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们承认落后,但是我们在努力

楼主
南京:我们承认落后,但是我们在努力
 

  自从迁都北京以后,南京的科技文化教育经济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国立中央大学被肢解,留下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又拆分出了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飞机制造厂迁往南昌,原来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金陵制造总局迁往重庆,甚至连南京的公交车也被拖到北京组建了首都公交公司。原来南京通往武汉的沿江铁路停建(使得如今武汉要到达长三角南京上海甚至要绕道西安,这直接导致了沿江原本富裕的赣北、皖南经济的落后)南京到杭州的铁路拆除。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南京和杭州都只是从属于上海的地位。历次宏观调控,南京都在中央的特别关照下受到最严格的管制,很多由省市投资,和国家没有一点关系的新建项目被砍。在没有实行分税制以前,南京及所在的江苏省都是国家重税重负的极端典型。1988年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于是又从江苏省仅有的一点自留资金中“借”走了一百多亿。至今没有归还。除此以外,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分配银行储蓄存款的投向,那时的银行利用东南沿海省份人民勤劳节俭的传统,将大量的东南地区居民储蓄和物资调往东北,华北建设大工业项目,而在当时,这些储蓄存款是不用当地企业归还的,而是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相当于用从东南地区收缴的税收抵偿了东南地区老百姓的存款。这直接导致了建国以后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苏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投资严重不足,经济凋敝。同时国家在华北东北投资的项目多数效益低下,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或是亏损严重(如一汽,沈阳机床、东北铁路等)或者成为了国外资本垄断中国市场打压民族工业的帮凶(如一汽,北汽等)  
    而南京作为东南沿海国家重点打压对象,自然在劫难逃。直到1992年,南京市的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有85元,这一指标比乌鲁木齐的106元低了30%。人均住房面积不到3平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开放扶持政策也总是有意回避南京。本来珠江三角洲的优惠条件长三角就从未享受过(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哪一个也都不是所谓特区)。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心猿意马的发展长三角的时候,还刻意的对南京区别对待。早年在江苏乡镇企业最为红火的时候,江苏顶着压力办乡企,最终赢得了中央很有保留的肯定文件。其中谈到苏南的乡镇企业时提到可以考虑在一些地区大胆尝试,但是居然特别指出不含南京  
。进入九十年代,南京长江大桥日通行2万辆的能力严重不足(实际通行量是设计标准的三倍),南京市江苏省一直在向中央申请建设二桥,中央迟迟不予批准,最后迫于压力批准后又坚决不予拨付资金,而要求南京市自行解决。但是长江大桥不是南京的市内交通,每天苏皖鲁浙沪大量拥堵在长江大桥下的问题要南京市自行解决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至于新加坡政府本来落户南京的新加坡工业园为什么最后迁往苏州,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时为什么中央要求低调宣传,更是让人不可理解。  
    一件件类似的事件使得深爱自己城市的南京市民沉沦了。在九十年代的后期,南京经济缓慢发展,被苏州无锡常州迅速赶超。  
    但是不公正与偏见迟早是要结束的。南京作为文化古城那交错变换的宏大历史迟早要得到公正的评价。  
    南京人热情,同时深受中山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教导,不欺生,不排外,间糅并蓄,海纳百川。  
    南京人勤劳,在这里看不见满城稀里哗啦的麻将,噼里啪啦的扑克,不在用餐时间也决看不到酒店里的高朋满座。人们热衷于本职工作。  
    南京人沉着,在中央的不断打压之下,南京人早已经养成少说多做的习惯。这既是南京人的自我保护,也是南京人性格中沉淀着的厚积勃发。  
被国家拆成十几份中央大学的残余——南京大学,在建国后,忍受着国家对其规模的和投资的严格限制,在91年-98年以区区300位教授和不到北大五分之一的拨款,连续8年SCI收录、引用全国第一,至今其引用指标依然独占鳌头,令有千余位教授的北大汗颜不止。  
 
 南京人文化。自古南京就是中国的思想中心,中国哲学思想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东晋的建康清谈到明朝开光名义的陈朱理学,从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迁居南京著书立说,到鸦片战争著名思想家魏源在南京喊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冲破了满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美梦,严复在江南水师学堂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要挨打”。到太平天国晚期提出的《资政新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发展工商。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第一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追求的共和国。推行三民主义,高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培养近代民主先驱鲁迅的江南水师学堂,南京功不可没。在毛泽东死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南京大学讲师将一片历史宏文登在了光明日报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思想界的大地震。而九十年代推进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两大经济学先驱吴市场(吴敬琏)和厉股份(厉以宁)都毕业于南京的同一所中学——金陵中学。  
  今天的南京拥有全国第二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全国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也是中国发行量第三的报纸,仅次于参考消息和强制发行的人民日报)。馆藏全国第三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最大的明清及民国史料整理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每年图书发行量全国第三。拥有近120万在校大学生和8所211工程建设大学,700余家科研院所,76位两院院士。所有以上指标都仅次于作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考虑到南京只有300万城市常住居民,这个指标相当可观。  
进入2000年以后南京终于迎来了经济的起飞。  
2000年,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列所有省会城市中的第六名  
1 广州 2684.8 当之无愧  
2 杭州 1568.0 私营经济就是牛  
3 成都 1491.0 西南重镇  
4 武汉 1348.0 天气太热  
5 沈阳 1238.0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6 南京 1154.4 比手下的苏州无锡常州都差  
而到了2005年上半年南京(600万人口)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拥有720万人口的沈阳,800万人口的武汉,1044万人口的成都,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GDP总排名稍逊于青岛,位列第十一。仅以一名之差未能跻身前十。  

在福布斯2005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南京首次闯进前十,位列第九。  
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南京由去年的第8名提升至第6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  
而在“香港城市研究会”的2004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南京同样位居大陆城市第6位。  

南京人非常高兴城市这几年地变化,但是南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最佳商业城市的排名中,省内的苏州无锡都走在了南京的前面,在GDP方面,苏州无锡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人均指标上都比南京高出许多。这也是南京亟待努力的地方。  

南京在同其他城市的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南京看到了苏州政府的高效,看到了上海的开放,看到了杭州的创业意识和自力更生精神,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广州的商业氛围,青岛大型企业集团的运转模式。南京在不断的学习,每年都派出大量的政府官员交流。南京大学商学院更是将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了研究重点。  
南京承认自己的落后,但是南京在努力  
 
1楼
这些文章都是你写的吗?天那,不敢相信,我也是玩百度的老手了,我的ID说出来你可能都知道..
2楼
这破文章往这里贴干什么?有病阿?去新郎搜狐强国论坛什么的不行吗?
3楼
这个帖子什么意思?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德继[/u]发表的内容:[/b]

这破文章往这里贴干什么?有病阿?去新郎搜狐强国论坛什么的不行吗?[/QUOTE]
说话客气点!你以为你是谁啊?这破文章你可以不看啊,也不是让你看的。哪好你上哪呆着去!
5楼
德继,这是我们自己的网站.里面都是宗亲.说话要有礼貌.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切不可失了礼.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