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宗亲网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遥念先人圣贤在 遍地兰花寄追思
    [P][P][P][P][P][ALIGN=center][SIZE=4][B]遥念先人圣贤在 遍地兰花寄追思[/B][/SIZE][/ALIGN][/P][P][/P][P][/P][P][/P][P][/P][P][P][P][P][P][ALIGN=center][SIZE=3]——2014年清明山东曲阜祭扫圣墓拾絮
    文/孔德秋   图/孔建国   编辑/孔卫东[/SIZE][/ALIGN][/P][P][/P][P][/P][P][/P][P][/P][P][SIZE=3][/SIZE][/P][P][SIZE=3][B]编者按:[/B]2014年4月5日(孔历2565年)清明,来自全国各地的孔子后裔300多人在山东曲阜参加了祭扫圣墓活动。此次活动由孔子后裔自发组织,在曲阜孔林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表达了他们对先祖孔子的崇敬和追思。[/SIZE][/P][P]
    [SIZE=3][B] 圣脉久衍:千年不衰的亲情[/B][/SIZE][/P][P][SIZE=3]   2014年的清明,和熙的阳光透过千年古柏斜照在曲阜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土地上,站在这里,人的思绪会潜意识地沿着道道“光路”穿过时空隧道去追思虽远犹近的先人。
        上午10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孔子后裔陆续聚集在万古长春坊前。河南、甘肃、江苏、河北等地代表300多人,万古长春坊前一时热闹起来。
    [upload=17494,0]1.jpg[/upload][/SIZE][/P][P][SIZE=3]  “万古长春”这几个楷书红字经过文革破坏早已没有了原先的样子,但从残留的部分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它曾经的隽秀大气和端庄。
       “你是哪个辈,哪个户哪个支派的?什么时候从老家外迁的……”“孔”姓和“辈份”让未曾谋面的孔子后裔相见恨晚,割舍不断的“一家人亲情”在横溢流淌。
    来自江苏的孔子后裔统一身着汉服深衣,让人感到圣人后裔,古风犹存。据江苏孔强卫宗亲说,他们 “习礼”已经多年了,尊孔始于汉,汉服祭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兴起,他们每年都要在南京夫子庙举办盛大祭孔活动。今年他们带着江苏的孔子后裔着汉服来曲阜祭扫圣墓表达江苏孔家后人对先祖深深的追思。
    辈份最大的是来自甘肃的一位昭字辈的70多岁的老人,他说,从记事时起,就知道祖先是孔子,也知道有辈份和家谱,今年是第一次到曲阜朝圣祭祖,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了却了平生的愿望。
       “先出右腿半步,然后屈左腿左膝先着地……”在万古长春坊前,孔家族人代表讲解示范了祭祖礼仪,那神态庄重肃穆,那动作有板有眼,让人心灵回归。
        这些年,经过岁月的侵蚀,很多年轻人早已不知祭礼原来的模样,好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代只是睡了一会儿。如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套礼仪的份量,并纷纷效礼。
         按惯例,来祭扫圣墓的孔家人合影留念,万古长春坊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孔家人对圣祖的怀念和追思。[/SIZE][/P][P][SIZE=3] [B]祭孔典礼:穿越时空的音律[/B][/SIZE][/P][P][SIZE=3] 从万古长春坊出发,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经过两道“至圣林”门,穿过洙水桥和神道,来到孔子墓前,众人站位列队肃立。
    兰香悠悠,古柏森森,孔子墓静静地矗立在孔林中间。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一块汉白玉石碑立于孔子墓前,碑前是汉代石香案,西侧是子贡庐墓处碑。
        据记载:前478年,即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按岁时祭祀,开祭孔先河。
    典乐声中,祭孔仪式正式开始。此次祭孔由曲阜市文旅局长孔德平主持,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祭。 [/SIZE][/P][P][SIZE=3][upload=17495,0]2.jpg[/upload]
        孔令玉代表孔子后裔在孔子墓前行祭孔仪式,盥洗、俯揖、叩头、上香、奠帛、读祝文、复位……一套仪程简单而隆重。
        之后,孔子后裔祭扫了二世祖孔鲤和三世祖孔伋墓。
        河南、甘肃、江苏、河北等代表分别敬献了花蓝,行了祭跪拜礼。
        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先圣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据介绍,祭孔释典仪式始于周,比祭孔还要久远。自祭孔始,此后的绵长岁月即使战争期间也照常进行。据记载:由于宋金战争,很多孔庙荒废,但祭孔活动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凡二仲月释奠,不敢废,期至,借屋行礼,或驿舍,或僧房,无有定处。
        经过一代又一代先贤智慧的雕琢和岁月体制文化的积淀,祭孔,不仅是孔家的家事,也是国之大典,更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份。
        仪仗香案,祭品花蓝,现代家祭没有太多的仪程,经过近代岁月的快速侵蚀,很少有人能知道祭孔典礼的具体细节。据说,如今的这套祭孔典礼,是经过很多人研习,并参考了韩国、台湾等地孔庙的祭孔仪式才确定规范下来的。
        一位繁字辈的孔子后裔带着清朝皇帝祭祀时用的斋戒牌,在孔子墓前鞠躬,叩头,一丝不苟。他说,过去祭祀前三日,主祭和与祭人员需要经过戒誓、沐浴、斋宿三道程序,由戒誓生悬戒牌,监祭管巡视,每道程序都有丰富的内容,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追思。
    [upload=17496,0]3.jpg[/upload] [/SIZE][/P][P][SIZE=3]   真没有想到,这块从海外拍来的小小牌子,承载了这么多的文化内涵。
        来自河南的孔令伟,这次带着60多岁父亲和几岁的儿子,祖孙三代来朝圣。
        来自甘肃的60多岁的孔家媳妇,独自一人很认真的扑在地上,叩头,行揖,那份执着和虔诚一如藏民一路跪拜在朝佛的路上。
        孔子墓前,挤满了不同口音,不同习俗,不同信仰的人,他们在这里以自己的方式追思、祷告、许愿……
        祭孔,的确是信仰的回归,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洗礼。
     
    [B] 百岁老人:念念不忘的愿望[/B][/SIZE][/P][P][SIZE=3] 在洙水桥牌坊北侧,我见到了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太太。
        老人家穿一身深色衣服,虽然很旧,但很整洁,一头稀疏的头发散乱地藏在黑色的旧式圆帽下,外面露着的几缕白发随风飘逸。 [/SIZE][/P][P][SIZE=3][upload=17497,0]4.jpg[/upload]
