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3058
    • 经验78624
    • 文章2257
    • 注册2005-01-19
    《孔子》:知礼 守信 品夫子
    作者:满囤儿文/满囤儿

    [SIZE=4]有专家说《孔子》篡改了历史,我却觉得本片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加工却做得非常到位。其实孔子一直是作为一个思想家被后人所品味的,而不是作为一个刻板的历史人物被人所背诵和记忆的。把史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也不代表你能够真正从孔子的思想里得到益处。如果通过看电影,能够让观众的情感和思想提高那么一点儿,才是影视作品应有的教化作用。 [/SIZE]

    [SIZE=4][/SIZE]

    [SIZE=4]说句比较找抽的话,目前国内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谈孔子、品孔子、论孔子、看孔子、拍孔子的。因为当下国内很多人在“知礼”和“守信”这两个基本方面上,可以说几乎一无是处。如果在这两个基本品质上缺乏的话,那观看这部传记类型的《孔子》则没有太多意义。诚然胡玫、鲍德熹和周润发并不是最有资格拍孔子的电影人,但又多少人扪心自问过自己是否有资格品夫子呢?倘若孔子在影片中的那句“朽木不可雕也”没有刺痛你的心,只能说明你的脸皮足够厚而已。 [/SIZE]

    [SIZE=4]关于影片 [/SIZE]

    [SIZE=4]影片截取的历史片段很有电影情节的特性,孔子和弟子们的境遇出现了大起和大落的波折,孔子的个人思想也是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而他和弟子间的关系也有浅层的一个变化。可能是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多,且受一定的历史原型制约,影片对各个阶段的分配非常平均。再加上之前媒体都对影片的故事结构大肆宣传过,所以观影的时候观众可以清晰地把影片划分为夹谷会盟、堕三都、高台平叛、子见南子、齐鲁之战、陈蔡绝粮等几个段落。甚至连颜回救书简这样的小段落都被实现透露了出来。可以说以我个人观影经验而言,本片在看的时候没有一点儿神秘感和惊喜感,仿佛就是看看影片是如何串联起那些早已熟悉的段落而已。这可能是导致很多观众对影片不满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影片,在宣传期的时候,什么内容放出来什么内容保留住是很讲究的。《孔子》的所有精彩段落都被事先剧透,究竟是制片方胸中无成竹,还是观众非得要自行车呢? [/SIZE]

    [SIZE=4][/SIZE]

    [SIZE=4]作为传记电影,本片对角色的塑造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这个一来得益于130分钟时长可以充分保证戏剧安排,另一个来自演员们精湛的诠释。本片除了周润发之外并无太耀眼的明星,不过各个都是相当有经验的演技派。这些偶像气质欠缺的演员们却恰恰是诠释历史人物的最佳人选。周润发和周迅的一场超近特写,无心者可能会觉得压抑到透不过气,而有心者可能就会感叹两人面部细节的表现力。说实在的,压抑中所透射的角色深层心理波动,才是最有穿透力的。只是很多人可能直接被透过去后就不剩下什么了。陈建斌等饰演王侯将相的一干演员则把角色言谈和笑容的瞬息变换拿捏得很是到位,体现了咱们内地演员演技的内敛和深厚。如今很多人不是都很热衷于在影视作品里学官场求生术吗?我看这几个二线角色的表演,就是最好的教材嘛。今天人们在官场没把自己的表情伪装好,无非也就是个身败名裂、经济破产而已,春秋时代的掌权者们如果要是一个表情没伪装好,那可就真的是家破人亡了啊。孔子的几个弟子的刻画也是很鲜明的,颜回、子路、子贡和冉求四个弟子分量最重,也最有代表性。尤其是颜回和子路两个人的死亡方式,都有戏剧化加工,一个慢一个快,正好符合了两人的性格特征。 [/SIZE]

    [SIZE=4][/SIZE]

    [SIZE=4]传记电影如果要是做到史诗级别,就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场面该如何掌控一个度。本片有很多场千军万马级别的大魄力场面。不过这些场面对人物的塑造是否有帮助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了。从目前的观影反馈来讲,貌似制作者们的初衷没能实现。影片把战争中的士兵,通过CG技术复制再复制,把春秋战场搞得跟中土世界一般。可是有哪个观众不知道孔子在军事上的成就和思想上、教育上的成就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此一来,刻意制作出的大场面不仅不能辅助角色的塑造,反而给人讨好商业市场的感觉。就单从这一点,观众质疑制作方诚意掺水就无可厚非。影片在孔子如何成熟自己的思想这个核心内容上挖掘得不够深入,在教育上如何有影响力也展开得不够充分。如果这两方面都已经做到让人满意,再辅以大场面特效,尚可算是锦上添花。如果在如上两方面都还有不足,就把大笔资金投入了特效上,怎能不让人失望呢? [/SIZE]

