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孔姓和我家中辈氏传承的认识

楼主
我对于孔姓和我家中辈氏传承的认识
    我姓孔,排辈“繁”,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裔孙。我的祖籍不在山东曲阜而在湖北浠水,是浠水孔氏七分兴誉公支派长房传谟公一支的后人。
    浠水,县名。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浠水下游。南北朝时期的宋在此设置了浠水左县,唐代改称蕲水,1933年更名为现在的浠水县。农产有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豆类、甘蔗、茶叶、油桐、蚕茧、乌桕等
    我们这一支在新疆,发展已有数十口之多了。我的父亲伯叔他们都是在新疆繁衍发展的第一代人,而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就将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了。
    在共和国成立不久的1959年5月,家族中排行第四的我本家大伯父孔庆杏和排行第七的二伯父孔庆俊,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支援边疆建设号召,随二十万湖北支边青年踏离乡土,来到了当时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综合通用机械厂工作。
    1964年春,在家族中排行第八的父亲孔庆润携祖母陈氏和两位伯母、两个堂兄举家迁到了乌鲁木齐现址。父亲和伯母们也相继工作于兵团综合通用机械厂。
    到了后来,企业分家,父亲和大伯母在新疆第三汽车配件厂工作,以后发展为现在的新疆专用汽车厂;大伯父、二伯父和二伯母工作的地方则发展为新疆第二橡胶厂,以后又发展为现在的新疆白云棉纺织厂。
    我的几个堂兄、堂姐还有我们家的姐弟三人都陆续出生在乌鲁木齐。
   

一、关于孔姓的发源
    古代人因为出生而赐姓,姓与氏又有别。夏商周三代的王,虽然分别被称为姒氏、子氏和姬氏,但他们其实都是五帝的后人,血亲相连。真正有姓有名则是以后的事了。
孔姓的发源,要上溯至五帝时期。相传轩辕黄帝有一子名玄嚣,位为天子期间,曾修太昊之法,史称少昊。少昊生蛟极,蛟极生帝喾,帝喾生契。
    契的儿子,就是商朝的开国帝君成汤。成汤的后世子孙皆为殷商王室的贵族。
    成汤的第十三代孙,叫帝乙。帝乙当了几十年帝王后,传位给了儿子辛。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纣王。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是帝乙的庶长子,周灭商后,微子被分封在宋国作了国君。
    微子死后,子孙相继继承了公爵爵位。到了第四代孙子宋闵公驾崩的时候,闵公的长子弗父何的爵位,被宋炀公篡夺。何有个弟弟叫鲋,打抱不平,在祭祖的时候杀了炀公,劝立哥哥继位,但何坚决不当国君,遂由鲋当了国君,史称历公。从此,何便成为宋国的臣子。
    到了后来,何的五世孙孔父嘉,也就是少昊的四十一代嫡长孙,作了宋殇公时期的大司马。
    孔父嘉,嘉是名,孔父是字,“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见于《史记》)因为没有姓,他的后人便用孔父嘉的字作姓了。从此也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孔姓。
    后来,孔父嘉被宋国另一个贵族华都杀害,他的儿子木金父便逃到了鲁国作大夫。
    这次变故的代价,就是从此失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孔木,字金父,史称肇圣王。他的儿子叫孔睪。
    孔睪,字夷父,史称裕圣王,也是在鲁国作大夫,他的儿子叫防叔。
    孔防叔,史称贻圣王,是鲁国的防邑大夫,他是孔子的曾祖父。
    孔子的祖父孔伯夏,史称昌圣王,也是鲁国的防邑大夫。
    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作了鲁国的陬邑大夫,史称启圣王。他的次子就是先祖孔子。

