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兖州教案

楼主
[转帖]兖州教案
[P]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传教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传教士们在洋枪大炮的庇护下,纷纷来到中国。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和异质文化之间的强烈碰撞,造成了很多剧烈的冲突。兖州教案就是当时有相当影响的一个事件。[/P][P]  兖州是山东南部的行政中心。孔子故里曲阜和孟子故里邹县都属它的辖区之内,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较深,因此这里的绅民对洋教最为反感仇视。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外国人的教堂已经遍布于山东各地时,兖州城内还是空白。当时法国天主教芳济会把山东分为三个教区,济南和烟台分别建有北境和东境的总堂,南境的总堂拟设在兖州,因当地绅民的抵制,只好暂时设在阳谷。但这更加剌激了外国传教士,他们知道,兖州这个地方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不是耶路撒冷和麦加,但享有圣地的声誉。”天主教能在这里扎根,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他们把在兖州建教堂,当成“一开始就既定的主要目标。”光绪五年(1879),德国传教士安治泰来到鲁南。他的活动受到强烈的抵制,甚至被身上抹满粪便,用绳子拴了游街,或者打得半死。但尽管百姓强烈反对,天主教势力在几年后还是有了很大发展,兖州有了受洗的教徒。安治泰也因其出色工作被升为主教。他更加野心勃勃,曾在报上发表文章,说要在兖州建一座大教堂,还要建一所大学。[/P][P]  光绪十二年(1886)的农历中秋节前,安治泰秘密地买下了兖州城内的一处宅院,准备作为他传教活动基地。但此事很快被人们发现了。于是兖州百姓在汤诰等人领导下,掀起了反洋教的风潮。[/P][P]  汤诰,字仁甫,是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科的拔贡。史称他“性英敏精干,多智略,幼嗜读,善书法,留心经世之学。”咸丰年间太平军北伐和捻军过境时,兵慌马乱,又逢饥懂,他曾参与赈济、办团练等公共事务,“悉心筹划,有条不紊,与其事者前后凡十余年,官民翕然称之”,是个相当有组织能力和办事才干的人,当时他任八旗官学汉教习。[/P][P]  汤诰和士绅范宝真等人一起,组织兖州的百姓,书写张贴了很多反教揭贴(传单),号召“阖郡乡谊同伸大义”,“斩杀汉奸以清内乱,驱逐洋教以靖外忧”。又号召城内的居民不要卖给洋人房屋土地和食物,不要给洋人做仆役;洋人有胆敢进城者,要立刻驱逐出境,并捉其眼随的汉奸,甚至扬言将其割耳、断手。在这样的宣传鼓动下,百姓们同仇敌忾,情绪激烈。安治泰一到兖州,他们便手持棍棒蜂拥街头,虎视耽耽。安治泰看到兖州人反教态度坚决,防范严密,便灰溜溜地走了。[/P][P]  但安治泰并不甘心,一年以后,他又派人到兖州买了房。在他们正准备维修房子时,事被发现,风潮又起。愤怒的人们一气之下把房子拆毁了。后来又在这地方建了考棚。[/P][P]  安治泰恼羞成怒,亲自到了北京的法国使馆,向公使李梅求援。李梅于是照会总理衙门(即后来的外务部),提出要中国方面制止兖州人的反教活动, 许传教士在兖买房,还要求革斥处罚抗教活动的为首者。[/P][P]  当时,社会舆论及清政府的上层官吏中的大部分人对洋人传教是反感的,只是迫于不平等条约而无力制止。对于洋人要在兖州这样的地方建教堂,他们在感情上也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教案发生之初,总理衙门的态度明显向于兖州的绅民。接到李梅照会后,总理衙门回复道:“兖州域内向无教堂,今安教士辄欲买民宅建堂,以致物论哗然,盖亦有故”;中国信从孔圣之教,备极尊崇;兖州孔子故里,亦儒教根本之地,若欲在该处建立教堂,非但本地人忿忿不平,即天下之人亦闻而惊骇”;“现在该处人情汹汹,恐激出事端,地方官亦无何以禁止。兖州建堂系属大拂人情之举,势不能行”;“不必再作此议,徒费口舌。”[/P][P]  但是,公使李梅对此大为不满。他根据不平等条约反驳道:“条约并未限定在中国何处不能建教堂,既然兖州城内已有佛道回教的庙宇,再加个天主教堂也不致使天下之民惊骇。”然而李梅的多次照会都遭到了总理衙门的拒绝,双方舌剑唇枪,照会往来,一年多中,事情没有实质性的进展。[/P][P]  在安治泰初来兖州时,因为德国当时没有取得在山东的护教权,安治泰是在法国人的保护下传教的。后来德国人终于取得了护教权。1890年治泰回国,受到了德皇的接见。接着,德国公使照会中国总理衙门,声称安治泰在兖州受到欺凌,要求“照约保护”。[/P][P]  光绪十六年(1890)旧历年底,德国领事司艮德一行人来到兖州,坚持索要以前买的两处宅地。百姓闻讯后,“连日聚议,四散流言”,准备与洋人斗争到底。地方官府见状也好言相劝司艮德,不要干犯众怒;但司艮德不听,这更激起了百姓的愤怒。他们在城内遍撒传单,约定在腊月十五那一天集会,痛击驱逐洋人。在德国人薛田资所著的《在孔夫子的故乡》一书中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十五日终于到了。街上人群数也数不清,他们来回穿行,就像滚滚海水震荡起伏。息马地就像黄蜂窝一样,人们拼命往那里钻,那里是分发武器和策划阴谋的地方口。......们要分成四十八个团,每个团五百人.....