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306
    • 文章37
    • 注册2009-04-05
    孔子
    孔子简介  [B]孔子[/B],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7201.htm][COLOR=#3366cc]春秋[/COLOR][/URL]时期[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12125.htm][COLOR=#3366cc]鲁国[/COLOR][/URL]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233.htm][COLOR=#3366cc]山东[/COLOR][/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985.htm][COLOR=#3366cc]曲阜[/COLOR][/URL]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52146.htm][COLOR=#3366cc]泗水[/COLOR][/URL]之上,即今日[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015.htm][COLOR=#3366cc]孔林[/COLOR][/URL]。[B]孔子[/B]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99.htm][COLOR=#3366cc]儒家学派[/COLOR][/URL]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百世师表"之称。
    [PP]

      据《[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088.htm][COLOR=#3366cc]史记[/COLOR][/URL]·孔子[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0055.htm][COLOR=#3366cc]世家[/COLOR][/URL]》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214440.htm][COLOR=#3366cc]殷商[/COLOR][/URL]后裔。周灭[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9302.htm][COLOR=#3366cc]商[/COLOR][/URL]后,周成王封[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941.htm][COLOR=#3366cc]商纣[/COLOR][/URL]王的庶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560.htm][COLOR=#3366cc]商朝[/COLOR][/URL]忠正的名臣[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63043.htm][COLOR=#3366cc]微子启[/COLOR][/URL]于[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661.htm][COLOR=#3366cc]宋[/COLOR][/URL]。 建都[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522.htm][COLOR=#3366cc]商丘[/COLOR][/URL](今河南商丘一带)。[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44816.htm][COLOR=#3366cc]微子[/COLOR][/URL]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B]孔子[/B]的先祖。自[B]孔子[/B]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B]孔子[/B]的父亲[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25162.htm][COLOR=#3366cc]叔梁纥[/COLOR][/URL](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B]孔子[/B]。由于[B]孔子[/B]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B]孔子[/B]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B]孔子[/B]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PP]

       [URL=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476217f7d0b97003730eec2a.jpg][IMGA]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476217f7d0b97003730eec2a.jpg[/IMGA][/URL]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9247.htm][COLOR=#3366cc]诗[/COLOR][/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htm][COLOR=#3366cc]书[/COLOR][/URL]》,定《[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28904.htm][COLOR=#3366cc]礼[/COLOR][/URL]》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77.htm][COLOR=#3366cc]乐[/COLOR][/URL]》,序《[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COLOR=#3366cc]周易[/COLOR][/URL]》,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183.htm][COLOR=#3366cc]论语[/COLOR][/URL]》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PP]

       [URL=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109eb7ecc2a7ae3863d09f71.jpg][IMGA]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109eb7ecc2a7ae3863d09f71.jpg[/IMGA][/URL]

    1988年,75位[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170.htm][COLOR=#3366cc]诺贝尔奖[/COLOR][/URL]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3]编辑本段[/URL]]

    政治生涯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PP]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61406.htm][COLOR=#3366cc]鲁昭公[/COLOR][/URL]二十年,[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4206.htm][COLOR=#3366cc]齐景公[/COLOR][/URL]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863.htm][COLOR=#3366cc]秦穆公[/COLOR][/URL]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61409.htm][COLOR=#3366cc]鲁定公[/COLOR][/URL]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7877.htm][COLOR=#3366cc]司空[/COLOR][/URL],不久又升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14652.htm][COLOR=#3366cc]大司寇[/COLOR][/URL],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85295.htm][COLOR=#3366cc]三桓[/COLOR][/URL](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47554.htm][COLOR=#3366cc]鲁桓公[/COLOR][/URL]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PP]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88889.htm][COLOR=#3366cc]卫国[/COLOR][/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154279.htm][COLOR=#3366cc]卫灵公[/COLOR][/URL]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48814.htm][COLOR=#3366cc]谗言[/COLOR][/URL],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9343.htm][COLOR=#3366cc]陈国[/COLOR][/URL]。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26944.htm][COLOR=#3366cc]叛乱[/COLOR][/URL],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PP]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61415.htm][COLOR=#3366cc]鲁哀公[/COLOR][/URL]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0927.htm][COLOR=#3366cc]子贡[/COLOR][/URL]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4]编辑本段[/URL]]

