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67
    • 经验2334
    • 文章92
    • 注册2006-02-24
    转帖端木立夫的文章8
    1 费孝通先生:我希望新一代中出现几个懂得当“孔子”的人。  
     转帖:《推己及人》费孝通

    <<孔林片思>>摘录




    这次到了孔庙我才更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对人的研究早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孔子讲“仁”就是讲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孔子家族现在已经到了七十六代了,这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多么长的持续性!“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要破坏孔庙,群众不让,被保护了下来。为什么老百姓要保护它?说明它代表着一个东西,代表着中国人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人关心人与人如何共处的问题。

     

    海湾战争之后人们已经注意到战争造成了环境污染,认识到了人与地球的关系。这是生态问题。地球上是否还能养活这么多的人,现在已经成了大家不能不关心的问题了。这是人与地的生态关系,但最终还是要牵连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反映在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国与国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这本是第一位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很好地提出来研究,看来人类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足够的觉醒。

     

    …<梁漱溟先生>把世界文化分成三种模式,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这三种文化造就了三种人生态度:西方人注重物质外界,力图改变环境,满足生活的物质需要;中国人不尚争斗,力谋人与人之间友爱共处,遂生乐业;印度人则纠缠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永远调协不了的矛盾里。西方人讲了科学,促进了生产,发展生产力。这是好的,但还有一面,就是这种态度即可活人又可杀人,他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应当怎样相处。

     

    我们中国人讲人与人的相处讲了三千年了,忽略了人与物的关系,经济落后了,但是从全世界看,人与人相处问题却越来越重要了。人类应当及早有所自觉,既要充分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更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才能共同生存下去。现在南北关系是很不合理的,第三世界中的中国,人口就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发达国家的同样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资源。这样的世界上人与人怎么能和平相处下去呢?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危险的世纪!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如何进一步研究,也值得考虑。

     

    我从三十年代开始研究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来解决中国的贫困的问题。物质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还属于人同地的关系,我称之为生态的层次。劳动力对于财富的占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我个人的研究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跨出这个层次。现在走到小康的路子是已经清楚了,我已认识到必须及时多想想小康之后我们的路子应当怎样走下去。小康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人与人的关系的变化,进到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这个层次应当高于生态关系。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的名词,称之为人的心态关系。心态研究必然会跟着生态研究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

     

    生态和心态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常说共存共荣,共存是生态,共荣是心态。共存不一定共荣,因为共存固然是共荣的条件,但不等于共荣。

     

    人们心态正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关系及其变化由谁来研究?目前,文艺界正的接触这个问题,作家们用小说的体裁来表现人们的心态,但还没有上升到科学化的程度。怎样上升到科学化?弗洛伊德作出了尝试,但他却从“病态”来研究人的心态,这是从反面来探索的路子。我们需要从正面来研究,谁来研究?过去是孔夫子。他从正面入手研究心态,落入了封建人伦关系而拔不出来,邮导食龇⒍挥心艹较质怠K谋尘笆谴呵镎焦贝鞘侵泄糯恼焦贝O衷谑澜缯诮胍桓鋈蛐缘恼焦贝且桓龈蠊婺5恼焦贝馐贝诤艋阶判碌目鬃樱桓霰瓤鬃有幕掣拇笫直省?nbsp;

     

     我们这个时代,冲突倍出,海湾战争背后有宗教、民族的冲突,东欧和原苏联都在发生民族斗争,炮火不断。这是当前的历史史实,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个生态失调,而已暴露出严重的心态矛盾。我在孔林里反复地思考,看来当前人类正需要一个新时代的孔子。新的孔子必须是不仅懂得本民族,同时又懂得其他民族、宗教的人。他要从高一层的心态关系去理解民族与民族、宗教和宗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目前导致大混乱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充分反映了一个心态失调的局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觉。考虑到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今后必须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能不为已不能再关门自扫门前雪的人们,找出一条共同生活下去的出路。这使我急切盼望新时代的孔子的出现。看来我自己是见不到这个新的孔子了,但是我希望在新的未来的一代人中能出生一个这样的孔子,它将通过科学、联系实际,为全人类共同生存下去寻找一个办法。

     

    这个孔子需要培养,我们应当学会培养孔子。要创造一个环境、一种气氛。这个时代在思想上理论上必然会有很大的争论,在争论中才能筛选出人类能共同接受的认识。在这种共识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人应当有一份。各国都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家,中国人口这么多,应当在世界的思想之林有所表现。我在宜兴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说过:中国是了不起的,中国的土地养育五十个世纪的人,五十个世纪一共养活了多少人?现在活着的有十一亿,还要盼望它再养活五十个世纪的人。这不是值得研究的奇迹吗?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这么长的时间里,我们中国人没有停止过创造和发展;有实践,有经验,我们应当好好地去总结,去认识几百代中国人的经历,为二十一世纪做出贡献。

     

    这些都是我坐在车上穿行孔林时飘忽的片片思绪。我想到我对人的研究花费一生的岁月,现在才认识到对人类研究看来已从生态的层次进入了心态的层次了。但在这方面,我还能做出什么成就呢?泰山十八盘,我只能望而兴叹了。

     

    北大社会学的同志认为人类社会学的发展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与实际相结合,这都很对,但要落实,必须具体化,要善于研究发生在周围的变化。许多东西在我们的周围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却往往没有感觉到。只有紧紧抓住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抓住问题不放,追根究底,才能悟出一些道理来。

     

    北大社会学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大家在这小小的园地中做了许多工作。我希望经过努力,在我们的新一代中出现几个懂得当“孔子”的人。

     

    <1992年6月21日>

     



     

     
     
     
     作者: 端木立夫  2006-3-12 07:30   回复此发言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