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最近很忙,還沒來得及看影片。但從已經看過影片的身邊朋友和族人們的隻言片語里感覺到,影片孔子基本上算是砸鍋了。[/SIZE]
[SIZE=4]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這麼一個因政治被捧上雲端,又因政治被打入煉獄的聖人是電影藝術界誰都想碰和誰都不敢碰的硬茬兒。把孔子拍成耶穌基督,不合宜,有違棄絕個人崇拜的現代潮流;把孔子拍成市井文人,不合適,亦難平傳統文化界擁躉和我等後裔的赤子之心。在毀譽兼有如洪水猛獸的兩極“民意”面前,劇組畏手畏腳以儘量不得罪任何人的姿態當指導思想,那麼就幾乎註定了杯具:胡玫和胡玫們的眼淚在飛。[/SIZE]
[SIZE=4]這兩天抽看了幾個影評,多是從影片立意上的批評為主,基本上算是善意和中肯的。據說當年英國人用近十年的時間才拍好了邱吉爾先生嘴裡的印度大忽悠聖雄甘地,“孔子”只用一年時間就草草殺青上映,先不說咱“中國速度”是如何如何讓人咋舌敬畏,就說這一年和十年相較上看,質量上就懸了。難怪西方老說,MADE IN CHINA說的是速度,絕非質量。[/SIZE]
[SIZE=4]用一年時間倉促成就的電影,胡玫就不該立意為啥勞什子“大型史詩片”,而應該是以純回報為考量商業片。既能發揚主旋律,又不得罪人,還能賣錢的電影是有的,但絕不是這麼個速度。胡玫主要的失誤是希冀在“小區快餐店里想吃出高檔西餐廳的味道和感覺來”。她這個算盤按照目前劇院門可羅雀的成績上看,算是打錯了。[/SIZE]
[SIZE=4]聯想到我們之前的高調聯署,影片刪減了最具票房噱頭和號召力的武戲,感情戲。把她最後一個穩固票房的擦邊球也紅牌罰下了,影片成了乾枯的儒學抽象類名相的集散地,必定讓不通文墨的匹夫匹婦找不著北。更難受的是,精於儒學的行家高調拾掇出劇本里傳統文化筆力欠妥的種種硬傷,這所有的一切,無疑對原本堪憂的票房來了一次致命的核打擊。[/SIZE]
[SIZE=4]聖祖二十歲當老爹,魯昭公就專人送紅魚為賀。學有大成后,從者三千,賢能者七十有二。在禮崩樂壞,弑君殺父的春秋時代,帶著一幫子人類歷史上最大最強的學霸集團周遊列國,他們擁有真理,宣揚真理,闡釋真理,也壟斷了真理。拍這麼一個空前的聞所未聞的讓人聽了只有乾瞪眼和狂拜倒的高階智囊團領袖題材,是作為一個空有一番熱情和誠意的儒學門外漢的胡玫駕馭不了的。從開拍前有點自矜的輿論炒作到殺青后的低調從容,一年來,胡玫的確從我們聖祖那裡領略到了仁者愛人的高尚情懷。我們今天看到她在媒體面前,她變得異常的淡定和謙卑,這也許是聖祖在天有靈感受到了她的虔誠和善意,特別護佑和加持的結果吧。[/SIZE]
[SIZE=4]電影好不好,看了才知道。假如胡玫的本子慘敗,今後再拍“孔子”的後進們將不再有人會聽令和在意于我們的感情,也許繼拍者為了票房大賣會把聖祖拍成一個你看後就有殺人衝動的人。其實我一直傾向於党國出面來拍孔子,不管是財力還是學力上都具備這個條件。也許是意識形態或者其他原因,這麼一個東方甚至人類的文化名片由一群懂得不太多的人拍,難免讓人有點遺憾。[/SIZE]
[SIZE=4][/SIZE]
[SIZE=4]那麼廢話不說,我呼籲所有的族人,領著你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去看“孔子”吧。別讓良知缺位,別讓女人流淚。[/SIZE]
[SIZE=4]2010/01/23 孔維嘉於滬上[/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