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晋县支行唐分支

楼主
河北晋县支行唐分支
河北晋县支成立行唐分支孔子世族谱续修工作协会:

名誉会长:孔令仁

会    长:孔德平

副 会 长:孔德六、孔德林

 理    事:孔德泉、孔维忠、孔维谦、孔维民

秘    书:孔维仕

1楼
河北晋县支及行唐分支起源:
中兴祖分二十派时,第五十三代“淑 ”分为第十派,有七子;第五十四代“思永”为第五子,有三子;五十五代 克庄 为长子,迁至河北晋县,次子“克方”迁至河南考城,成为河南考城支,三子“克康”分做“西城户”(60户中第35户)。第七十一代“昭朗”由晋县迁入行唐县至今,本支在民国谱中编入第二集卷二十二《河北晋县支》。现行唐分支最大辈“今”字辈,最小辈为“钦”字辈。

不妥之外请指正!
2楼
孔子后裔迁入行唐的传说

    乾隆四十年(1776年),年方18岁的第七十一代孔子后裔孔昭朗,因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准备携妻外出逃荒。近亲孔家白兜(谐音)老奶奶见其小两口可怜,便为他们蒸了一锅糟糠饼子当干粮。小两口推着独轮车离开河北晋县,踏上逃荒之路。
    他们走着走着,遇一仙人卜卦,便上前问道:“何处可以谋生?”答曰:“西北方向,有一甜村!”又问:“甜村何处?”。答曰:“车上树、牛上房,之处便是!”昭朗虽不太明白,但还是朝着西北方向而去。
    几天后,他们到达行唐,夜里住在了西关马神庙内。第二天早上,昭朗出庙门向西而行。只见前面河滩上有一个集市,近处开着几家店铺。
    昭朗边走边看。这时,从店铺房顶上传来几声牛叫。只见房顶上走着两头牛;再看远处,一棵枣树上挂着一架纺车。“车上树,牛上房”,昭朗急忙上前问:“此为何地?”答曰:“行唐!”昭朗想,“唐(糖)”岂不是甜,此地莫非就是仙人所说的“甜村”。于是,便安顿下来。
    “车上树”原来是卖纺车的为了招揽生意,将纺车挂在了树上;“牛上房”是河岸与河内店铺房顶同高,牛走在堤岸像走在房顶上。
    几天后,有位老太太见昭朗忠实憨厚,便将其介绍给南方来的一杂货铺掌柜那里去做工。掌柜答应了,对他说:“做工可以,没工钱,只管饭。”昭朗干了一段后,掌柜见其本份可靠,便赊了一些糖果让其摆了个糖床(地摊)。后来,掌柜的看他做生意分文不贪、忠诚善良,就试着带他去进货、送货,慢慢地开始让他独自去跑业务。
    一年后,掌柜一家说要回南方老家看看,让昭朗自己打理店铺。掌柜走后,原来一些赊账的客户来还钱,昭朗都不知道是那里的赊欠,不知能否收下,他们却说:“老掌柜临走有交待,直接交给你管就行。”
    后来,老掌柜再也没有回来过。昭朗就在行唐安家立业,其后生子六人建起了西关孔家院老六门。
3楼
行唐县孔子后裔情况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行唐孔氏参与了山东曲阜《孔子世家谱》的续修,续入男丁69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谱时,行唐未参加续修,入谱仍为69人,编进《孔子世家谱》第二集卷二十二。
    此次《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行唐族人:孔德平、孔德明、孔维杰、孔维忠、孔维仕、孔维宇六人进行了赞助。历时月余,已报上东济南市续修办接续成功,续入男丁244人。
    现行唐县孔子后裔约400余人,主要分布在西关村、张家霍村、东街村;最大为第七十六代“令”字辈,最小为第八十一代“钦”字辈。
4楼

民国谱基本情况
    全谱成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由孔德成任总裁,参加工作人员60余人,历时7年而成。分四集,108卷,总计154册,4600余页,续入后裔从乾隆年间的10万余人增至56万人,在世男丁20万人,其主要内容如下:
    卷首:列有序、又序、旧序、职名、卷次目录、事宜、凡例,六十户及各支派捐输总数,颁谱部数,姓源,宗派总论,圣祖至四十二代图,中兴祖至分二十派图,二十派至分六十户图,嫡裔考,嫡宗图及南宗图,伪孔辨,内院真孔图与外院伪孔图等。
    初集:以始祖孔子为卷一,中兴祖至分户为卷二,卷三至卷六十二为自大宗户次第分为六十户,每户一卷,共62卷。到1937年六十户共存男丁82782人。
    二集:为中兴祖后支派,包括南宗在内共三十四支派,分布全国各省县,以始迁地为支派名,共34卷。其中卷二十二为河北晋县支。到1937年中兴祖后支派共存男丁32811人。
    三集:为中兴祖前支派,共十派10卷。到1937年中兴祖前支派共存男丁64039人。
    四集:为上代失叙各支,分布范围更广,多达77处,共2卷。其中:卷一收入三十五处,卷二收入四十二处。
    出版后记。
5楼
庆亮宗亲你好,请把第二集卷二十二发给我行吗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