中午,听到远处一阵剧烈的骚乱,越来越近,狂热的欢呼声和粗野的叫喊充满了整个街道。在一片锣鼓声中,队伍向着已被官署封闭的客栈冲来......”由于官府害怕出事,派了三十多人的卫队保护司艮德一行;他们才没有粉身碎骨。司艮德见此情景,只好无奈地悻悻而去。[/P][P]  到了光绪二十一年 (1895),德国公使绅坷又出面重提在兖州建教堂的事,当时正逢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清廷更加腐朽,总理衙门竟轻率地表示了同意。[/P][P]  安治泰又要来兖的消息传开,各乡社及城内绅民纷纷致呈官府,表示反对。但安治泰终于在那年农历闰五月初二到了兖州。那天正逢生童考试,考生们聚集在书院里,以不领考卷作为抵制。无数百姓们也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府衙门前,情绪激动,人声鼎沸。官府害怕出事,临时把接见地点改为息马地关帝庙内,于是百姓又如潮水般地随到那里。负责出面接见安治泰的是兖沂曹济道员姚协赞,他本人是一直反对安来兖州的。他明确表示,反对传教是郡中百姓自己的事,地方官也不能勉强逼迫百姓服从。安治泰无话可说,只请求官府在乡间张贴告示,保护教民,姚协赞答应了。当安治泰等人离开接见处时,安的随从李世信见姚协赞态度不卑不亢,此行无功而返,竟出口 谩骂,被围观的群众听见,于是齐声回骂“汉奸”。李世信恼羞成怒,举鞭抽打,双方发生了撕打。李世信被打得鼻青脸肿,县令王燮光被挤倒在地,安治泰被从轿中拉出来,也挨了打。他看兖州再难停留,只好狼狈地到济宁去了。[/P][P]  安治泰将此行的经过报告了绅坷,绅坷即照会总理衙门,指责说安治泰、李世信被打是姚协赞及兖州绅士张贻慈、任廷峻、范书肪等人所唆使,要求对他们查处,并继续要求在兖州为安准备房屋。山东巡抚李秉衡鉴于兖州“百姓并为一心,已有蹈死不悔之势”,主张安治泰有事可以到济南协商,不要再去兖州。绅珂不满,此后又多次交涉,最后竟提出很多非分要求。如安治泰去兖州时须由官府的“体统官员”前往迎接,县令和总兵作为迎导。又威胁说如对教案处理不满意, “本国政府无奈,须设法自行保护”。至此,一副蛮横无理的强盗嘴脸已暴露无遗。[/P][P]  绅坷之流之所以如此嚣张,当然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帝国主义武力的支持。此时,德国人正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强占我胶州湾。在绅珂发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中,就有“兖州问题之诺言没有履行,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理由”的话。绅坷还曾向德皇建议,“先直接占领所希望的地点,然后再行谈判。”可以看出,侵略者正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兖州事件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口实。清政府也看到这一点,在德政府的步步进逼下,终于完全妥协了,正式同意了在兖州建教堂的要求。[/P][P]  光绪二十三年(1897) 11月,巨野县的百姓杀死了两名德国传教士,是为“巨野教案”。德国人便以此为借口,武装占领青岛,终于实现了其预设的计划。两年后,兖州天主教堂竣工,主教安治泰真的在地方官员的迎导下,趾高气扬,进驻兖州教堂,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是令兖州人扼腕长叹,欲哭无泪的结局![/P][P]  历时十余年的兖州、教案是以失败告终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历史的教训。[/P]
1楼
历史与现实何其相似乃尔!悲哀啊!
2楼
[P]好帖子!!!!!!!!!!!!![/P][P] [/P][P]“中国信从孔圣之教,备极尊崇;兖州孔子故里,亦儒教根本之地,若欲在该处建立教堂,非但本地人忿忿不平,即天下之人亦闻而惊骇”;“现在该处人情汹汹,恐激出事端,地方官亦无何以禁止。兖州建堂系属大拂人情之举,势不能行”;“不必再作此议,徒费口舌。”[/P]
3楼
[P][ALIGN=center]向这些“斗士”致敬![/ALIGN][/P]
4楼
[P]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P][P] [/P][P]    看了兖州教案,很是感慨!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坚决地反对文化入侵,获得了一系列胜利,靠的是团结一致。如果能团结一致,别人是没有任何机会的。[/P][P]    现如今耶教堂而皇之地被我们中国人、我们姓孔的所谓牧师迎进来了。百年抗争,如今完败!我们除了抗议建教堂,更应该深刻的反思,我们的国人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文化到底怎么了?[/P][P] [/P][P]    庆孙爷说过,害怕抗争剧烈一点,政府就不准修族谱了。但我想反过来说,在下次修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书写今天这段历史?难道我们孔家人就是那么不敢担当的吗?如果真出现庆孙爷所说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宁可不修谱,也要反抗到底![/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