二、关于孔宗派支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子孙七代都是单传,直到第八代才有了支分派衍。
    如今,孔氏子孙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仅山东曲阜一地,孔姓人数不低于10万。
    散居于全国的孔姓以河北为最多,称“河西派”。
    河西派的始祖是唐代著名经学家、孔子三十一代嫡长孙之侄孔颖达。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唐时任文学馆学士太常公,太宗李世民去世后,陪葬昭陵。其家眷也迁往长安守墓。河西派由此发源。宋代时,河西派后人移居凉州,明初又迁往河间府,并在此分为八支,居住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孔宗派支当中,还有一支也十分有名,就是“南宗派”,又称“衢宗”。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攻陷曲阜,孔子四十八代嫡长孙、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偕三叔父孔若古护从高宗皇帝赵构,南渡长江,逃往新都临安(今杭州)。孔端友南渡后,其弟端操代守家庙。后,孔端友定居于衢州(辖境在今浙江西部的衢县、常山、江山、开化一带),另立衍圣公府,因为没有后嗣,由端操三子孔玠承袭了衍圣公爵位。后人逐渐繁衍于四川、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一带,称“南宗派”。与此同时,留居曲阜的孔端操长子孔璠后来也承袭了衍圣公爵位,南北并存分宗。后端友至洙经六世,因正嗣绝,南封始息,才得合宗。

三、关于孔姓在湖北的发源
    湖北的孔姓一派,是南宗派一支,需要说明的是,湖北孔姓并不是南宗派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这大概是与湖北孔姓这一支的发源之祖是四十七世祖孔若古第四个儿子的缘故,人丁和知名度远不如周边的几个省份。
    湖北孔姓的发源之祖,是衍圣公孔端友的堂弟、孔若古第四子孔端植。
    时值金宋连年交兵,交通被阻,担任奉直郎的孔端植,无法回到衢州,便滞留在两湖一带做官,后死于通城(今湖北通山一带)任所。其眷属在通城立家,湖北孔姓便有了源流。

四、关于孔姓在浠水的发源
    元末,罗田人徐寿辉利用白莲教组织起义,以红巾为号,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宪,年号治平。其所部陆续攻克湖广、江西北部,东及江浙,西至川陕,部众数十万。
    元至正年间,孔端植的玄孙孔源在任袁州(今江西萍乡、新余、万载一带)教授(学官名,掌管州县学校课试事务)。
    此时,徐寿辉领兵攻陷袁州,孔源与次子孔思胜为避兵乱,避于饶州府(今江西鄱阳),兵戈四起,孔源父子不能归于故园,死后葬在饶州。其子孔思胜随后再次迁往蕲州(今浠水、蕲春一带),成为浠水孔氏这一支派的发源。

五、关于谥封号和世袭爵位
    由于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孔子的谥封号很多:西汉平帝封“褒成宣尼公”,北魏时称“文圣尼父”,唐时称“圣人”,封为“文宣王”,元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以后又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时期,更进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启圣王、昌圣王、依圣王、裕圣王、肇圣王。
    随着对孔子谥封号的增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如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汉元帝封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候”,唐玄宗封三十五世孙孔王遂之为“文宣公”。
    宋仁宗始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世袭三品文官。至明代,升爵一品,列文臣之首。
    明清时期,衍圣公还被特许在皇宫御道和皇帝同行,可在紫禁城骑马,可陪同皇帝视察学务(即临雍)。
    衍圣公的爵位在1937年(即民国二十六年)被废除,改称“特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六、关于五十字行辈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50个字,是现通行于全国孔姓家族的行辈。前30个字,存于孔府诗礼堂上的乾隆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告示,为历代皇帝赐给孔府的字。
    后20字,由七十六世世袭衍圣公孔令贻所续,报经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并咨行全国各省市县孔姓子孙布告周知执行。
    按照孔家宗族旧例,凡是孔氏家族都要遵照上述行辈取名,如果有不依次序、随意取名的,都将不准入家谱。而且,颜、孟、曾的后裔也一律如此。

1楼
呵呵
了解了不少!!!
2楼
支持楼主的帖子,[FLY]顶一下![/FLY]
如果所有的分支(家谱或是族人)都能象楼主这样主动介绍自己的支派情况,对世家谱大修、详细统计孔氏族人的迁居、繁衍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3楼
说句实话 我现在对于分支了 什么的  知道的很少  
我们这里有个村子 叫 《山孔》 住的全部都是姓孔的  听我爸爸 说我
家是从那个村子出来的 现在我们全家有六七十人
4楼
   契的儿子,就是商朝的开国帝君成汤。成汤的后世子孙皆为殷商王室的贵族。

错的厉害.契的儿子,是昭明.契传13代到成汤.
5楼
庆亮叔批评的对,偶会注意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