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续修《孔子世家谱》背后的故事

楼主
第五次续修《孔子世家谱》背后的故事
[TABLE=transparent,0,8,100%,left,transparent,0,none][TR][TD=2,1][P]第五次续修《孔子世家谱》背后的故事
 
孔海珠
2010年02月24日08: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P][P]  首部孔子家谱,当为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记录了十几代孔氏后人。明以后,按照惯例,世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国第一家”的谱牒,只大修过四次。康熙年间的家谱共收孔子后裔近两万人;乾隆年间的家谱增至十万余人;民国时期,家谱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1930年,成于1937年,当时收录56万人,被称为“民国谱”。[/P][P]  2009年9月24日,四海孔裔同聚祖根,在曲阜孔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家祭。《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与当地政府官员在孔庙大成殿前共同为新版《孔子世家谱》揭谱。《孔子世家谱》续修工程的告成,为儒家学说和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地方史等各项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同时也为满足孔氏族人以及广大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寻根认祖之情建立了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P][P]  《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最广泛的家谱,孔氏家族分别在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年间和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进行过四次大的续修。2005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在孔氏家族中又被称为“全国谱”,用于记载从孔子时代至今孔氏族人的传承脉络。首部孔子家谱,当为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记录了十几代孔氏后人。明以后,按照惯例,世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中国第一家”的谱牒,只大修过四次。康熙年间的家谱共收孔子后裔近两万人;乾隆年间的家谱增至十万余人;民国时期,家谱由孔德成主持编修,始于1930年,成于1937年,当时收录56万人,被称为“民国谱”。[/P][P]  本次完成的第五次修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续修。新谱录入族人时,本着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国籍的原则,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外籍孔子后裔均首次录入家谱。[/P][P]  论“字”排辈[/P][P]  《孔子世家谱》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各代都遵循着既定的辈分,从辈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P][P]  对于孔子后裔辈分排序,历史上早有规定:明初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因洪武元年第56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57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在八字之前为十个字(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由第65代衍圣公孔胤植后续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二年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又续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20个字,由当时北洋政府核准公布,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P][P]  目前,孔子在世子嗣中,以第68代的“传”字辈为最长,第83代的“念” 字辈为最幼。据相关人士透露,上海有1.6万多孔姓族人,平均以32.5岁为一代,最小的是第83代“念”字辈。但是,并不是每个孔姓人氏都会按照上面这个辈分序起名,尤其在五四之后。而且,家谱只注重男丁,女孩子是上不了家谱的。[/P][P]  艰难起步[/P][P]  1987年,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就曾向孔德墉提出续修建议,认为孔子家谱续修不可断。但按照祖训,这项工作应由衍圣公主持,因此,必须经与族人商议并得到现居台北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同意才能进行。[/P][P]  1996年,孔德墉去台湾向堂哥孔德成请教有关续修《孔子世家谱》的工作时,当时已76高龄的孔德成无奈地表示:“我没办法续修了,你回去和近支兄弟商量着办。”[/P][P]  孔氏家谱修订困难重重。为此,孔德墉找到国际儒学联合会寻求支持,时任会长的谷牧说,儒学联合会是研究儒学的,家谱可以作为一个儒学研究的课题——就是调查孔子后裔的情况,孔子的传承情况——以这个名义作为一个课题,所谓调查,就是续谱。同时指出:“从国家文化的意义上讲,家谱是个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P][P]  于是,孔德墉就以“孔氏家族谱牒研究组”的名义写了申请成立课题组的报告,最后由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签字同意。民国时期续修的孔氏家谱是个创举,它首次把家谱修成了“全国谱”,而这次孔德墉还想更大胆一点,他想把家谱修成一部“全球谱”。[/P][P]  苦辣酸甜[/P][P]  2009年5月,我专程从上海到曲阜参观续修家谱办公地,见到租用的两间屋子四壁布满书架,上面都是排列整齐、装订成册的表格材料,俨然是一个专业的档案库。我不敢去翻动它们,害怕打乱了它们的次序,孔德墉却熟练地抽出一本,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其中一个个寻根的故事。旁边的电脑房里,工作人员埋头工作,认真细致地输入数据、核对谱系……这是一项复杂宏大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他们连续干了12年,其中的苦辣酸甜是诉说不尽的。[/P][P]  上海分会的续谱大约在2004年启动,由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孔众先生主持。由于上海的孔姓族人居住分散,只能按“民国谱”资料线索寻找,工作量相当大。能续上谱,有人很高兴,但也有人拒绝入谱,说:“你让我入谱,入谱有什么好处?”[/P][P]  十余年间,续修工作协会共搜集到了140多万健在的后裔资料,加上“民国谱”56万人和已逝世的后裔,新谱的总人数将超过200万。其间,续修工作协会还在山西和河南发现了两支失散了千余年的后裔,并在台湾屏东、桃园等地发现了200多年前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后裔,成为孔氏家族传承史上的重要发现。[/P][P]  如今,孔子的后裔已多达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个命运跌宕起伏的家族,其两千多年的变迁史,如今都浓缩在80册共2000多万字的家谱中。
[/P][/TD][/TR][TR][TD=2,1][COLOR=#cc0000]文章出处:[/COLOR][/TD][/TR][TR][TD=2,1][P][ALIGN=left][COLOR=#cc0000]本网发布时间:2010-2-24 14:01:18[/COLOR][/ALIGN][/P][/TD][/TR][/TABLE]
1楼
修谱是个庞大的工程,回首过去谱成实属不易
2楼
海珠老师常有作品见报,也是我们上海分会的骨干成员.
3楼
[P]这文章的内容好像在颁谱的时候我就在报见过。[/P]
4楼
[EM05]现在看到谱就晕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