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1
    • 经验444
    • 文章49
    • 注册2009-08-21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此语出自《论语·季氏》,原文是:“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意思是,孔子说:“天下的治理符合大道,那么,制礼作乐以及征兵伐罪的事情都是由天子主持进行;天下治理不符合大道,那么,制礼作乐以及征兵伐罪的事情就会由各诸侯主持进行。由各诸侯主持进行,大概过十代(三百年)就几乎没有不失去天下的;要是由诸侯国下面的大夫来主持进行,过五代(一百五十年)就几乎没有不失去天下的;大夫手下的家臣主持国家政令,三代(九十年)就几乎没有不失去天下的了。天下治理符合大道,那么政令就不能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治理符合大道,那么平民百姓就不会议论朝政。”
        有人说,有道的社会更应有舆论监督,因此就说孔子在这里的意思好象是不让百姓对政 府施行舆论监督,因而是专制的体现。这种理解完全是歪曲。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是评价很高,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兴亡也就是朝代的更替,任何朝代的更替,受害者首先是百姓!孔子在这里所讲的也就是一种减少朝代更替的原则,为什么却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了呢?假如每个地方官府都各自制订一套礼乐而自行其是,中央政 府无法统一掌握;假如每个地方政 府都根据个人的好恶和利益而去肆意征伐异己,那么,也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受害的难道不是百姓吗?天下安定的时候,也就是百姓“乐其乐而利其利”的时候,安居乐业的时候,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根本不需要对执政者感恩戴德,甚至不需要知道执政者是谁,当然也就不会议论朝政的得失,因为此时的朝政得失有官员负责,而且掌握得很好;但是,当天下大乱的时候,官员成了贪官污吏,最高执政者无法控制天下的局面了,百姓怎能不怨声载道?孔子所赞美的、为后世执政者树立的君王的楷模是尧舜,他们向打草的砍柴的去询问政治的得失,在路边设立“谏木”,使百姓自由议论朝政得失,而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孔子怎么会“防人之口”呢?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