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普及读本稿,请师长们指正

楼主
儒学普及读本稿,请师长们指正


世上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伴随真理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善,和谐而美好,带给人幸福;一种是恶,表现为残酷的争斗,最终把人引向深渊。两种力量此削彼长,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当善的力量呈优势的时候,社会能健康发展,人类生活和平安定,邪恶的东西躲藏起来,不敢见人;当恶的力量占据上风,社会就会动荡,战乱不息,恶势力在世上横行,好人倍受屈辱,生计艰难。顺应真理即是善,违背真理就是恶!真理面前善恶分明。善的力量生成和谐文化,恶的力量产生斗争文化,两种文化分别控制着人的大脑,决定人的命运,影响国家和社会。

    人类在远古时代曾经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后来逐渐分散到各大洲。来到东方的人带来的是和谐文化,因为他们勤奋开拓,最早出来建设新的家园,摆脱内部纷争。斗争文化随后才散布开来,四处侵占他人果实、引发了不息的争斗。和谐文化总要保护自己,而斗争文化总是在扩张。

    斗争文化初期发展缓慢,因为战争太过频繁,当各种力量逐渐平衡后,进入冷战阶段,商业和战争技术会快速发展,带动起整个社会的生产。尽管表面很繁荣,社会“进步”得飞快,可一旦力量失蘅,随即又会爆发生新一轮战争,很快再次衰落下去。和谐文化的发展则是稳步前进的。因为内心和谐的人追求利益的动力不如斗争文化那么强烈,面临矛盾时也不如斗争文化那样你死我活。和谐文化符合真理,尊重自然规律,与宇宙运行保持一致。所以和谐文化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如果没有外来破坏的话,都能稳步地发展壮大,和谐社会永远充满着希望。

    斗争文化再发达,等待它们的也只有灾难。有人计算过核武器的破坏力,惊人地发现,万一爆发核战,人类就会全部死亡,因为现在核弹的数量足够能毁灭地球五十次。多么可怕的结局!渴望和平的人们要与发动战争的人一道死亡,谁也逃不了。据说操控核战的控制器就象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样大,时刻携带在超级大国元首的身边,随时可以启动,只要轻轻一按,整个地球会瞬间毁灭。俄国人声称,除了核武器之外还有威力更大的新式武器。美国人说,只要一克最新研制的病毒就能让所有人全身糜烂而死,无药可救……这就是斗争的下场。

    斗争文化主导世界,人类即使不被战争毁灭,前途也是一片黑暗。环境污染已很难治理,癌症、爱滋病和一些奇怪疾病频频发作,能源消耗殆尽,臭氧空洞快速扩大,赤潮频发,雨林消失,全球变暖……平时我们可能感觉不到,等一旦觉察到了,就一切都来不及了。人类最终解决危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和谐文化取代现行的各种非和谐文化,用善代替恶,用和谐消除斗争,彻底纠正自取灭亡的做法,改变命运,这是唯一的希望。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斗争文化用技术和财富迷惑了世人,使和谐文化受到极大的伤害,首先要做的是恢复。主动型与被动型和谐都要恢复,恢复之后才能发展弘扬。人类最古老最伟大的和谐文化是什么?是儒家文化!“儒”字的本来意思是人在观测风雨,与上天对话,引申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和谐文化主导社会的标志是儒家文化恢复和发展起来,重新指引社会进程。

    中国是和谐文化的故乡,许多东南亚及世界上的和谐文化都是由中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上儒家文化很少被强行中断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只是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就被起义军给推翻了。清末西方入侵,是借着国内的民族矛盾,联合多国力量连续冲击,才造成了百年的中断。中国人为了富强,引进过各种斗争学说,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因为抛弃了儒家文化就没有真正的和谐了。儒学如果能够恢复起来,联合所有和谐文化,共同抵制住斗争文化的破坏,中国和世界就有可能获得最终的和平,我们内心的种种困惑才能得到完美解答。如果我们希望生活逐渐美满如意,幸福不会离去,恶势力不再破坏我们的家园,恢复儒学这条路就一定要走。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成绩,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全面成功!

