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1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5
    • 经验14222
    • 文章396
    • 注册2011-05-17
    看了你的研究成果,人物事迹基本与世家谱一致但辈份多有出入。你的依据主要源自史书。现在的问题是要搞清史书和家谱谁更有权威性。史书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据当时家谱编写的,错误可能有两种1.根据当时错误的家谱信息将错就错了,家谱后来修正了史书没修正。2.写史书的笔误。这两种错误就是现代也是常有的。同样家谱也会出错。
    个人信息:曾任续修机构"计算机数字化总监"(详见世家谱卷首续修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5
      • 经验14222
      • 文章396
      • 注册2011-05-17
      [QUOTE][b]下面引用由[u]程光谨[/u]发表的内容:[/b]

      [P]宋朝之前的孔氏家谱只记载袭封一系,至孔宗翰才修合谱,谁参考谁一目了然[/QUOTE]
      [/P][P]1.逻辑关系应是:史书←“当时家谱”→后世家谱 [/P][P]    史书不管对错后人不在原版修正。家谱确要根据不断发现的证据改动完善。这就决定了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P][P]2. “宋朝之前的孔氏家谱只记载袭封一系” 此结论如何得出?非袭封的各支难道修家谱违法?[/P][P]3.如果后世家谱是根据史书修的,那就不会与史书有如此多差异了。[/P][P]4.请注意一个现象,人物事迹描述无出入,辈份和血亲关系却不同了。为什么呢???[/P][P]
      [/P]
      [ 此贴最后由新谱光盘在2011-10-12 9:58:12编辑过 ]
      个人信息:曾任续修机构"计算机数字化总监"(详见世家谱卷首续修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5
        • 经验14222
        • 文章396
        • 注册2011-05-17
        [QUOTE][b]下面引用由[u]程光谨[/u]发表的内容:[/b]

         
        [P]史书虽然是死的,但是有后人不断的注释补充,谁会只依赖一种工具孔宗翰首创合谱见孔子世家谱序言,《东家杂记》、《阙里文献考》亦有记载。非承封系各支家谱,不敢说不存在,即便存在,估计也毁于唐末五代至于...[/QUOTE]
        [/P][P]确认史学家观点:当时谱→史书→后世谱.  是这样理解吗?[/P]
        个人信息:曾任续修机构"计算机数字化总监"(详见世家谱卷首续修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5
          • 经验14222
          • 文章396
          • 注册2011-05-17
          [P]“我是治史之人,你是修谱工作者,我们的处事方法就不同,当然导致对文献理解的不一”[/P][P]应该是:你是社会科学类,我是自然科学类。我更注重立论逻辑的严谨合理及实践的检验。几百年后人们同样会把民国谱和这次的新谱当作官谱史料,用他佐证后续谱的是非。其实家谱在史书的真实性远不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是完成时,而家谱是进行时。这就是死与活的区别。就当时的历史局限,家谱的申报不可能达到实时性和准确性,倒是私谱来得更及时准确些。家谱和其他记实性文字区别在于,他的准确性来源于个体,谁也无法凭知识经验判断其准确,自家的事别人说不清。这次续修一个感受是民国谱对各支各家的描述不及各家的支谱准确可靠。[/P][P]    至于史书的记载本人认为人物和事迹部分是可信无误的,传承关系须有更进一步的论证依据。官谱和私谱是长期并存的且官谱源于私谱的一小部分内容,所以私谱的成长发展就是近代谱和现代谱。[/P][P]   存疑:孔家历代主持修谱之人多为文人墨客社会精英了,为什么抄史书人物、官职和事迹均抄对了,独把传承关系抄错了?这种错误即使是现代的中小学生也不应该呀。[/P]
          个人信息:曾任续修机构"计算机数字化总监"(详见世家谱卷首续修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05
            • 经验14222
            • 文章396
            • 注册2011-05-17
            [QUOTE][b]下面引用由[u]程光谨[/u]发表的内容:[/b]

             
            [P]《阙里文献考》:“考宋人赵明诚金石录有孔昌寓碑,载其世系云:‘宣尼父三十六世孙,十四祖潜,吴侍中,生晋豫章太守竺,竺生大尚书冲,冲生大司农侃,侃生秘书监滔,滔生江夏太守俟,俟生尚书左丞幼,幼生尚...[/QUOTE]
            [/P][P]“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史学界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个例子很好,很有说服力。如再有另一个相关墓志铭或史料出来,这段传承就可定案了。但改谱还不具备充分条件。谱是一个系统,对于牵一发动全身或伤及无辜的错,必须将“无辜”安排的合理。这就是谱中知错没改的一种原因吧。谱中错分两种“点”和“面”。现代谱也是如此,名讳、小转等错随时修正是可行的。而传承错误起码牵连两家了,要改动就必须有两家都认可的相关证据才可改动了。新谱出版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修正的基础平台(普及度最高的全谱),打开了续修改错的时间和空间。一个由热心“孔子世家谱”研究的组织权威机构应该应运而生了吧?这样会提高研究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吧。[/P]
            个人信息:曾任续修机构"计算机数字化总监"(详见世家谱卷首续修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1562 seconds with 10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