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儒门入门问答 . 教材编辑

楼主
[转帖]儒门入门问答 . 教材编辑
[P][P][P][ALIGN=center][B][FACE=Tahoma][COLOR=black][SIZE=14pt][/FACE][/COLOR][/SIZE][/B][B][SIZE=14pt][/SIZE][/B][/ALIGN][/P][P][/P][P][/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1. 儒教是什么?[/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答:儒教是中国的民族宗教,是中华民族的主导性信仰体系,是中华民族绝大多数成员数千年来共同信仰的宗教。[/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与其他三大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不同,儒教是属于原生性宗教,其他三教则属于创生性宗教。原生性宗教没有明确的创教人,是无数先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成果。其中,孔子的创造最为重要,孔子是集大成者。[/FACE][/SIZE][/P][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儒教有自己的神灵系统、神人交通方式;有完善的宗教场所和设施;有自己的宗教礼仪和制度规范;有系统的经典和教义,以及独特的组织形态。数千年来,是儒教而不是别的任何宗教安顿着中国人的身心性命,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是儒教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FACE][/SIZE][/P][FACE=Times New Roman][SIZE=3][P]
2. 儒教最基本的教义有那些?[/P][P]答:简单地说,儒教的基本教义就是教人们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就是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在提升自己生命境界,完善道德人格的同时,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天下百姓的利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完善社会,通达天道的使命。这就是《大学》所讲的“三纲领”、“八条目”的教义。[/P][P]“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生命中的光明德性和善的本性彰显出来。“亲民”,就是要以民为亲,把天下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能做到“明明德”与“亲民”,就能实现“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这就是“至善”,是最高的善。“八条目”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内圣外王人格得以落实和实现的具体途径。[/P][P]
9.儒教如何看待生死,并解释鬼神?[/P][P]答:人事之大,莫过于生死。生死问题是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生死的焦虑是人生命中最大的焦虑。儒教非常重视“生死”问题,参通幽明,究明生死,是儒教的重大教义。儒教的“生死”教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P][P]首先,在儒教看来,生死只是气的聚散。太虚之气,阴阳交感,聚而有形有象,生人生物。人死,则形溃气散,返归太虚。肉身虽亡,而灵魂不灭;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生死,只是存在的形态不同,存在的空间不同。死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寂灭和消亡。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死而不灭,死而不亡。形散而气不损,神不灭,灵魂不死。生死,聚散而已,变易而已。生,则自天而降;死,则归天而去。生,自幽至明;死,自明返幽。生死往来,聚散屈伸,都是上帝的造化,皆得吾体,皆成吾性,有什么好畏惧的?所以,儒教于生死,说“幽明”,说“屈伸”,说“聚散”,而不说“生灭”,不说“有无”。[/P][P]其次,在儒教看来,君子之死与小人、恶人之死是有区别的,其死后的归宿与命运是不同的。君子之死,称为“息”,小人、恶人之死称为“休”。息与休是有很大区别的。息,只是喘口气,暂时歇息,等待天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君子遵天道,循天理,为善积德,实现了生命人格的完善,所以能够“与天合德”、“与鬼神合其吉凶”,死后清气上扬,升伸为神,就能沐上帝天恩,得以再造,获得永生。而小人、恶人,背天道、害天理、丧人伦,与禽兽为伍,死后浊气上扬,下沉屈附而为鬼,上帝绝其天恩,不予再造。小人、恶人死后变鬼,不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不能获得永生。[/P][P]第三,在儒教看来,人道与神鬼之道是相通的,明界之道与幽界之道是相通的,都统于天道。人道是天道在人间世界的落实,神鬼之道是天道在幽界的落实。幽明相通,生死不贰。身前有什么样的道德与修为,死后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与归宿。君子成神,小人变鬼。成神就能沐上帝再造之恩获得永生,重新参与宇宙大化。变鬼就成为弃魂,上帝行天罚,不予再造。所以,要想死后获得上帝再造,获得永生,就必须于身前修身修德,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只有“与天合德”,才能“与鬼神合吉凶”。善其生者,善其死;善其始者,善其终。[/P][P]彻悟生死之道,究明生死,就能知生知死,不为生死所动。就能坦然面对死亡,视生死为本分事,摆脱畏死之心。得道归天,方能死于安乐,死于宁息,获得永生。[/P][P]当然,儒教乃中庸之教。儒教徒一方面要虔诚地信仰以“天地、圣贤、祖先”为代表的神灵;另一方面应该保持“存而不论”的态度:不过多地谈论鬼神与灵魂,或所谓它们的具体表现。坚持“生死不二”“幽明相通”以及“修人道即修天道”的总原则。[/P][P]
14. 儒教徒祈祷吗?[/P][P]答:祈祷、祷告这些名词本来就出自《书经》《论语》等儒教经典。[/P][P]儒教徒在祭天、祭孔、祭祖的时候就是在向这些神灵祈祷。“祭神如神在”---意思是:儒教徒必须重在以自己的行为和德行,而不仅仅是语言与形式来实现祭神祈祷的目的。否则就会如孔子所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P][P]