有的朋友也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平,不健康,事事不如人意,试图努力去改变,但是却不知道病因在哪里,应如何去做。有的朋友对儒学有很多误解,被斗争文化所迷惑,坚持排斥儒学,所以迫切需要被点醒。也有的朋友想了解儒学却不知从何着手。那么这本小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它能让朋友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精力,熟悉儒学的中心思想,认识儒学,理解和谐文化,有意学习儒学的朋友可以由此走进儒门。走进这扇古老而宏伟的大门,您会发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一片绚丽无垠的天空在等您去畅游,有这样一座雄浑瑰丽的宝山正等待您攀登,还有这样一个温馨和美的家正等着您归来……

这本小书是由当代儒士集体撰写的,书中充满了善的力量和美好的祝福,将它带在身边能够为您指点迷津,化解苦闷。孔子的伟大智慧可以帮助您用自己的力量获得幸福的生活,收获精彩,实现自己的愿望。读过这本书的人,即使在前方山重水复前路曲折的时候也能豁然开朗,进入一片精彩的世界,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成为和谐文化的有缘人。

1楼
行走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每个人,每一天都要问许多问题:
我最需要什么?
机遇在前应该如何把握?
怎样让亲人获得幸福?
如何赢得我的渴求?
怎样得到最知心的朋友?
幸福稍纵即逝,欢笑过后为何会有遗憾相伴?
付出努力,心愿为什么难与人分享?
如何让事业成功,让生活精彩无限?
世界能象心中盼望的那样发生变化吗?
我的未来将会怎样
……
有时可以向朋友们倾诉,有时则独自默默地想。问题多了,也会盼望得到真诚的帮助,增加人生的智慧。答案何处寻,谁的智慧能够完美解答这一切,谁是真正智者,最终解我心结。


    若有这样的智者,他肯定比所有人看得远,想得透彻,他的学问受到最高的赞誉,跟随他学习的人一定非常多。他会是一个仁慈和蔼的人,关怀他人,乐将知识无私献。他会循循善诱,一点一滴传授,让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在全球化的今天,他的智慧更要绝对精妙,能够看透万事万理,能让世人共享和平与幸福,否则,对我们的帮助也仅仅是一时一地。世界战乱不断,空气水源污染,资源短缺,个人幸福也总难长久。要珍惜今生就要善待万物,要改变自我就要改变整个世界。世上会有这样的人吗?


2楼
第一,什么是儒学?什么是儒?

    朋友们如果要了解儒学或学习儒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儒学”,否则了解就会有偏差,学则难以深入和精纯。而要懂得“儒学”的含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儒”。
“儒”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儒”是指的一种人,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他们全都是古老华夏的文化精英。他们来自远古时代,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是人文初祖伏羲氏的传人。“儒”字的本意是指观测风雨记录天象的学者,他们继承了伏羲圣祖的天人智慧,首先创立了大汶口文化,然后吸收融合了仰韶、龙山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五六千年前发展成为华夏族的核心。
他们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了古代文字,从事着教育、祭祀,编辑文史,主持礼仪,演练乐舞,管理国家。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时候辅佐圣祖黄帝统一了中原,奠定了国家的基业。他们是中国和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为民族立下了无上的功勋。
国家与民族建立之后,他们开始尽心竭力地继承传播文明与智慧,维护华夏正统文化,精心呵护着民族文明的基因,历尽劫难,百折不屈,薪火相传,直到今天。
人们又称儒为“儒者”、“儒士”或“儒家学子”,还习惯于把博学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全都称为儒。不过在真正懂儒的人看来,这些名称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那么儒学又是什么呢?“儒学”简要地说就是儒的学问。
 一门学问的建立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长时间的发展,还要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检验,儒学就是这样。从圣祖伏羲昭示天人之道开始,经过了历代圣贤的发展完善,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雨雪风霜,凝聚了无穷的智慧心血,千锤百炼,最终由先师孔子创制而成。
儒学是先师融会了历代大圣大贤的智慧后创立的。历代圣贤发现和流传着无数的智慧之果,把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发现的宝贵的知识熔炼成一门学问需要一道中心纽带贯穿连接,如同人的生命,先要疏通血脉,打造骨架,润养肌肤,最后成就完美的形体。
先师为了光大华夏民族的文明传统,弘扬纯正的儒文化精神,用毕生的心血创立了这门伟大的学问。他先将远古圣贤流传下来的文化信息搜集整理,然后通过艰苦的修订、阐释和完善,最终成就了以天道为脊柱,以仁爱为血脉,以义理为骨骼,以礼乐为肌肤,以政法为手足,以良知为双目,以诗文为喉舌,以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和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为精神,构筑起穿越古今,超越种族,容纳天地,吞吐日月,健行不已,生生不息,中正光明,辉煌永驻的人文思想学说。
自从先师创立儒学之后,天地之间就有了一盏明灯,万物生灵得到关照,从此获得了无限宽广的生路。明灯不灭生机不熄,儒学弘杨世界太平。又经过了两千五百余年的历练与发展,儒学已经成为全世界人内心中共同期待,共同呼唤的无上大道,只要时机成熟,她就能指引五大洲人民迎来最终的和平,让全人类获得永恒的幸福。

