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的呼吁书

楼主
关于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的呼吁书
[P][SIZE=9pt][SIZE=9pt][LINE-HEIGHT=19px][/LINE-HEIGHT][/SIZE][/SIZE][/P][P][SIZE=9pt][/SIZE][/P][P][ALIGN=center][SIZE=9pt][SIZE=9pt][FACE=Tahoma, ][COLOR=rgb(237, 239, 240)][BGCOLOR=rgb][COLOR=rgb(0, 128, 255)][FACE=微软雅黑][COLOR=#0080ff][SIZE=26px]关于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的呼吁书[/SIZE][/FACE][/COLOR][/BGCOLOR][/COLOR][/FACE][/COLOR][/SIZE][/SIZE][/ALIGN][/P][P][SIZE=9pt][/SIZE][/P][P][SIZE=9pt][SIZE=9pt][/SIZE][/SIZE][/P][P][SIZE=9pt][SIZE=9pt][FACE=Tahoma, ][COLOR=rgb(0, 128, 255)][BGCOLOR=rgb][SIZE=14px][/SIZE][/FACE][/COLOR][/BGCOLOR][/SIZE][/SIZE][/P][P][SIZE=9pt][SIZE=9pt][/SIZE][/SIZE][/P][P][FACE=Tahoma, ][COLOR=rgb(0, 128, 255)][SIZE=4] [/FACE]各位先生尊鉴:
[/SIZE][/COLOR][/font][/P][P][SIZE=4]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改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意见,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作了充分强调,但离在中小学单独设立传统文化课程还差一步,如果无法像台湾一样独立设置传统文化课程,而是将其零散插入到其它课程中,必将使得传统文化碎片化,无法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重在人格养成的基本目标,且易使学生浅尝则止,问之传统文化就说“我学过”,浮躁之心不可小看。鉴于是否将传统文化经典在中小学教育中单设课程影响重大,我们草拟了一份专门设立中华文化经典课程的呼吁书,已经有成中英、牟钟鉴、陈鼓应、李存山、梁涛、张祥龙、张践、颜炳罡、吴光、秋风、韩星、杨朝明、赵法生、孔为峰等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同意签署,其他联署也在征集中。各位老师如果有意联署请回复联系邮箱zhaofasheng688@sina.com,并写明单位、姓名和职务等。征求签名期间且勿上网传播,等联署征集结束于清明节后正式发布。
 

 
 [/SIZE][/P][P][SIZE=4][/SIZE][/P][P][/P][P][ALIGN=center][SIZE=4]关于在中小学专门设立中华经典课程的呼吁书[/SIZE][/ALIGN][/P][P][/P][P][/P] [SIZE=4]
 

       近代以来,由于不加分辨地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导致了国学教育在中国大陆已经中断一个多世纪之久。实际上,正如梁漱溟、张岱年等老一辈学者早就指出过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变”有“常”,所谓“变”就是其中已不适合于当今时代而需要变革的部分,所谓“常”就是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忠、孝、廉、毅、和等人文道德思想以及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慈悲为怀等价值观念。它们是数千年间形成的中国人为人、为学、为政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如果连这些都要否定,必然导致全民性的价值真空和思想混乱,使得整个民族丧失人文理想和道德底线。目前的道德困境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长期破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东亚现代化的历史已经证明,最先完成现代转型的并非那些肆意破坏传统的国家和地区,而是那些能够将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化相互融合的国家和地区。一个胸怀开阔、兼容并包的民族才有未来,她不仅应包容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当然更应包容本民族老祖宗创造的优秀文化。

       必须指出,原始儒家是以涵养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君子文化,它和秦汉以后形成的帝王专制文化具有质的不同,将二者混为一谈, 单纯把儒家看成是封建专制的工具,是对于儒家认识的一大误区,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对立起来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儒家的修己爱人和君子人格不但不与现代文明相冲突,反而是中华文明完成现代转型的重要精神资源。一个丧失了道德气节和人格理想的民族注定没有机会步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十几年来,为克服目前教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的弊端,各地学校和家长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自发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实验,并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诵读经典热潮。这种源于基层自发的德育探索就像当年安徽小岗村的农村改革试验一样,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于目前教育问题的反思与纠正,显示出基层民众可贵的责任意识和探索精神。我们听说教育部正在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意见,这是对于基层民众探索的积极回应。但是,对于究竟应当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存在众多分歧。为深化讨论,形成共识,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传统文化教育要单设课程而不应碎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修身立德,目标是培养君子人格,这也是国民教育最主要的目标。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都是传统文化浸润熏陶的成果,也证明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力量。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是否有必要在中小学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问题上,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没有单设课程的必要,加到其他课程中就行了,这显然是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本身的性质与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人格养成既然是国民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传统文化就完全有必要单设一门课程,而且应该是国民教育中最重要课程之一。将传统文化加入到其他课程的做法本身就会使传统文化碎片化,完全失去了经典教育的本来意义,也无法实现其应有目标。将一些传统文化加入到现有课程中并非毫无意义,但由于缺乏作为一门课程的专门、深入和持久,注定难以在学生的人格养成方面取得预期效果。根据海外华人教育的实践经验,传统经典教育不但要列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而且最好列入考试科目。这看上去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减少当前教育中某些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与重复性的作业量来加以解决。比如目前中小学有些科目大量反复地做类型差不多的练习题,被家长们诟病为体力劳动,这样的作业大可裁减一些。