15. 儒教对同性恋持什么看法?”[/P][P]答:儒教经典与圣贤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同性恋,但以儒教的天人合一、万物阴阳和谐、关雎发乎情止乎礼等等理念来看,可以肯定是不赞成同性恋的;[/P][P]但儒教乃中庸之教,同性恋者如果不吹嘘美化、妨碍他人,则不应该予以歧视、攻击,反而应帮助其自愿改正;[/P][P]对于那些标新立异,以丑为美,鼓吹同性恋从而误导舆论与人心之徒,则应直言不讳表明儒家立场,以正视听![/P][P] [/P][P][/FACE][/SIZE][/P]
1楼
[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18. 我今天想皈依儒教,有办法吗?[/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答:皈依儒教可有两种方法:1、寻求儒教机构或其他儒教信徒的见证,以一定的仪式礼节正式入教;2、可根据实际条件,或者去儒教庙宇(最好是孔庙)或者在家里悬挂圣人画像(或“天地君亲师”神位)设案上香行礼自行皈依。[/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不管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虔诚信仰“天地君亲师”神灵,信奉圣人教诲,力所能及地身体力行儒教的各项教义![/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24. 儒教有教堂,佛寺之类的吗?[/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答:儒教的庙宇众多,遍及各地。[/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具体包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伏曦庙、黄帝庙、神农庙、周公庙、大禹庙以及各地的文庙(孔庙)、忠烈祠、乡贤祠、城隍庙、关帝庙、岳王庙、武侯祠...[/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另外有:(皇家)太庙、(百姓)祠堂、家庙[/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最特别的是传统中国人每家每户的堂屋正厅都有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与祖先牌位,这实际上就是儒教的宗教场所。儒教信仰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高度融为了一体![/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29. 儒教徒认为怎么样我们才能达到最好的社会?[/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答:根据儒教经典《礼记》和《春秋》,圣贤认为人类社会有三种状况:1、衰乱世(礼崩乐坏、杀人盈野、天下无道之极);2、升平世(霸道制度、小康社会);3、太平世(尧舜之道、大同社会)。[/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这三种社会状态并不是按照历史逻辑演进的,即,并不是说衰乱世一定会演进到升平世,升平世一定会演进到太平世,或者说,要达到太平世,必然要经过衰乱世或太平世。[/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圣贤认为在“衰乱世”时代,通过霸道方式能达到“升平世”固然好,但圣贤最推崇的是第3种社会状态--太平世(《礼记》中称之为大同社会):[/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大同社会的理想正是儒教信徒向往与追求的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儒教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出现象尧舜那样的圣王;二是每一个人,通过明其明德而至于至善。[/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31. 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你们怎么看?[/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答:基督教是一种排他的“一神论”宗教,并认为“人神两异”。即“神永远是神,人永远是人”(人死后虽有灵魂,但只是神的奴仆),故而基督教认为不能有所谓偶像崇拜(因为偶像是人形,不是神)。[/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而东方的宗教尤其儒教认为“人神不二”、“生死一理”、“幽明相通”、“修人道即修天道”。有德行的人在世为君子,死后清气上升为神(相反无德行的人在世为小人,死后浊气下降成鬼)。[/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故而儒教的神灵包括尧舜等古代圣王、各人家族中有德行的祖先、以及如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圣贤先烈。中国人一直坚信他们死而不灭、息而不休、英灵永存。所以我们儒教徒虔诚信仰这些神灵,并非所谓“偶像崇拜”![/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32. 基督教说人皆有原罪,需要基督的祭奠才能得救,你们怎么看?[/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答:这只是基督教的一家之言,我们并不评论,只是谈儒教对人性的看法。[/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儒教认为人的本性既有善也有恶,并非绝对。例如:人生来就有趋利避害的自私之心,也有对他人的恻隐同情之心。[/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先天所生,应该不断地通过后天的修为,接受圣贤的教化,才能去恶扬善,达到至善的君子(儒教的理想人格)境界![/FACE][/COLOR][/SIZE][/P][P][FACE=Tahoma][COLOR=black][SIZE=3][/FACE][/COLOR][/SIZE][/P]
2楼
[P]拜读[/P][P]感觉与佛教、道教相比,儒教影响更深远、更广泛,但组织相对松散。[/P]
3楼