3楼
第二,什么是儒家?
先师在创立儒学时,最全面最真实地把历代圣贤的思想智慧精华融合在了一起。儒学是华夏文化的正宗和主流,一些支流与旁宗怎样了哪?中国幅员辽阔,文化璀璨,就象大地上流淌着无数的河流,其中有主流也有支系,主流学说就代表了华夏的真精神,是直源于儒的。有些是同源异向,独自发展的学问,虽然发源与华夏,但是没有全部汇入儒学,成为了旁宗,它们形成了各种学派,比如道家、法家、农家等等。他们也是华夏之学,但是与先师创立的儒学不同,一偏一全,一主一侧。在人看来都是学派,都有传统,于是便把它们与儒学并列,相比较而称为不同的学派。
中国人最敬重师长,帝王也要向老师下拜,这是好传统,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与学生就象一家人,不同的学派就是一些不同的大家庭。于是就有了“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名称,九流十教,百家争鸣。儒家虽然是大宗,但是先师一贯主张“和而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儒学全心敬重这些各有特色的学派,愿与他们并立偕行。毕竟都是华夏思想,各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在这些学派的簇拥中,儒家就向泰山耸立在群峰之上,更加得巍峨壮美。
学习、继承、弘杨儒学的人组成了儒家学派。儒家与百家本是同根同源,气脉相连,如同兄弟。虽说兄弟也会有竞争,也会争高低,论短长,但是最终都是为了华夏大家庭的富强繁荣而努力。现代学者一致认同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称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古代人更是推崇儒家。《汉书》称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于道为最高。” 庄子评论儒家说,“性服忠信,身行仁义……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先师集合古圣先贤的精神创立了儒学,源头支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主系,中国的主体思想从此便明确了。儒家学派形成后,遵循先师教导的儒士们就称为“儒家学子”,与先前的“儒”和“士”便有了分别。儒家学子以先师的学说为正理,先师传授和推崇的是正宗,其他华夏文化也要学习,但需要用先师的思想进行甄别。先师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各种学派的学说,包括现代的西方学说,儒家学子都应虚心学习其优秀的部分,借鉴、接受对社会发展有利的内容,不轻视也不能排斥,但评判他们的价值和对错就只能依据先师教导之理。这里千万不能疑惑,一旦分不清对错真假将会后患无穷。失去自己的本心,偏离主流,对的知识也会学错用错。我们国家出现过的各种混乱很多都是因为人们不尊崇先师的教导,不辨是非黑白,一味相信他说的缘故,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追悔莫及。
儒家学子就要学习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是很系统的,《四书》、《五经》、“六艺”都要学都要懂,直到内心真正领会,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完美社会才为成功。然后就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去造福子孙,报效国家,流芳后世。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儒学,只是赞同基本的华夏精神,懂得儒学的某个或某些主张会怎样?也可以称为儒士,但不是正式的儒家学子。能够一时一事地造福社会,可是自己的能力往往发挥不出太多,有时还会把才智用错地方,好心办坏事。因为没有系统学习先师的教导,不了解先师的真意,学理未通,虽然努力效仿圣贤但不会融通,效果不好,还会走偏,走错。所以真心完美人生造福社会就要系统地学习儒学,把握主流。作为儒家学子就要信奉先师孔子的学说,努力学习经典义理,勤勉实践,同时吸取其他学说的可贵成分,最终落实在运用上,服务于世界。



第三、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师孔子是世间的“圣王”,即“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是说先师集上古文化之总合于一身。“至圣”是圣贤中的圣贤,地位至高无上。“文宣”是说他传播文明,教化万民。“王”是人爵的最高等级,会通天地人者为王,世间力量没有超过王的。圣王与帝王不同,帝王是一时一世之尊,圣王则永世尊荣。孔子的德能超过所有人,但他在世的时候并未拥有权禄,后世又称他为“素王”。以师之职立王之功,后世君子都信从他的训命,故又尊他为“至圣先师”,权禄则由后人和弟子来荣承。

   先师受命于天,“以先知先觉之心承天子之职。”什么意思呢?很简单,权位与才德其实是不对应的,社会上很多人有其位而无其能,在重要位子上却发挥不出作用。但也有一些人有其能而无其位,甚至有将相之才却终身做着平民百姓。先师用自己的学说指导国家,当时就被尊为圣人了。他把握着世间正理,所以能做最高的评判,代天明制。后来人如果继承和实行他的学说也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代人如果都虚心学习了他的学问也能够让全天下获得太平。他虽然早已仙逝,但是他的思想无时不在,可以治理好整个社会,只要人们能全心继承,就如同他在一样。


