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3
    • 经验40
    • 文章7
    • 注册2008-11-03
    贡姓溯源
    人的姓,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姓则不过是早期母系社会部落之间划分的一个代号。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绎史》曰:“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故“姓”字以女为首的字偏傍而加“生”字组成姓字。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人群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为了加以划分、区别族群,以族群命名的姓就产生了出来。族群一多,“姓”的代号也就多了起来,但是人与人之间仅有姓的代号还不能完全区分关系,后来在族群人中间或是部落内部,为了彼此之间相互区别,又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就是“名”。姓和名两部分相加,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人的外貌形象和性格特征。说起姓,就会使人联想到“氏”,也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姓氏”。姓与氏之间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属性不同,“姓”是表示族群或是一个人的血统传承来源而言的,而“氏”则是姓的子孙的血统分支和发展,所以姓氏则是一个家族的符号或代名词。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姓”与“名”加“字”号,三个部分组成为一个人完整的姓名字。但是三者之间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人生下来,除了有姓的血统标志外,不久取名,长大后才能确定个人的字号。“名”和“字”两者相连才能构成一个人的代号,成为完整的名字。“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赏个人德行的。所以古人大多数是因名而取字。另外,古人除了有姓和名、字外,还取号名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号是名和字之外对人的尊称和美称,有号名的人多数是圣贤雅士。 西周春秋时期,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此后便有人以公子、公孙为姓。贡姓起源于“端木”复姓。据《史记》载:“端木系出黄帝”。黄帝生二子,长子为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封于熊。附沮生穴熊,其后代中微,弗能记其传。至二十余世后有鬻熊,仕于周,曾是周文王和武王的老师。鬻熊生熊丽、端木二子。端木生典,典即以父名为姓焉,端木典成为端木氏的得姓之始祖。其后,端木几世断记,先祖都是周朝士大夫。西周末(平王时),端木典后裔端木舒,智勇绝伦,仕于周,隨平王东迁。端木舒生彻,彻生缄,缄生适,适生迟,迟为周大夫。迟生容,容生宿,宿生广单,卫国君卫献公聘广单为客卿。自此,端木氏迁居卫国,居河南浚县。端木广单生子伾,子伾生巨,巨仕卫灵公,履中蹈和,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氏人口繁衍缓慢,从端木典到端木巨,大都是单传,身为富商贵族的端木巨很为家族延续忧愁,四十多岁时娶卫国蘧伯玉大夫之女蘧氏为妻。蘧氏天性贤良,仁慈待人,貌美端庄。婚后怀孕,蘧氏动静益慎,目不邪视,必敬必洁,得梦神赐以宝玉。公元前520年(卫灵公十五年)春天,一日蘧氏分娩生子,端木巨在得子第九天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喜庆仪式,府邸华舆云集,高朋满座,连卫国君卫灵公都派宫使送来贺札和贺礼,礼为凤麟玉佩,喻凤毛麟角之意。端木巨和夫人蘧氏为感谢纪念国君送礼盛事,两人商定,为儿子取名“赐”,后取字号为“子贡”(另字子赣),名意是神赐贵子,寄希望儿子长大后要为国尽忠,为民献力!     公元前503年,子贡十八岁。越国和吴国交战,越国国王勾允常的夫人北子极力劝阻,认为“两国之间你杀我伐,这样下去,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何时才有宁日?”勾允常那里肯听夫人之话。他说:“作为一国之君,就要有所作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你别无选择地要以武力保卫自己,壮大自己。不这样,就会被强吴或别的国家吞没。眼下,伺机打击吴国,削弱其锐势,才能站稳南国。然后,审时度势,图谋中原。”北子为安全计,就托付来越国做买卖的商人端木巨,将女儿勾嬛带给她的姐姐——卫国卫灵公夫人南子照管一段时间。勾嬛就这样到了卫国。果然不出勾允常的夫人北子所料,在勾嬛离开越国不到两个月,吴国举兵伐越,一直打到越国都城,越国几乎陷于灭顶之灾。越国公主勾嬛沦落异邦卫国。当年三月初六日,十八岁的子贡在卫国淇水岸边结识了越国国王勾允常的女儿勾環,两人产生了爱情。后来与她结为夫妻,生一子名炅,炅生叔,叔生圻,圻生静,静生乿,乿生坚,坚生煐,煐生肇。 子贡的外祖父蘧伯玉为卫国四朝元老(殇公、献公、襄公、灵公),为人宽厚慈惠,仁德高洁,朝臣威望很高,他又和孔子结为好友。蘧伯玉为将外甥子贡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十八岁的子贡,刚与勾嬛认识不久,就怀揣着外祖父蘧伯玉写给孔子的书札,拜孔子为师。子贡天资聪慧,学业勤恳,思路敏捷,利口巧辩,善于外交,深得孔子的赏识,成为孔子教授三千子弟中的得意门生。古人称孔门七十二贤,子贡名列颜回、子路后为第三位。