       二、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以经典为主而不能一味知识化。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修身立德和人格养成的最好教材是圣贤经典,比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道德经》等。熟读经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变化气质,诵读日久,自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君子人格的养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借鉴东南亚华人和台湾地区的经验,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将重点放到蒙学读本和儒家四书的学习,也可以适当选入道家、佛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典中的相应内容。经过数百年来的融合汇通,一些外来宗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有的甚至产生了自己的汉化经典,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理应将它们视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经典,紧扣经典,切忌将传统文化变成了泛泛而论的文化知识,否则就遗失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本义。

       三、理性对待传统经典中的过时内容。由于时代的差异,经典中的某些思想内容可能已经不适合于当今时代,我们也不能要求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说的每句话都能适用于今天。对于这些内容,今人应该理解,学校应该通过教师向学生加以讲解说明。但是,经典是不可或缺的,其地位与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正如犹太人不会因为现代化而抛弃《希伯来圣经》,欧美人不会因为现代化而抛弃《新约和旧约》,穆斯林人也不会因为现代化而抛弃《古兰经》,中华民族也不应该因为现代化而抛弃和打倒自己的经典。中华民族传统上不是西方式的一神教国家,儒释道经典构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最深沉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寄托,抛弃这些经典意味着自毁传统、自断命根和自我放逐。

       我们同样不赞成随意改动经典,如果每代人都来改动一些,不用几代人时间,所谓的经典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以革新的名义消灭经典,其实很难说今人的修改就一定比古人高明。历史也许会形成新的经典,但世界各大民族中没有一个能够通过删改古代经典而成功创造出自己的新经典。

       四、组织专家编写传统经典学习教材。由于社会上兴起了影响广泛的传统文化热,大量的传统文化教材也随之出现,其中有的是出于商业目的而粗制滥造,有的是因为编写者专业水准的欠缺而质量不高。为此,我们建议组织国内学养深厚的专家编写经典教育教材,精选适合中小学的内容并加以疏释并揭示其现代意义。为保证教材质量和尊重学校的选择,经典教材不应只有一套而应有多套。

       五、尽快开展国学经典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国学教育已经中断了好几代人,许多当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文革时期教科书的水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勇于谩骂而缺乏常识,中华民族正在因此沦落为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礼记》上说“建国君民以教学为先”,而师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一些国学课的老师们坦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实际上和学生们处在同一层次。为此,建议各类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和国学院立即设置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科和教研系统,并立即着手国学师资培训工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经典教育绝非为了对抗世界潮流,而是为了实现东西方优秀文化的融会贯通。一个盲目排外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就如同一个欺师灭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样。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富有学习精神和变革精神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种以排斥外来文化为目的的所谓传统文化复兴已经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注定不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相信,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的优秀传统与当代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将不但催生中华文明的新命,而且也能为当代人类文明增添一朵新的奇葩。
[COLOR=rgb(0, 0, 0)][/SIZE]
                                                                              2014年4月5日清明节[/COLOR][P][SIZE=9pt][SIZE=9pt][/SIZE][/SIZE][/P][P][SIZE=9pt][SIZE=9pt][/SIZE][/SIZE][/P][P][SIZE=9pt][SIZE=9pt][/SIZE][/SIZE][/P]
1楼
[b][FACE=helvetica neue][BGCOLOR=rgb][SIZE=14px]坚决支持[/SIZE][/BGCOLOR][/FACE][/b]
2楼
[P][B][FACE=helvetica neue][SIZE=14px]坚决支持[/FACE][/SIZE][/B][/P]
3楼
坚决支持!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孔祥荣,请署名
4楼
[P]支持中华传统,支持国学经典,庆阳市陇原情饮品有限公司,孔德宏(红)[/P]
5楼
当今社会价值观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已经严重危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强烈支持楼主的建议!!!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9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