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迁入行唐的传说

楼主
孔子后裔迁入行唐的传说
    乾隆四十年(1776年),年方18岁的第七十一代孔子后裔孔昭朗,因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准备携妻外出逃荒。近亲孔家白兜(谐音)老奶奶见其小两口可怜,便为他们蒸了一锅糟糠饼子当干粮。小两口推着独轮车离开河北晋县,踏上逃荒之路。

    他们走着走着,遇一仙人卜卦,便上前问道:“何处可以谋生?”答曰:“西北方向,有一甜村!”又问:“甜村何处?”。答曰:“车上树、牛上房,之处便是!”昭朗虽不太明白,但还是朝着西北方向而去。

    几天后,他们到达行唐,夜里住在了西关马神庙内。第二天早上,昭朗出庙门向西而行。只见前面河滩上有一个集市,近处开着几家店铺。 昭朗边走边看。这时,从店铺房顶上传来几声牛叫。只见房顶上走着两头牛;再看远处,一棵枣树上挂着一架纺车。“车上树,牛上房”,昭朗急忙上前问:“此为何地?”答曰:“行唐!”昭朗想,“唐(糖)”岂不是甜,此地莫非就是仙人所说的“甜村”。于是,便安顿下来。

    “车上树”原来是卖纺车的为了招揽生意,将纺车挂在了树上;“牛上房”是河岸与河内店铺房顶同高,牛走在堤岸像走在房顶上。 几天后,有位老太太见昭朗忠实憨厚,便将其介绍给南方来的一杂货铺掌柜那里去做工。掌柜答应了,对他说:“做工可以,没工钱,只管饭。”昭朗干了一段后,掌柜见其本份可靠,便赊了一些糖果让其先摆了个糖床(地摊)。后来,掌柜的看他做生意分文不贪、忠诚善良,就试着带他去进货、送货,慢慢地开始让他独自去跑业务。

    一年后,掌柜一家说要回南方老家看看,让昭朗自己打理店铺。掌柜走后,原来一些赊账的客户来还钱,昭朗都不知道是那里的赊欠,不知能否收下,他们却说:“老掌柜临走有交待,直接交给你管就行。”

    后来,老掌柜再也没有回来过。昭朗就在行唐安家立业,其后生子六人建起了西关孔家院老六门。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0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