    精神品格  [/B][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B]
    [PP]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PP]

      [B]安贫乐道[/B]
    [PP]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PP]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
    [PP]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PP]

      [B]直道而行[/B]
    [PP]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5]编辑本段[/URL]]

    政治思想  德治主张
    [PP]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PP]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6]编辑本段[/URL]]

    近世发展  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PP]

      [B]儒学大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PP]

      [/B]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隆重举行。它是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它的召开是世界儒学界的一大盛事。
    [PP]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874.htm][COLOR=#3366cc]儒学[/COLOR][/URL]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PP]

      曾几何时,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有识之士指出,它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助火传”。
    [PP]

      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PP]

      [B]儒学: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PP]

      [/B]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现在,为了我们自身,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条件,只有孔子倡议的伦理原则才能帮助我们这样做。
    [PP]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在先[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8096.htm][COLOR=#3366cc]秦[/COLOR][/URL],一次是在近代。21世纪很可能将有第三次百家争鸣。它将带来中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百家争鸣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将再一次受到审视、洗礼、发展和创新。在与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创造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安徽大学沈素珍教授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来崇尚“和谐”,追求“和睦”,坚持“和平”,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里,这种民族精神必将在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PP]

      仿佛是为“儒学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提供实例,20世纪中后期,受儒家文化圈影响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成功引发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此,在小组讨论中,新加坡在20世纪80到90年代进行的儒学实践成为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途径受到肯定。
    [PP]

      [B]儒学:该不该为中国近代的落后埋单
    [PP]

      [/B]中国近三百年为什么老是落后挨打?和孔夫子有没有关系?和儒学有没有关系?与会学者就中国近三百年以来的发展史同儒学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
    [PP]

      对于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难题,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华民族先天农业文化的内质与工业文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落后;有的学者认为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承继古希腊文明注重逻辑的传统更适合产生科学的观念,从而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清华大学教授羊涤生系统评价了这些观点,指出: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大体上,古希腊偏重于求“真”,而中国偏重于求“善”;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虽然我们有理由说即使没有西方近代文化进入,中华文化也必然会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民主,并进入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但毕竟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既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直接承担着国家民族兴衰的二千多年来的主要历史责任;其功过是非,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一次又一次重点审视的主要对象。这就是贯穿在整个20世纪中国,尊孔、反孔、批孔、评孔多次交替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
    [PP]

      [B]儒学:如何在中国普及、在全世界传播
    [PP]

      [/B]当代最著名的儒学学者之一杜维明曾经指出,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相当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儒学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应该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PP]

      山东大学[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54720.htm][COLOR=#3366cc]王钧林[/COLOR][/URL]认为,如果儒学仅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里,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思想、学说,很难说它是一种文化。儒学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来到社会,深入到大众之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推行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倡导仁义改变社会风气,才会从儒学那里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门学者也提出,应该在中小学提倡每天读“一分钟孔子”。
    [PP]

      9月28日,与会代表们前往曲阜孔庙参加了祭孔大典,因此,一些代表对全球各地的祭孔仪式展开了讨论。孔子研究院的孔祥林指出,孔庙遍布于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中国古代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设有文庙,文庙有重要的三重社会公用:崇德、报本、教化。政府通过孔庙教育臣民学习儒家思想,推崇德义,砥砺伦常,加强道德修养。这类文化设施对于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浙江工商大学的赵荣光教授通过考察比较中国曲阜、台北和韩国成均馆孔庙释奠礼,认为孔庙释奠礼应当按博物馆原则再现历史原貌,加强相关制度、礼仪、乐舞、服饰、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体事宜。在条件具备时,有关方面应向联合国“申遗”。
    [PP]

