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发布孔宪涛教授逝世讣告

楼主
第二军医大发布孔宪涛教授逝世讣告
[B]讣   告[/B]

中国共 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免疫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原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孔宪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八时零四分在上海长征医院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孔宪涛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定于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周六)上午十时零分在上海市漕溪路210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谨此讣闻。

孔宪涛同志治丧委员会
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有唁电、唁函或代办花圈者,请与上海市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孔宪涛同志治丧办公室”联系。
  地方电话:021-81870403        军线电话:0531-870403
  地方传真:021-81870398        军线传真:0531-870398
  邮箱地址:[EMAIL=zsbsh_2009@163.com]zsbsh_2009@163.com[/EMAIL]
 
  上车地点:中原路28弄高层停车场,翔殷路800号学校南门,政通路95弄四院门口
  上车时间:10月31日8时30分


1楼
孔宪涛同志简要生平


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孔宪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27日8时04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孔宪涛同志1932年11月出生于山东泗水,1946年12月入伍,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赴朝防细菌预备队,后去越南顾问团工作两年。1950年毕业于山东军医学校,1954年奠边府大捷后分配到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工作。1957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1962年毕业后留校并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实验诊断科主任、全军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医院专家组成员。由于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他在全国、全军、上海市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历任中华医学总会二十、二十一届理事、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科学基金第四届、五届评审委员,全军科委会委员,全军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学会理事,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免疫学会理事长,上海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等近30余项社会职务。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13项,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荣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教师”、“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总后伯乐奖”等殊荣。92年代表国内免疫学家首次赴匈牙利参加了国际免疫学大会,并被匈牙利总统接见。
孔宪涛同志是我军培养的杰出专家。文革期间,他就坚持默默地将所有免疫学书中能查到的实验方法逐一反复验证。文革结束后,他 感到国内免疫学研究发展缓慢,尤其是临床免疫一片空白。1975年,他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孔宪涛同志带领2名技术人员、一架显微镜、一个电泳槽、一堆瓶瓶罐罐,搞起了临床免疫研究,创建出一个全军重点实验研究基地。随后首次购置了国际最先进的流式细胞仪,从而使国内免疫学及诊断学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一次病毒免疫检验实验中,由于缺乏防护条件,破裂的试管割破手指,他不幸感染上肝炎,后来转为肝硬化、肝癌,并且与病魔顽强斗争34年。为了科研,孔宪涛教授孜孜以求,殚精竭虑,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是在与病魔斗争的艰难困苦中取得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病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疾病严重危及病人生命。深思熟虑后,他带领课题组开始研究。通过多年实践,自主合成了近20种抗血清,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报道了5种免疫球蛋白分子病,通过治疗四百余例免疫球蛋白分子病患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制定出了诊断疾病的八步程序,提出了鉴别良性与恶性免疫增殖病的5个要点。为我国开创免疫球蛋白分子病检查打下了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肝硬化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后果凶险,难以治愈。这是个医学难题,也是个世界研究热点。孔宪涛教授不畏艰难,不怕困难,于80年代初开始了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过程)的发生机制研究,他带领着他的博士、硕士前后已近30名向这个堡垒冲击,至今已建立了近10余种新检查方法,撰写了近百篇论文,1995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孔宪涛教授既是一名好军医,更是一名好老师。多年来,为了学生的成长,他甘做铺路石,甘为登云梯,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执教半个多世纪来,孔宪涛教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过自己,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为我军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遍及科研、临床、教学等各个领域。尽管孔宪涛教授晚年病重体弱,他仍坚持登台讲课,传承事业薪火。由他培养的近150名研究生中有很多都已经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其中不乏有在军内外、甚至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拔尖人才。曹雪涛、王红阳两位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孔宪涛同志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军队,为国防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勤于钻研,为人诚挚,生活俭朴,是医学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的学者,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师长。他作风正派、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专家。他工作勤奋,鞠躬尽瘁,为人正直,无私忘我,待学生如慈父,待患者如亲人,医德高尚,经他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深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孔宪涛同志离休后,仍然关心科室和医院的建设,长期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指导工作,继续发挥余热,为医院建设贡献全力。
孔宪涛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中央和军委首长的高的重视,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请中央媒体宣传孔宪涛同志的医学成就和崇高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同志批示:“孔宪涛同志事迹过硬,贡献突出,精神崇高,请总政协调总后予以很好宣传”;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刘云山部长批示:“请总后予以宣传”;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批示:“孔宪涛教授身患重症,依然多年在军事医学研究一线甘为人梯、刻苦攻关,并且做出了突出成就,事迹非常感人,值得宣传”;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批示:“孔宪涛同志的事迹表明,我军后勤战线的一大批专家教授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军队,他们艰苦奋斗、无私拼搏为人民作贡献。请政治部按照郭副主席、徐副主席的要求对孔宪涛同志进行很好的宣传”;总后勤部孙大发政委批示:“徐副主席的重要批示,对孔宪涛同志的事迹作了充分肯定,要求我们要很好的宣传,这是对总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巨大鼓舞,请后政在总政指导下,拿出宣传计划。首先在总后系统宣传好”。
孔宪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做出毕生奉献的一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专家、好老师,是我军医疗卫生事业和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损伤。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孔宪涛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军医大学而努力奋斗。
孔宪涛同志永垂不朽!
2楼
沉痛默哀三分钟
3楼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10/31/001346.jpg[/imga]


永远的怀念,

  2005.11.20宪涛叔在参加上海分会筹备会议上仔细阅读文件(局部).

4楼
希望早上有空参加吊唁,离我住的地方不远。
5楼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10/31/133531.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10/31/133514.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10/31/133456.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9/10/31/133415.jpg[/imga]


     今天上午九时许,吊唁宪涛叔的人从各地赶来,有部队领导,战友,医院同事,亲朋好友学生及族人代表.市委领寻韩正,殷一璀,总后勤部秦银河部长刘生杰将军等送来了花圈,大厅里一片肃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