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诗双绝孔凡章

楼主
棋诗双绝孔凡章
 

□孔祥安
 
  我的伯父孔凡章先生是蜀中棋坛的奠基人之一,但少有人知道,他还
在古体诗词方面造诣精深。1999年9月18日他在京去世,只留给我无
尽的思念……
  我的名字是伯父取的。在儿时记忆中,伯父是慈爱宽厚的长者,到初
中的时候,伯父还常参加我的家长座谈会。后来我们不住一起了,但每次
我去他处,他都要带我到饭馆里吃炒面或水饺,以他那时在棋园当教练四
五十元的月工资,要供他和堂妹祥明的生活,“请吃”一定算得上一笔不
小的开支。
  1963年伯母逝世,伯父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培养女儿上。伯父
为国家、为四川省培养出一批批叱咤风云的围棋选手,其中祥明是战胜日
本九段的第一个中国女棋手。
  十年浩劫之初,围棋被列为“四旧”,伯父被迫离开教练岗位。他曾
在棋园当茶倌,在猛追湾游泳池充守门人。由于伯父为人厚道,工作上尽
职尽责,对学生关爱备至,上上下下对他无不尊重,在那风雨如磐的日子
里倒也没有受到更多的迫害,反而得到多方的保护。在棋园为茶客掺茶
时,认识他的人都要站起身来,拉他坐下。在游泳池旁,耳边也常闻“孔
老师”的亲切招呼。但伯父那时与他心爱的围棋和学生分离,痛苦是可想
而知的。
  1983年伯父赴京随祥明一家居住。在休息之余,又担负起了教育外
孙的责任。他两年后的一首“教外孙学围棋”的诗描绘了他晚年含饴弄
孙、培养后代的欢乐:“天心怜我老,赐汝慰衰年。娇痴依膝下,形影傍
身边。木牛缯作辔,竹马剑为鞭。西山娇索抱,北海泣呼船。夜眠听史事,
晨起课诗篇。计龄方逾四,识字已盈千。让梨尊母训,怀橘博翁怜。培才
应自幼,学艺岂容延。启蒙分黑白,习战识方圆。一枰亲手教,马辛角冀
光前。”
  伯父勤思好学,多才多艺。1986年他以古体诗词方面的声望被聘为
中央文史馆馆员,文史馆诗词组组长。很多人并不知道,围棋和诗词都不
过是他青少年时的爱好而已。他1936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政治经济
系,解放前在经济界谋生。由于社会的变迁,围棋和诗词竟成了他后来的
职业和寄托,且皆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他棋艺的提高,主要是得益于在入
国手顾水如所创的上海蒲石路之中国围棋社后,所得顾先生的无私真
传。而他的诗词功底,则既源于家塾,又于震旦大学得乐患之教授指导。
抗战前成“风华集”、“冬寒夏热居诗集”。南京失陷后,举家仓皇入川,
衣物尽失,遑论诗集。抗战时伯父供职兰州,成“陇行集”,又于行役之
中丢失。后在成都成“回舟集”。解放以来,伯父生涯碌碌,无暇吟诗,
诗集置之床下木箱,旋为虫食。残纸又于文革中虑文字之累尽付祝融。
  伯父酷爱水仙。每年春天,都有文史馆中同仁赠他漳州名贵水仙种。
他的书房兼卧室成了水仙的世界,他曾笑曰“主人为客花为主。”水仙每
年都需更新,但他不忍扔掉开过了的旧株,都埋在院子里。于是小院长起
了一片水仙的森林。水仙的发芽、含苞、盛开、凋谢都换起他对往事、对
故乡、对亲人、对人生的无限幽思。1991年祥明因婚变携子出走日本后,
他思女心切,“常是深宵娇女梦中还”,水仙和诗词更成了他不可或缺的
伴侣。
  伯父晚年在北京住了16年,几乎每年都要回成都小住。1998年5
月,伯父回成都时还相约在2000年再相会。如今,他的这个愿望已经不
能实现了。可幸的是,我用摄像机把伯父与我们最后一次相聚的情景拍了
下来。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楼
可敬的老人!

2楼
    祥明棋坛称英豪
    源于双绝孔繁章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