      台湾地区的董金裕介绍,古代的祭孔分为“秋祭”和“春祭”,台湾的“秋祭”主要遵循“古礼”,即在礼仪、服装、音乐、舞蹈等方面遵照明代祭孔的规程,并根据时代特点压缩仪式的时间、接纳女性参加祭孔;“春祭”则融进了更多的时代特点,采用年轻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吸引年轻人走近孔子、接触儒学。
    [PP]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儒学在全世界的传播和普及并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困难程度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来自丹麦的安德森认为,儒学的普及并不是价值观的强加。孔子哲学强调彼此了解,孔教是调和的一种价值观。他认为应该用协调的方式推广儒学,而不是一种说教的方式进行。
    [PP]

      与会专家相信,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PP]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7]编辑本段[/URL]]

    传世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PP]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P]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PP]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PP]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PP]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PP]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PP]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PP]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PP]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PP]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PP]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PP]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PP]

      过,则匆惮改。
    [PP]

      不迁怒,不二过。
    [PP]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PP]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PP]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PP]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PP]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PP]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PP]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PP]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PP]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PP]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PP]

      巧言令色,鲜矣仁。
    [PP]

      刚、毅、木、讷近仁。
    [PP]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PP]

      听其言而观其行。
    [PP]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PP]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PP]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PP]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PP]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PP]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PP]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PP]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PP]

      礼之用,和为贵。
    [PP]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PP]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PP]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PP]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PP]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PP]

      是可忍,孰不可忍?
    [PP]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PP]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PP]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PP]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PP]

      贤哉,回也!
    [PP]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PP]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PP]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PP]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PP]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PP]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PP]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PP]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PP]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PP]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PP]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PP]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PP]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PP]

      其使民也义。
    [PP]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PP]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PP]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PP]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PP]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PP]

      放于利而行,多怨。
    [PP]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PP]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P]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PP]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PP]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PP]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PP]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PP]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PP]

      不学礼,无以立。
    [PP]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PP]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PP]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PP]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PP]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PP]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PP]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PP]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PP]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PP]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PP]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PP]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PP]

      过,则匆惮改。
    [PP]

      不迁怒,不二过。
    [PP]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PP]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PP]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PP]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PP]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PP]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PP]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PP]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PP]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PP]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PP]

      巧言乱德。
    [PP]

      巧言令色,鲜矣仁。
    [PP]

      刚、毅、木、讷近仁。
    [PP]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PP]

      听其言而观其行。
    [PP]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PP]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PP]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PP]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PP]

      礼之用,和为贵。
    [PP]

      放于利而行,多怨。 [PP]

    [PP][[URL=http://baike.baidu.com/edit/id=2176&dl=8]编辑本段[/URL]]

    家世家谱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PP]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e),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总,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PP]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PP]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PP]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未能最终成功,但对强公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为了挤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马和80名女乐给鲁国诸侯。鲁国国君沉溺于此,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孔子对鲁君大失所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去了卫、宋、曹、齐、陈、蔡、楚等国。孔子虽然在各国都受到了尊重,但由于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秩序,要求和谐,爱惜民力的政治主张和当时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岁回到鲁国,鲁国国君对孔子相当礼遇,但依旧没有重用孔子。
    [PP]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PP]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PP]

      
    [ 此帖最后由孔卫东在2009-4-7 18:21:36从 旅游天地 转移过来 ]
    孔祥民 高庄户 75代
    273100@126.com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97
      • 经验14039
      • 文章849
      • 注册2008-03-02
      圣祖是"万世师表"啊,你这打成"百世师表"了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897
        • 经验14039
        • 文章849
        • 注册2008-03-02
        你发的帖子我们网站里有,可别弄错啊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