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转帖]胡玫“砖家”论,是一种自负
    网易娱乐独家评论 (文/朱四倍)正在《百家讲坛》录制《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孔子专家鲍鹏山,在《孔子》上海看片会后,炮轰这部连孔子第77代孙孔德懋女士都曾探班、表扬过的影片。鲍鹏山称影片在人物姓名、基本常识、历史史实等6个方面错得离谱。对此,导演胡玫戏称专家是“砖”,进而表示,自己不愿与只会挑刺的人争论。(《劳动报》1月17日报道)

    孔子专家鲍鹏山认为,“南子”被暗杀片断实在让人看不懂,因为在历史上是卫国的太子谋杀南子未遂,太子还因此被逐出卫国。而作为导演的胡玫颇为不屑这位专家——鲍鹏山的看法,她颇带讥讽地说道:“您说的这位是‘砖’家吧,砖头的砖。”这样的话语从一个导演的口中说出,并进入公共舆论场,调侃下的鄙薄和对异见的傲慢,着实让人感到尴尬和不安。

    在专家声誉越来越受到怀疑的当下,如果这种讥讽或可接受的话,那导演胡玫的“电影里的矛盾冲突该怎样处理,我想我的经验更丰富”的话语则让人大跌眼镜。客观地说,导演对电影踊跃绝对的控制权——自由裁量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就要“一支独大”,就要目空一切。倘若如此,电影创作将陷入一个极端的陷阱。

    无独有偶,在不少导演身上都有这种拒绝倾听意见的影子。不久前,不少人士对《三枪》的诟病颇多,但是,导演张艺谋的反问是“那我拍什么不堕落呢?下一部我走文艺路线,拍《山楂树》,是不是就不堕落了?”“在没有硬性机制来调研观众的时候,票房数字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如果票房高还不能代表‘观众’,那‘观众’就不存在了。我希望那些只写文章不出书斋,只求观点不去看现实的人要走近‘观众’。”同为导演,面对批评时的话语逻辑也几乎是如出一辙,这不能不让人遗憾。联系到围绕导演陈凯歌身上发生的争议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回到导演胡玫的说法上来,该论调不但回避了专家指责的对象,而且摆出了一幅惟我独尊的样子:专家是外行,我是权威,如何处理电影中的矛盾,我说了算。言下之意,包括专家在内的所有人士都没有对我——导演胡玫说三道四的资格。如果你说了,也是白说。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导演张狂到否定一切的现象呢?演员任泉一语道破了天机:不管历史上颜回是饿死的还是冻死的,能让影片更感人,才是导演和演员最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话语为导演辩解还可以,不过要达到说服专家的目的,恐怕就是南辕北辙了。并且事实上无疑于在表白:历史是一回事,电影是一回事,甚至是在说电影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取决于导演的需求。

    站在这样的角度,专家的“好心”建议当然也就不被当成一回事情了,导演自然可以狂妄到目中无人——不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公众——的程度了。只是导演真的可以惟我独尊到自恋的程度吗?可以以“不愿与只会挑刺的人争论”来回避问题的所在吗?这是一个问题。

    在笔者看来,导演胡玫的种种话语,不是短视的话,也是一种自负,这是一种可怕的病态倾向。因为根据这样的逻辑,不但是排除了专家的发言权,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观众的发言权,是在剥夺观众的话语权,要知道,专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观众罢了。

    导演胡玫的种种话语是对手中权力的过于自大显现,同时,也忽视了电影作为艺术必须接受社会和公众评价的客观事实,是一相情愿地把观众和专家当成了虚无的存在,用传播学上的话语来说,就是把受众当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互动者。这不是悖论是什么?这不是导演自取其辱又是什么?

    事实上,导演要用运用好自己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包括专家在内其他群体的话语权。让人说话,虚心听取批评乃至抗议,是一个导演和一部电影走上完美的重要因素。先贤伏尔泰说: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此,作为大导演的胡玫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