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执事
    • 财富2
    • 积分1877
    • 经验23915
    • 文章1118
    • 注册2006-02-2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子贡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子贡
                                         吴蔚


       旧时,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八个大字。
      这陶朱指的是春秋时的范蠡,吴越争霸时,范蠡为越国大将军。吴国被灭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致富,被称为陶朱公。据说范蠡离开越国时还带走了那位传奇美女西施,二人一起在五湖逍遥快活。

      端木指的是端木赐,也是春秋时期人。端木赐是他的名字,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字——子贡。子贡不但是孔子的杰出弟子,而且经商有成,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从许多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商人确实应该视子贡为榜样。不过,该学习的不仅是子贡的经商才能,还有他博学的知识与仁爱的品德。

      子贡,春秋末卫国黎(今河南省浚县)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小孔子三十一岁,“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不但利口巧辞,善于外交,而且才思敏捷,因此也颇为自负。最早子贡心气很高,自认为一定能超过孔子。据东汉思想家王充在所撰《论衡·讲瑞篇》中记载,子贡拜孔子为师一年后,认为自己已经比孔子强了;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到后来,把孔子比作日月,“不可及”,“无得而逾”。当后来有人认为子贡比孔子高明时,子贡立即就加以否定,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肓人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

      子贡心怀大志,有强烈的从政志向,他关心治国之方略,经常问政于孔子。《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以子贡为最多。孔子非常欣赏子贡,曾多次称赞他,说他能够做到“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赐之敏贤于丘也”(《说苑·杂言》),并把他比之为尊贵的“瑚琏”(宗庙之贵器)。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被认为有影响力的却只有子贡、颜回等少数几位,由此可见子贡的才学在众弟子中确实是出列拔萃的。

      子贡在孔门中事迹颇多。他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拜师孔子后,因思路敏捷,博学强记,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有一次,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游千戎山,孔子让他们谈各自的志向。子贡说他愿游说两国之间,不动干戈使两国相亲如兄弟。孔子大为称奇,称子贡为“辩士”。

      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及其弟子们在陈国绝粮,子贡奉命说服楚昭王迎孔子等人楚,使师生脱离危境。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吴向鲁征牛、羊、猪各百头,吴要求鲁国季康去会盟。季康子派子贡前往说服吴人。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吴胜齐,吴王赐给鲁国叔孙氏甲、剑等,叔孙氏不知如何答谢。子贡出面,圆满完成了这一外交任务。
      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鲁、卫等国君会见吴人,吴人扣留卫侯。子贡说服吴太宰,使卫侯获释。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齐、鲁会盟,子贡说服齐国返归原属于鲁国所有的“成”地。
      子贡的外交成就受到楚昭王、季康子等人的赞赏。他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处事考虑周到,左右逢源,办事通达,所以,无论是经商还是外交,都很容易取得成功。

      《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子贡赎人”的故事。当时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一个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因此拒绝了国家赔偿给他的赎金。
      孔子知道了,批评子贡说:“端木赐(子贡的名字),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抵偿你的赎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你不拿国家抵偿的赎金,就破坏了鲁国的那条代偿赎金的好法律。”
      孔子认为,大多数人没有子贡这么雄厚的财力,无法不在乎这笔赎金,因为如果白白付出这笔赎金,他自己的生活就可能受到重大影响。而如果不能取回自己代付的赎金,那么即便看到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有机会救同胞出火坑,大多数人也会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甚至于,即便有人有这个经济实力,不仅有机会,而且有能力付出赎金而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由于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如此之高的道德水准,因此他也会因为付出赎金后无法收回,而放弃为本国同胞赎身。

      另一件事恰恰相反。孔子的另一高徒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听了十分高兴,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这两个故事因为涉及到法律和道德,曾引起后世诸多讨论,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多说。但子贡富有却是不争的实施,所以才能视赎金如无物。孔子一行周游列国时,基本上是依靠子贡提供的经济资助。

      据说子贡武艺高强,端木也成为世代相传的武林世家,这在许多传奇小说中都有演绎。二月河在他的历史小说《雍正》中曾经讲到:办差的李卫遇到了麻烦,就是端木赐的后人出手相救。
      子贡还被认为是纵横家的鼻祖。鲁哀公时,齐国田常打算攻打鲁国鲁。孔子知道后,对弟子们说,“鲁是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等请行,孔子都没有答应。唯独子贡请行,孔子答应了。子贡到齐后,说服田常,又由齐到吴,见吴王夫差,到越见越王勾践,再至吴、到晋。子贡于所到之处,各说其当政者以利害,打动了他们的心里,从而导致当政者改变了计划。子贡也因此而改变了各国的形势,缓解了鲁国的危机,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史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详见笔者另一篇文章。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前来致哀,子贡批评说:“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的其他弟子为孔子守墓三年,然后离去,各奔前程,唯独子贡守墓长达六年之久。
      子贡晚年居齐,直至终老。

      史称: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收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后世一般认为,孔子之名声之所以能传扬天下,得力于子贡的宣扬。
      东汉石画像中有《孔子见老子图》,孔门众多弟子,注名者不多,子贡是注名者之一。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以子贡配祀孔子。唐朝玄宗时,追封子贡为“黎侯”;北宋真宗时,又追封子贡为“黎阳公”,后又改称“黎公”。清代皇帝封其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端木繁君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