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中國家譜總目》

楼主
推荐文章 《中國家譜總目》


   《中國家譜總目》是一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跨世紀文化系統工程。它正式立項於2000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球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合作會議”。同年11月25日,該項目的第一次編纂會議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編單位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美國等25家家譜主要收藏和研究單位。此次會議確立了編纂總目的編委名單及分工職責,並對總目的編纂原則、著錄規則和計劃方案作了切實有效的規定。自此,拉開了《中國家譜總目》實際操作階段的序幕。

    總目是迄今爲止第一部全面收錄全世界中國家譜的專題目錄。它收錄現存中國(包括臺、港、澳地區)、各國藏書機構及散見於民間的2002年之前刊印的用漢字記載的中國各民族家譜,遷移海外的華裔家譜和境外遷回中國並在中國繁衍發展的宗族的譜牒文獻(家乘、族譜、世譜、支譜、房譜、宗譜、統譜、總譜、通譜、家譜等)。其文獻載體包括各類刊印本、未刊印稿本、抄本、複印本、縮微複製品和各種家譜裝幀形式,如線裝、平裝、精裝、毛裝、冊頁、經折裝、糊蝶裝、卷軸式等。

   《中國家譜總目》的基本著錄要素共九項:書名項、責任版本項、載體形態項、附注項、先祖名人項、裝訂項、收藏者項和備註項。各項下又對具體的著錄要求作了較詳細的要求,如:書名項中要求對著錄家譜譜籍,即家譜實際居住地給以明確記載。又如版本項中必需著錄反映宗法社會氏族文化的重要標記家族的堂號。在先祖項中要求儘量著錄始祖、始遷祖和該家族中産生的名人姓名,以便爲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研究線索。

  《中國家譜總目》編纂工作現正按照“分頭編纂,匯總審校”的工作思路全面順利地展開。根據整個工作計劃,它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各編委單位調查其所負責地區收藏的家譜,按統一著錄規則編寫家譜條目初稿。
  第二階段:由分塊負責的牽頭單位初審各地負責的初編條目,匯總交寄上海圖書館進行匯總剔重總審校,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有關單位修編。
  第三階段:編輯總目初稿,進行最後審校定稿,交付出版社正式出版。

  目前,《中國家譜總目》的編撰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至今年8月底,境內上海、天津、重慶、甘肅、吉林、黑龍江、遼寧、山東、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彙寄上海,湖南、四川、安徽、湖南已將3/2條目寄至上海,國圖、山西、江西、等已完成50%初編。境外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相繼在今年春開會後,加快了編撰進度,如香港地區的8個單位已交條目307條。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和匹茲堡大學已交108條。據統計,大陸各省和香港上交上圖的條目共達27054條,佔各館預先統計53512條數的50.5%。上海圖書館已對今年上交的條目進行匯總審校,大部分條目基本符合著錄要求,但也發現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已及時反饋有關著錄單位。預計整個匯總及初稿工作將於2003年底基本完成,2004年交出版社正式刊印出版。

 《中國家譜總目》編撰得到了海內外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參編各單位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們特別要感謝美國猶他州家譜協會,香港大學圖書館、臺灣漢學研究中心、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各省級圖書館的積極參與。正是在各參編單位的齊心協力下,《中國家譜總目》編撰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進行。我們深信,《中國家譜總目》編撰和出版將對保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産,弘揚歷史文化,開發譜牒資源,促進學術研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貢獻出自身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上海圖書館《中國家譜總目》編委會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