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1
    • 积分1799
    • 经验31902
    • 文章1270
    • 注册2005-11-22
    [转帖]香港人的劳动观
         日期:2007-11-30 作者:李大伟 来源:新民晚报

      [U] (11月我转帖过李大伟《两种婚姻观》,和今天转帖的文章一样,都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李先生的文章观点鲜明,一针见血,语言亦庄亦谐,幽默风趣,很有看头。但为了不“棍打一大片”,引起外地反感,李先生往往拿上海人说事。其实两文中评论的现象,在中国个地是个普遍现象。)[/U]

      香港与上海惊人的相似:都是海港城市,都是商业都市,都是金融城市,都是人口密集城市,大多数居民都属工薪阶层(即非资本家),但两地的工薪阶层却有些不同。

      香港三分之一租赁公寓,三分之一租赁政府廉租房,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拥有私宅,也就是说,香港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没有产权房,他们肯定是工薪阶层。上海则相反,上海户口的工薪阶层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私房,其中包括政府等于白送的“售后公房”,还有一定比例的工薪阶层拥有两套以上房子,在香港人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奢侈。

      对大城市居民而言,房产是最大的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的工薪阶层是“无产者”,上海的工薪阶层是“有产者”。 在香港,难见乞讨者,即使乞讨,也非香港本地人。香港社会的价值观依然如故:勤奋、自立。香港菜场里可以看见七十多岁的阿婆仍然在卖葱姜,香港也有救济金,但很多人不去领,宁愿到街上去拖“纸皮”——回收垃圾。香港人坚信:趁做得动的时候拼命做,到做不动的时候不求人。

       对待职业,香港人没有贵贱之分。 香港餐饮业的服务员大都是四十左右的壮年男子,穿着黑西装,走前跑后招呼客人,不时地前来问讯。在上海,这个行当都是外地女孩,上海人嫌它低档。我在铜锣湾的太湖酒家,宴请在那里读书的同学儿子。我请侍者代我点菜,吃到一半,我又补点了一个清蒸鱼,侍者马上跑过来,询问是否他点的菜不合口味?好像客人不如意是自己的过失,这就叫责任、敢担当。我说干炸的鱼口味很好,但我更习惯带汤汁的鱼。“噢。”他才如释重负。 在上海,服务员只是端菜的,不是服务的,哪管你喜欢不喜欢。在上海人嘴里,挂着一句话:“对得起这份工资。”还有一句话:“不做饿死,做做气死。”前者是敷衍,后者是厌恶。所以,低保出台后,某些上海人不再上班,呆在家里搓麻将,四十几岁的女人在公园跳舞。在香港,这个年龄的女人不可能闲着,否则要被左邻右舍讥笑。上海人喜欢上海女人做保姆,因为生活习性相同,知根知底放心,如果是月嫂,工资在三千五左右。“做娘姨?有空!”上海女人宁愿在家拿五六百左右的低保。在上海,上海籍阿姨是稀缺资源。

      上海的工薪阶层好像开始轻视劳动了,因此拼命“压迫”孩子读书考大学,毕业了,进大公司,坐写字楼,戴领带,喝咖啡,风不吹,雨不淋,日不晒。“不要像你爹娘无文凭、无出息、吃苦头。”千方百计要摆脱体力劳动。许多次学生的理想职业调查,第一做老板、经理、厂长,也有当医生、律师,再次当科学家、教师的,就是没有做工人的。20世纪90年代上海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好男当老板,好女不上班,戆男戆女翻三班。”今天翻三班的已经是外地农民工,但麻将室里“上夜班”的多是上海人。有些劳动者的武功已经废掉了。

       现在上海,每家每户要求孩子读大学,哪怕“砸锅卖铁”,根本不讲投资回报率,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这些年来,膨胀最快的是大学,萎缩最大的是工厂,结果供大于求,博士做本科的事,杀鸡操牛刀,对社会、对家庭都是极大的浪费。在香港,本科毕业了,绝大多数都去工作。尽快减轻家庭负担是香港工薪子女的共识,没有什么考研大军。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工作也是学习。”这是香港人的共识;“工作就是消耗。”这是上海人的偏见。

       有位记者到厂里采访船王包玉刚,走过车间,问穿着吊带蓝布工装的姑娘:“包先生的办公室在哪里?”姑娘指给他看,采访结束时,记者忽然想起包玉刚有个女儿刚从国外名牌大学毕业回来,想见见,原来就是那个穿工装的姑娘。

      在香港人眼里,劳动光荣。 我欣赏香港人的“保守”,因为“保守”,才守住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香港人的口头禅:“手停口停”;确信:勤劳、自立,做自己的主人。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浙江慈溪派安徽寿县支  兴实公后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劳动光荣”教育,可是现在劳动者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政府的教育导向也是如此,铺天盖地的是大学城,而职业技能教育却萎缩了。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584
        • 经验9060
        • 文章605
        • 注册2007-09-26
        这文章写的太好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