子贡不仅尊敬孔子,而且还为孔子周游列国资助了大量资金,为宣传孔子出名、进行礼教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子贡为官时,在进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礼,能够做到“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最后“相亲如兄弟”,后仕鲁国和卫国相,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子贡”出了名,他成为历史上一个名人。晚年居住齐国,卒于齐国齐平公二十五年(公元前456年),享年64岁。卒后封为黎阳侯。 我国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两个历史阶段,历史上总简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历史发展延伸至战国时期,东周宗主国下辖的秦、韩、魏、楚、燕、赵、齐七个邦国纷争,公元前256年东周宗主国灭亡。35年后,从公元前230年起至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秦国先后吞并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秦王赢政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为是中国第一个“开国皇帝”,所以称谓“秦始皇”。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大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实行暴政,不讲仁政。为了控制百姓的文化思想,除了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和植树的书籍保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的书一律焚毁,违令者杀!并禁止办私学。稍有不赞同他施行暴政的人,就要杀戳!秦王赢政当皇帝的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卢生和侯生私下里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结果被秦始皇知道后,即派人追缉,卢生、侯生被迫逃亡,秦始皇大怒,将有牵连的460多个儒生一下子全部坑杀于咸阳。接着又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地血腥坑杀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河南浚县县城端木子贡家原是儒教世家,后裔子孙比较“尊儒重教”,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也就成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重灾区。端木子贡后裔9世孙端木肇和端木熙、端木武等均是儒生,为了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乱的杀戳,均举家躲避迁徙山东琅邪郡居住。 端木氏家族为什么向山东逃命?因为山东曲阜是端木子贡春秋时在鲁国拜孔子为师和任过国相的地方。子贡老祖宗在那里施教、宣传孔子思想,诚民较多;拜官时,为民请命,有一定的郡民基础;经商时,“家累千金”,对鲁国老百姓做了不少善事,口碑较好。端木子贡的后代落难躲避此地,礼仪之邦的原鲁国郡民那有不问不帮之理!另外山东群山多,便于躲避隐藏,官兵难以查找。 端木肇和端木熙、端木武等逃到山东琅琊郡(今为山东诸城市)后,端木肇改姓木,端木熙改姓赣,端木武改姓贡。端木氏家族的其他儒生,也逃避迁徙山东各自寻地躲藏,去端木改姓“端”、“沐”,甚至还有依附傍姓改姓为“章”、“林”。忽然一夜之间,端木氏族由一姓变为 “端、木、沐、赣、贡、章、林” 七个姓。但是端木氏族后裔不管如何改姓,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老祖宗,改姓的游戏规则范围取之老祖宗的一字或一边傍,都没有离开老祖宗端木赐字子贡(赣)的姓名及字号,仅是在姓名和字号上做文章,万变不离其“宗”,血脉仍是纯正一统的!西汉初,一些改“端”、“木”姓的人,一部分迁回原籍,重新恢复“端木”复姓;贡姓未变,一直延续至今,端木武故是贡姓的一世祖。所以说,贡姓也是从端木姓氏血脉中派生出来的,尽管姓氏叫法不同,但根脉都是溯源于黎阳世家。这就是“贡”姓为什么从“端木”复姓中演变而来的原由。 随着二千二百二十一年多的历史变迁,一部分贡姓仍在山东琅琊等地扎根。另一部分贡姓由山东陆续返迁回河北广平郡鸡泽县和河南长垣县等地落户。河南省长垣县城北贡祖文一家,就是一支贡姓老祖宗从山东返迁回来的,据传说原居住河南长垣县城北贡姓者,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间,与金人相战,兵荒马乱中散失,该地已无姓贡者。 据目前调查考证:形成贡氏望族的,有山东琅琊(今为山东诸城市)贡姓发源地;贡姓后裔陆陆续续返迁到河北的鸡泽县和河南的汤阴、长垣县等地落户;有贡氏后裔历代仕官到江苏丹阳、安徽宣城、浙江金华、江西铅山等地;后来又有这几个贡姓望族中分迁出去到全国各地落户,渐成各地望族,甚至迁徙海外落户的均有。 贡姓氏族的演变发展,人才辈出。汉代有禹公,仕谏议大夫,朝位列三公;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朝﹝公元955年﹞有强公,仕水军运粮点检,累官光禄殿工部尚书,封越国公;宋代朝为吏部尚书的昌京公,仕宋与岳王武穆扈从南迁、协志恢复的秣陵关总镇使名将祖文公;元代颇有影响的名学者奎公,朝为户部尚书的师泰公,史学家师道公和谊公;尚有明代大学士宗本公;清代翰林出任知府、布政使璜公等等。这些先祖为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给世人留下了美名。 寄希望贡氏后裔的有识之士,携起手来多关心一下自己的氏族发展状况,多搜集一下古今贡氏的名人,多宣传、多发扬贡氏的高风亮节,将贡氏的雄风世世代代振作下去,激发出更多的贡氏人成才!     撰文者:贡义林     2007年6月26日
    孔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