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444
    • 文章49
    • 注册2009-08-21
    孔子提倡等級制度嗎?
        等級是無時無處不在的,但是,在當今到處倡導“平等”、“和諧”的情况下,“等級”以及“等級制度”都成了大家反對的東西,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孔子弟子有子說過:“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我們就從此來說。“平等”、“和諧”這兩個詞語是充滿誘惑力的,也是美好的。所謂“成于樂”的“樂”,其精神實質就是“和”,因此,“和爲貴”、“成于樂”都是對“平等”、“和諧”的提倡。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僅僅講“平等”、“和諧”是不够的,而且“樂”所體現的“平等”、“和諧”精神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幷不完全相同。“樂”的“和”是什麽“和”?“樂”是音樂,任何音樂都要有五聲六律、輕重緩急,有唱有和,旋律貫通,各個參與演奏的人都要對自己的職責和清楚,技藝很嫻熟,而這一切都是“禮”的精神,其中有分工,有分工就必然有等級;要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必須有好的樂譜、好的司樂、好的樂工,互相配合得恰倒好處,這樣,“和”的精神才能體現出來。所以,“平等”、“和諧”離不開“禮”的“等級”,這就是說“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就是說“立于禮”。“禮”所規定的就是等級形式,好比說司樂該做什麽,該在什麽位置,每個樂工的職責是什麽,應該具備什麽條件,如此等等。這個“等級”不是“人”的等級,因爲“人”是可以隨時更換的,擇其賢者而用之,在治理國家的時候也是如此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子是提倡等級制度的。假如說這個“等級”是“人”的等級,假如說這個“等級”是“人”有高低貴賤而且不能改變,那麽,孔子絕不是提倡這樣的等級制度。
    在《春秋》中,天子也不過是一個爵位,孔子可以依據其道德高低而“貶”之,對諸侯可以“退”之,對世卿可以“譏”之,但是,孔子也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也就是說,對于有德而有位的“大人”、對有德却不一定有位的“聖人”是要敬畏的。在《書經》(尚書)中,因爲不以天下爲私有,不以天子爲高貴,所以有堯舜的禪讓;因爲桀紂失道虐民,不盡天子之責,所以有湯武的革命。
       繼承孔子之說的孟子說得更清楚:“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又說:“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還有一段:“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曰:‘王勿异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後請問异姓之卿。曰:‘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去。’”因此,我們說,孔子、孟子所提倡的是:君王之位,有道有德者居之,無道無德而至于暴虐百姓則有革命的發生;貴戚之卿不能容君王有大過而不知改,否則可以換掉君王;一般的公卿大夫,對君王之過要勸諫,勸諫而不聽就可以離開。孔子和孟子都不主張“人”的地位高低是固定的等級,他們更不是爲勢力所屈服的人。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