封地,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3)周武王征伐的是商纣王,而商纣王并不是我们孔子的祖先。帖子的作者总不至于分不清楚“祖先”和“亲戚”这两者的关系吧?


        其实我个人倒不反对根据先哲的行为来猜测他们的想法。但最起码应该写明是某某人进行的猜想、此猜想仅供参考,绝然不可冠以“这是某先贤的想法”。另外,如果这样做的话最好能更全面一些。如果以偏概全,就很容易被击倒。




    [ 这个贴子最后由广西孔令明在2007-1-29 14:40:30编辑过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