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册封衍圣公为何非要扣上政治的帽子

楼主
[转帖]册封衍圣公为何非要扣上政治的帽子
[ALIGN=center][URL=http://news.sina.com.cn/pl/2008-11-05/175316595470.shtml]http://news.sina.com.cn/pl/2008-11-05/175316595470.shtml[/URL]

  几天以前的10月28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经过“册封”的“衍圣公”孔德成以89岁高龄病逝。明天就是他的“头七”,齐鲁电视台提出一个设想:中央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重新册封“衍圣公”?霎时间,关于孔德成是否应该册封的争论在文化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赞成者多以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敬重角度来看待此问题,而反对者则认为此举是“封建复辟”,更有甚者则认为此举是为了投台湾文化界之所好,所以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上升至了政治层面。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确是维系封建统治的工具,自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化俨然登上了中国文化的最高殿堂,随着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儒家文化又成了全国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程,而到了宋明时期,在程朱等人的促进之下,儒家文化又以“理学”、“心学”为新的形式成为全国科举考试的最主要内容。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统治过程也是一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儒家思想对二千年以来的封建统治的确也起到了一个专制文化所应起到的精神鸦片的作用。

  儒家文化的批判可以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在李大钊等人的号召之下,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是千百年来“维系封建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的文化界才开始将孔子边缘化。至于到了新中国之初,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运动”,孔子被贬的一无是处,孔子的文化遗产在此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康熙皇帝为孔子题的“万事师表”的大匾不仅被焚烧,就连孔子的墓也被人挖了出来,而如果说前者只是在文物方面有所破坏的话,而后者则表现了我国对于孔子及其文化已经到了“惨绝人寰”的境界了。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先生曾经在《文化革命与文化大革命》中多次强调,过多的强调文化对于政治的影响是从胡适、梁启超等人的“文化革命”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的根源所在。其实,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的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十七大上报告上,胡总书记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言中,胡总书记更是明确地表达了当前的文化应该走什么路的问题——“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可以说,十七大报告已经彻底宣告我们远离了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

  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当前的历史条件之下,我国对传统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容和开放的程度。那么,笔者斗胆试问那些反对者们,册封孔德成“衍圣公”又有何不妥之处?

  “封建复辟”?当前的社会中谈“封建复辟”——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个陈词滥调!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文革时的江青时代了,我们的史学也并非那个时代的“影射史学”了。自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尚且不到百日,张勋复辟也被打的一败途地,册封一个“衍圣公”怎么又成了复辟了呢?可以说复辟早已是百前之前的故事了,在现在的新中国谈复辟,岂不是有些杞人忧天?

  当然,反对者中持册封“有利于和台湾文化交流,有利于台湾知识界和大陆知识界的宽容”的确是有些道理的。可以说,孔德成长期作为台湾考试院的院长、总统府资政,他是台湾文化界的象征。但是台湾对于孔子和大陆对于孔子的态度也是不必必须一致的,如果说大陆本来就没有册封的诚意,或者说只是为了讨好台湾的文化界,我想此举也大可不必,文化与政治虽是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当册封变成一种“献媚”的时候,文化与未必会对政治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反对者似乎都已经把册封本身上升到了一种政治的层面,但这种所谓的上升又体现了一些所谓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寒酸与迂腐,因为往文化上扣政治的“帽子”实在是土的不能再土的文人思路了。

  “衍圣公”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在,怎可因孔德成先生去世而中断这沿袭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传统? [/ALIGN]
1楼
康熙皇帝为孔子题的“万事师表”的大匾不仅被焚烧,就连孔子的墓也被人挖了出来,而如果说前者只是在文物方面有所破坏的话,而后者则表现了我国对于孔子及其文化已经到了“惨绝人寰”的境界了。

“万事师表”应为“万世师表”!

[SIZE=4][B][face=黑体]天之未丧斯文也![/face][/B][/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