    [SIZE=4]关于感悟 [/SIZE]

    [SIZE=4]尽管《孔子》这片子没有达到预期般深刻,但个人觉得其存在价值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不能因为影片没有按史料去抠每一个字或者说挤掉了你心爱却不屑去看的2D《阿凡达》,就对本片大肆辱骂。我个人对孔子思想的品读,最重就在“礼”和“信”上。不过我个人对礼和信的阐释肯定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孔子那里抠过来的,期间可能掺杂了老庄等其他思想家的思想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我认为孔子的作用,不在于去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把《论语》倒背如流,而在于用他以及其他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去形成每个人自己对礼和信的概念。 [/SIZE]

    [SIZE=4][/SIZE]

    [SIZE=4]先来说一下“知礼”。我先说个个人经历。当初我在道馆学习的时候,没有人反复强调必须要给教练敬礼。我甚至也背不下来跆拳道精神的原话。但是我始终如一地能够做到每次见到教练,不管在任何场合,都会第一时间去敬礼。我对这件事没有任何的怀疑,完全出于觉得理所当然。可是等我当教练以后,我很少发现有学员会给教练敬礼的。这个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绝大部分人脑子里其实并没有概念。我的某些师兄弟对这种事有时候还恼火,会在训练时严厉批评学员,并反复强调遇到教练必须敬礼。可我仍然没看到把这话说明了有什么用。可以说,现在人们对“礼”的认识,基本上等同于“礼貌”。“礼节”这个概念已经被认为是旧文化而落伍了。凡礼貌者,必有所求。比如我们想问路,肯定会客客气气地去问。而学生家长对教练的客气,往往也是希望能够对孩子多照顾。这种“礼”也是真情、也是需要我们提倡和发扬的。只是这个礼和孔夫子所说的“礼”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不能系数做到孔夫子所提倡之“礼”,但我们不能不知这“礼”。用高于自己已能及的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才有资格去瞻仰圣人啊。就像那位因为《孔子》有“常识”错误而破口大骂的专家一般,您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在言辞上毫无礼节可言,怎么也算是读孔子读得有点儿“呆”吧。 [/SIZE]

    [SIZE=4][/SIZE]

    [SIZE=4]再来说一下“守信”。若说字面意思,谁都明白。守信的基本就是守时。每次组织观影活动,总有四五个人不通知一声就不来了。估计所有组织过观影活动的人都会对国人“守信”程度的状况有所体会。在这里,主要想聊一下我从孔夫子那里感悟来的“守信”概念。我经常接触一些90后。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算了,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想法活着吧。我要做我自己!”听后我就会觉得很好笑。试问你自己真的对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品质的人有坚持吗?你对自己的道德层次真的有目标吗?很多人冠冕堂皇地扬言要做自己,在行为上却无非是逃避困难和贪图享乐居多。看看孔子是如何走自己的路的,守自己的道的。周游列国时,孔夫子无论遭遇多少白眼,无论遭遇多么窘迫的境地,都不改其志,动其信。“做自己”是要让自己去抗责任、越困难,努力让自己的信念得到别人认同的。如果别人不承认你,你就转身回家天天在网游上去“做自己”,算守了个什么信? [/SIZE]

    [SIZE=4]孔夫子之所以被万世敬仰为“圣人”,倒不是因为他做到了多高的伟绩,而在于他提出了人在人格魅力上的一个完美状态,并持之以恒地追求。不过这一点在本片体现得不够清晰,也是本人对影片相对失望的地方。因此,愚以为学孔子,是要明了“礼”和“信”的高级状态,以及自己与之的差距,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如果失却了这一点,学孔子、拍孔子、读孔子、品孔子、论孔子都是妄谈。(这次字写多了,大家包涵。在这里向所有看完本片文章的朋友致敬。谢谢了!)  
    评论电影的名称:《孔子》
    评分:3.7 [/SIZE]

    [SIZE=4]出处:[UR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27.html]http://act3.ent.qq.com/2988/work/show-id-2727.html[/URL][/SIZE]

     

    [url=http://weibo.com/1274271244?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74271244/391485d6/1.png[/img][/url]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234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