[P][URL=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23375&page=1]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23375&page=1[/URL][/P][P][URL=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8&ID=9939]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8&ID=9939[/URL][/P][P]不知何故,在下忽然想起《论语》有言:[/P][P][SIZE=4][B]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B][SIZE=14pt][B]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B][/SIZE][SIZE=14pt][B]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B][/SIZE][/SIZE][/P][P][SIZE=14pt][B][/B][/SIZE][/P][P][SIZE=14pt]看看南怀瑾先生的别裁:(窃以为此章含义不仅如此吧)[/SIZE][/P][P][SIZE=14pt]   [/SIZE]这是说孔子的修养。由这一段话看出两点,第一可见当时学生们,尤其子路、子贡这些人,对孔子的尊敬。以另一个观点来研究,我个人经常认为——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我个人见解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大家作一个参考——孔子了不起的地方,除了他的学问、道德、修养以外,我以前说过,他在当时的确可以推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取而代之,但他绝不这样做。[/P][P][SIZE=14pt]   [/SIZE]说到取而代之,我们讲一点题外话。读《史记》,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分别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那种威风与排场。项羽看后,对朋友说“彼可取而代之。”用白话说是“老子可以把他拿下来,我来干!”刘邦看后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用白话来说:“一个大丈夫,应该做到这样,才够味道。”根据行为心理,同样一个观念,但两个人表达的气度,就完全不同。一个是非常粗犷的,好比你坐在椅子上,一个人走进来,把你拉下来:“你下来!我要坐。”而另外一个人说:“这个位子,可让我坐坐吧?”然后坐下来。气量就不同。所以我们读历史,这些文字上的要点,应该特别注意。[/P][P][FACE=宋体][SIZE=14pt][/FACE][SIZE=14pt][/SIZE][/SIZE][/P][P][SIZE=14pt]   [/SIZE]我们回头再说正题:孔子当时那么多门弟子,而在那么少人口对比下,等于现在一个非常大的党组织。尤其在孔子那个时期,春秋战国的变乱已经那么久了,他又有三千弟子,都是各国的优秀分子,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人才都有。只要稍微动一动,任何一国的政权,他都可以取而代之,但孔子始终不干这种事情。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影响并不久,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影响得悠久而博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在这节书里可以看到,这些弟子们对他,简直捧成一个大党魁。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是真正的王。所谓“素王”,是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称孔子为“素王”,等于佛教中称释迦牟尼为“空王”是同样的道理。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权力,而他的声望、权威和宇宙并存。第二点看到孔子本身,始终是一副救人救世的心肠,并没有把富贵、权位当一件事情。这里说,孔子有一段时间生病,子路就把同学组织起来。把孔子视同一个皇帝或社会组织的领袖,而叫同学们为臣,好像是层层节制的部属。这里的“臣”是阶级的观念,俨然显示出政府组织的味道。[/P][P][SIZE=14pt]   [/SIZE]后来孔子病好了一点,知道了这件事,就感叹:“久矣哉!”他说我病了这样久,在这段期间“由之行诈也。”他就骂子路,你怎么光做些欺骗的事情,自己欺骗了良心,违背了道德。“无臣而为有臣”,我本来是个平民老百姓,又不是帝王,为什么把同学们组织成这样?把我变成这样?“吾谁欺?欺天乎?”你骗人,这个罪过可是我背了,我本来是老百姓,你硬把我变成这样,这不是骗人吗?骗自己?还是骗天呢?[/P][P][SIZE=14pt]   [/SIZE]看到这里,我们有个感想,这感想要从经验来。我们发现,有时候当一个领导人,往往会被部下捧坏了。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自己并不想这样,下面的人会把我们捧成这样。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要注意,假使将来有那样的地位,要留心被别人捧,到了那样地位,别人都说你的话说得对,都对你说“是的”。这时你要考虑,不要给人捧坏了。历史上有很多人,到了某一阶段会昏了头,就是被下面捧坏的。还有,当一个领导人,自己要想下台下不了,下面的人不让你下来,像有位工商界的朋友,不想做。我劝他说,你做做好事,你现在关门是舒服了,可是你要想到你下面一万多员工,加上他们的家属,有好几万人靠你吃饭,你不能说不干。我劝他不要以工商的观点,而以社会事业的观点继续做,这样就伟大,所以人到某个时候,自己想下台,有下不了台的痛苦。[/P]
4楼
[P]【相左意见】[/P][P]看到《中国文化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P][P]有关于“儒家学说”的部分,却在说明“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P][P]请作参考:[/P][P] [/P][P][upload=13658,0]001.jpg[/upload][/P][P][upload=13655,0]002.jpg[/upload] [/P][P][upload=13656,0]003.jpg[/upload] [/P][P][upload=13657,0]004.jpg[/upload] [/P][P] [/P]
5楼
[P][QUOTE][B]下面引用由[U]令武[/U]发表的内容:[/B]

【相左意见】看到《中国文化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关于“儒家学说”的部分,很明确的说明“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相关资料,随后奉上。可作参考![/QUOTE]
[/P][P]支持[/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