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派入川再现一支

12楼
我是属于岭南世系,秦族后裔。
13楼
    关于这段历史,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无法查清“2、思韬--克贵--希革  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时候回到了惠州...”的原因。
    “1、上述第五十二代五子由惠州流寓甘肃皋兰县...”按照民国谱的记载:应该是五十三代,传承情况是这样的:
     41代昌弼(岭南派始祖)字:佐化,进士,官居敢骑常侍,因朱温造篡,河北大乱,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宰相徐彦若出镇岭南,昌弼祖随之入粤,至南雄保昌县平林村而居。子四:名:丛(草头下一聚,丛字繁体字的通假字)、荃、葆、麟
     42代丛在昌弼祖殁后扶柩欲归葬山东,逢江西兵乱,乃返南雄后子孙珠玑巷定居不复北返。无子。
        荃嗣绝,
        葆子一:承休。
        麟子飞龙,后裔迁河南郑州荣泽县定居。
     43代承休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从保昌县迁居广州彩虹桥定居,子二:继明、恪。44代继明任景城县主薄,子二:惟聚、惟翰居广州。
     44代恪迁居惠州子一:闰。
     45代闰子二:俊、静蓭。静蓭于宋绍兴戊辰年(公元1148年)任直隶山海关卫,后定居山海关。子一。
     46代俊子二:伟略、百宜。
     47代伟略子一鸿猷。百宜子一世辅(绝嗣)
     48代鸿猷子敏。
     49代敏子吉人。
     50代吉人子二:超、越。
     51代超子二嘉兴、嘉乐
         越子二嘉礼、登云。
     52代嘉兴子秦。
         嘉乐子举、奉。
         嘉礼子春。
         登云子眷。
     53代秦子诘
         举子思韬。
         奉子思蔚。
         春子思烈。
         眷子思廷。(秦、举 、奉 、春、 眷于宋理宗年间同时流寓甘肃皋兰县土门墩)
     54代诘(后名思全)子浚源、浚泽。
         思韬子克贵。迁居广东长乐县。
         思蔚子克德。
         思烈从皋兰移居颜家湾(现甘肃永靖陈井镇年家湾村)。
         思廷举家移居四川。
     55代:克源(浚源)迁居杏胡台(今兰州西固区杏胡台村)
         克泽(浚泽)子希远住颜家湾。
         克贵子希革。
         克德居颜家湾。
     56代希远子讷崇居颜家湾。
     57代讷崇子公佑居颜家湾。58代公佑子颜峥、彦魁、彦斌、彦嵘。四子随父于明成祖朱棣年间迁居半个川(今甘肃永靖太极镇大川村)公佑祖乃现在永靖县22343孔氏后裔的始祖。
     ......
     至64代尚昌于明万历初(公元1580年左右)移居平番县红城堡子(今甘肃永登县红城子)子二:衍忠衍孝(65代)。孙兴隆(66代)于清雍正年间迁居青海北大通,是为青海门源县后裔迁青始祖。兴隆祖子四:兰、芳、茂、华。同时还有兴隆带来的亲侄:钦。
     青海门源67代 毓兰、 毓芳、 毓茂、毓华、 毓钦后为门源五房,现在繁衍后裔近千。
     以上为岭南派在甘肃和青海的传承脉络。
14楼
[P]1.“46代静蓭于宋绍兴戊辰年(公元1148年)任直隶山海关卫,后定居山海关。”[/P][P]   [COLOR=#0000ff]此处疑问较大。照谱上所述,南宋初年,身在广东惠州的静蓭如何在遥远的金国的山海卫任职?而实际一般46代的年代大概在宋辽对峙时期,此处时间上、事件上均存疑。[/COLOR][/P][P]2.“五十二代五子由惠州流寓甘肃皋兰县”,“秦、举 、奉 、春、 眷于宋理宗年间同时流寓甘肃皋兰县土门墩”[/P][P]   [COLOR=#0000ff]52、53代时间大概在南宋末年。关于“[COLOR=#0000ff]举--思韬--克贵--希革”诸公[/COLOR],不知新谱中是如何描述的?[/COLOR][/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