        虽然坐着轮椅,但红润的脸色依然在表达着老人家身板硬朗。她由亲人推着,早早就静静地等候在这里。望着满脸肃穆,井然有序,排着长队前来祭祖的孔家后人,眼里充满了浑浊的热泪。
        我赶紧拿起相机,将这一幕定格在了历史的年轮里。
        老人的孙子赶紧给我介绍:老人家是孔家媳妇(夫祥字辈),同时,拿出了老人的身份证,我认真的看了看:孔崔氏,生于1909年,家住山东省汶上县。
    我亲切地问了声:“奶奶好”!老人家虽然耳有点背,但隐若听到别人喊她“奶奶好”,脸上顿时乐开了花。
        世事沧桑。很多事情老人家都记不得了,和她聊家常,每年清明祭祖她记得犹清。虽然105岁了,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祭祖了,但她表示:希望年年来祭祖。
        据悉,90年代初,曲阜孔家人解放思想开始家祭,2004年曲阜市政府举办大型祭孔典礼,2008年,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为“仁者爱人,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祭孔大典揭幕。
        此后,年年举办的祭孔大典,宏大而庄重,孔子文化节也由此应运而生,礼仪之邦又重奏时代文化强音。[/SIZE][/P][P][SIZE=3]
    [B]结语:[/B][/SIZE][/P][P][SIZE=3][B] [/B]祭孔不仅是一场传统仪式的薪火相传,更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文化精神气的物化象征。
    大哉孔子!
        “道统常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与神。”这是清代雍正皇帝祭文庙诗。
        “同天并老道德文章圣人家,与国咸休富贵安荣公府弟。”这是明代首辅李东阳的评语。
        是的,孔子和儒家文化与天地同在,和日月共辉! [/SIZE][/P][P][SIZE=3][/P][/SIZE]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财富1
      • 积分1340
      • 经验9911
      • 文章1105
      • 注册2008-01-18
      拜读深受教育!谢谢![P]需要请教的是“[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据介绍,祭孔释典仪式始于周,比祭孔还要久远。[/SIZE][/BGCOLOR][/LINE-HEIGHT]”?[/P]
      令字辈。自90年从教以来倍感儒家经典之重要!03年志在圣城建立首家国学馆!教授读经典习礼仪,现与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合作,在论语碑苑已推广读经至今,欢迎诸位莅临指教!
      http://905492004.qzone.qq.com/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7
        • 经验1834
        • 文章30
        • 注册2014-05-05
        德秋像个教书先不像是记者,有功底[EM16]
        [ 此贴最后由孔银良在2014-5-7 19:16:16编辑过 ]
        1967年祖父授名德良 二百八十年前家住山东省曲阜县小终吉村 外迁先祖毓炆.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7
          • 经验1834
          • 文章30
          • 注册2014-05-05
          [P]
          [P]孔德秋*郑州 2014/5/8 19:00:34
          祭孔,特指孔子。
          那个时候没有特指。
          释典礼,是一种礼仪。
          释典仪式始于周以前。
          只指先贤。没有具体人。
          用释典礼祭孔。
          是一种规格。
          孔德秋*郑州 2014/5/8 19:02:07
          用释典礼祭孔,也称祭孔释典。
          祭孔,专指祭祀孔子这件事。
          [/P][/P]
          1967年祖父授名德良 二百八十年前家住山东省曲阜县小终吉村 外迁先祖毓炆.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总版主
          • 级别
            • 职务总执事
            • 财富1
            • 积分7367
            • 经验103783
            • 文章6291
            • 注册2003-09-18
            [P]释典是释奠的笔误。释奠礼是有牺牲、舞乐的祭祀典礼。[/P]
            谱名:孔祥东| 衢州派五支 子宣公后 |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angdong75    
            [url=http://weibo.com/u/1265953175?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265953175/00cb6534/1.png[/img][/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积分141
              • 经验3068
              • 文章127
              • 注册2006-05-26
              [EM51]
              珍惜真孔,天下一家。衢州派长支,克成公后。流寓长沙。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248
                • 经验998
                • 文章216
                • 注册2014-04-30
                [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祭孔不仅是一场传统仪式的薪火相传,更是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文化精神气的物化象征。 [/SIZE][/BGCOLOR][/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大哉孔子! [/SIZE][/BGCOLOR][/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    “道统常垂今与古,文明共仰圣与神。”这是清代雍正皇帝祭文庙诗。 [/SIZE][/BGCOLOR][/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    “同天并老道德文章圣人家,与国咸休富贵安荣公府弟。”这是明代首辅李东阳的评语。[/SIZE][/BGCOLOR][/LINE-HEIGHT]
                [LINE-HEIGHT=18px][BGCOLOR=rgb][SIZE=medium]    是的,孔子和儒家文化与天地同在,和日月共辉![/SIZE][/BGCOLOR][/LINE-HEIGHT]
                寻根问祖,追溯本源。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