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孔子如何看女性?

楼主
叶匡政:孔子如何看女性?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想起孔子的那句名言。当代女性一说起孔子,有些人会对他缺乏好感。原因简单,凭的就《论语》中的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认为孔子轻视女性。这句话因家喻户晓,甚至也成了一些男性看待女性的态度。[P] [/P][P]    《论语》中涉及女性的文字很少,这句话出自《阳货》篇,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此句的后半段好解释,意思是如果和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不知有逊让;如果和他们疏远了,他们便会埋怨你。[/P][P] [/P][P]    因为有个“养”字,表明这里的女子和小人是指家中的人。宋代的朱熹注解“女子”为家中的妾,而“小人”则是家仆或下人。钱穆认为妾要比仆人近一些,所以孔子会把“女子”放在“小人”之前说,因为善于管理妾与臣仆,也属“修身齐家”中的一件大事。可见在宋代,人们就没有把孔子所说的“女子”看作是所有的女性。[/P][P] [/P][P]    现代社会以来,关于“女子”的解释,常引起学者的争议。比如有把“女子”解释为“汝子”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弟子,因为在《论语》中“女”出现时,多作“汝”解,这个解释显然有些牵强附会。[/P][P] [/P][P]    还有一种解释,倒是有些依据。认为先秦语言多为一字词,男人多称为人,也称为子;而女人多称为妇,也称为女。那么由此可推理出“女子”并非泛指所有女性,而是和淑女相对的一类女人,如同“小人”与“君子”的差别一样。按这种理解,君子和淑女便是人格上成熟的人,而小人和女子则是不成熟的人。这么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孟子》中有一些“女子”的字句,多是指还在青春期并不成熟的女性。如“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再如“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里的女子指的都是还未成熟的女性。[/P][P] [/P][P]    无论相信哪一种解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孔子所言的“女子”绝非泛指所有女性。现在的学者很好玩,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出孔子蔑视女性的原因,认为孔子是因为出身特殊,所以对女性有这样的态度。《史记》中说到孔子出身时说,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因孔子野合而生,所以他会把他把对母亲蔑视的情结,扩展至所有的女性身上,于是说出了那样一段经典的语录。这种推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看就是对孔子的思想并不清楚。[/P][P] [/P][P]    孔子在谈到子女的孝顺时,多是把父母连在一起说的,言语中丝毫没有对母亲的轻视。如“父母在,不远游”“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等等,都是把父母放在一个平等地位上的。[/P][P] [/P][P]    《中庸》中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意思是:君子之道,从夫妻之间开始,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就能显明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了。从儒家的观点和实践来看,儒家对女性的看法与今天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女性意识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定,它和今天完全忽视性别差别,而盲目地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完全不同。在儒家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基于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分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张扬女性是感性、温柔、善良、包容的女性特征。[/P][P] [/P][P]    在近代之前,儒家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相比,可能是世界上最尊重女性的一种文明了,它更注重对女性性别优势的发挥。即使在皇宫中也有制度化的措施,来保证皇后是后宫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皇后母仪天下。大家庭中的男女主人也各有职责不同的决策权。所以唐朝能出现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到了清末也会出现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假如儒家思想真的如此轻视女性,这一切是不可想像的。至于像蔡文姬、班昭、李清照这样的女知识分子或女官,近代以前也是很多。[/P][P] [/P][P]    早有学者考证,像“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民间说法,到了明末才开始出现。民间有了这种思潮以后,立刻遭到了很多儒家学者的反对。如明末的赵如源认为:夫“无才便是德”似矫枉之言,“有德不妨才”真平等之论,而章实斋则说:古之贤女,贵有才也。中国古代对女性学的研究,是非常丰富的。只是这种对女性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认知,在今天的社会中完全失传了。[/P]
1楼
[P]一句话,广大老百姓有一种直观的字面理解,小众的知识分子又考究出另一种理解,只能怪广大老百姓太没有文化?[/P][P]儒家思想是否轻视女性,历史那么多,问哪个啊?不如这个论坛里的男人们问问自己。[/P][P] [/P]
2楼
[P]呵呵。寫這些文章的都是儒學感情比較深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空口白牙,這樣很沒意思。[/P][P]僅從字面上去理解,這裡的確對女性有輕視嫌疑。但我們聯繫到論語的語錄體形勢,很多話是需要結合當時的談話環境的。實際上先祖認為夫妻是人之大倫,就不存在鄙視女人的事情,這句應該是玩笑或者特定環境下的閒聊,抑或遇見什麽事情的一個牢騷罷了。[/P][P]退一萬步,兩千多年前,女人是以從屬的地位存在的,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即使先祖看不起她又咋地了?這樣拼命去空口白牙的回護實際上是把祖宗當神了,他們容不得孔子有一丁點瑕疵,非要把我祖宗的每一句當萬世圭臬,不可移易。這是愚蠢的想法,也不符合所謂的歷史辯證法和科學發展觀。[/P][P]非要把俺家祖宗當神是埋汰咱,神有性功能不?能繁衍子孫不?[/P]
3楼
刘末于梁太祖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一天深夜,杀死孔子第四十三代嫡传孔光嗣,并想斩草除根,连同其独子孔仁玉一同杀死。 恰巧当时孔仁玉在乳母张妈妈(一说是其外婆)家,孔末追至张妈妈家。张妈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年龄相仿,她便狸猫换太子,结果自己的儿子被孔末杀死,孔仁玉躲过一劫???我不知道怎样去理解这段话 难道刘末当时脑筋进水 啥都不知道啊 杀10个和1个有什么区别啊
孔仁玉在张妈妈家长至十八岁后,向后唐明宗禀明孔末乱孔的真相,明宗派员来曲阜查实,将孔末治罪 我估计一个不漏的都的杀 咋有出现个外孔啊??? 晕 孔仁玉为报张妈妈救命养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张家为世代恩亲 我害怕这里出现问题了 我估计孔仁玉上去以后 出现家族不认可 才出现内外孔的 因为时间和年代不允许的 时间才10几年啊 刘末就是天大的本事在10里也不会有很多人的 大家应该明白过去的朝代是斩草除根的就是逃跑他不敢姓孔
4楼
[P]祥田長輩這段和一樓有啥關係??[/P][P]至於你說的“过去的朝代是斩草除根的”,是錯的啦。唐律里只有謀反和大逆兩罪是株連刑,而且只殺主犯和其年滿十六歲以上的兒子,其他人或流或放,沒有死刑。“株連九族”的事情在歷史上是可以掰指頭數出來的,你是電視劇看多了咯[/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