      先师出生在东周时代,周灵王二十一年为孔圣元年。诞辰之日是夏历八月二十七(西元前551年9月28日)。他出生在鲁国,故乡在现今的山东曲阜,去世后也葬在曲阜,所以曲阜被称为圣城。他的出生地在曲阜东南五十里的尼山,当时是父亲启圣王叔梁纥的管辖地。因为母亲颜徵在曾向尼山神祈祷而怀身孕,所以先师名丘,字仲尼。先师是商代圣贤微子的后人,微子是炎黄贵胄,品德高洁世人称颂,商纣王不听他的劝谏,最后亡国。周成王敬重微子,将他封为宋国的国君,他的一支后人从辅佐五代宋君的贤人孔父嘉开始姓孔。到五世祖时,国内发生动乱,为避开恶人的迫害来到鲁国定居,卜居在曲阜东面的昌平乡。曾祖防叔曾任鲁国的“防邑宰”,管理地方政务。父亲叔梁纥,勇力过人,在一次战斗中手托悬门挽救了鲁国的将士。他为鲁国管理陬邑,被称为陬邑大夫。他有九位女儿,但是没有期望的儿子,于是向鲁国学者颜襄求婚。颜夫子有三位女儿,小女儿颜徵在嫁给了他,二十岁时降生了孔子。

    母亲颜徵在向尼山神祈祷后相传有麒麟降落到院中,口含玉牌告知她将有圣人降世。临盆时候天空中传来美妙的音乐,有双龙和五位老人从天而降前来护卫。先师刚刚出生时相貌非常奇异,传说有“七露”,母亲不敢收养他,将他放在路边,后来回想起种种神迹,再回身去寻找,发现已经不在原地了。她四处找寻,最后在尼山脚下的坤灵洞中看见一只雌虎在为他哺乳,洞口的一只苍鹰用双翅为他扇风,她完全明白了上苍之意,便将他怀抱回家中悉心抚养。这就是曲阜民间广为传颂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神奇的故事。

    先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苦。先师天资聪慧,孩提时代就喜爱礼器,游戏时常习练礼仪。十五岁时立志苦学,参透世间真理,以造福社会。十七岁时母亲也去世了,先师非常悲伤。母子情重,为报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之恩,希望将父母亲妥善合葬在一起,让两位老人相互陪伴。他向乡邻求助,得到一位长者的指点,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将两位老人合葬在了房山脚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当时社会权位观念最重,不重才德。先师十七岁时参加鲁国执政大夫季氏宴请士人的宴席,曾被家臣阳虎无理阻拦,但先师志向高远,向学之心弥坚,终于在二十岁时成为鲁国名士。他十九岁的时候迎娶了来自故乡宋国的女子亓官氏为妻,二十岁喜得贵子,当时鲁国国君闻听到喜讯后,赐给他一尾鲤鱼表示祝贺。他感怀国君的惠顾,给儿子取名为孔鲤。这一年先师为国家担当了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工作。他管理的仓库帐目清晰秩序井然,管理的牲蓄肥壮而毛色鲜美,人皆称道。


    先师非常关心国家的安定与民众的生计。他潜心研究治国之道,探索社会人生的真谛,学无常师,谦逊地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二十七岁时曾向来鲁国访问的著名贤君郯子求证古代官制,学识日臻完善。先师“三十而立”,经过长期的积累探索,在三十岁时构建起了宏伟的思想体系,并勇毅地创办私学,开启了传扬人间正道的艰辛伟业。
    先师在办学时抛弃了旧有的等级观念,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有教无类”,勤奋办学,一生教授弟子达三千人。他非常体贴学生,有志少年只要象征性地以一束干肉为进见,就可以收在门下,聆听教诲。他办学立德为先,德业并进,经常告戒学生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他循循善诱,启迪潜力,引导人自主思考;他从不埋没个性,主张“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实现每个人的价值。他倡导全面发展,有七十二位弟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精。先师还非常注重乐教,他喜爱音乐,在齐国闻《韶》乐,如醉如痴,竟“三月不知肉味。”

    先师“四十而不惑”。在四十岁时感悟确证了天地人三元一贯之道,智慧澄澈圆满无缺。他看透了鲁国的危机,暂不从政,潜心修正《诗》、《书》、《礼》、《乐》,弟子大增,很多是从远方前来求学,声望日隆。

    先师“五十而知天命”。这时的他已经完全了解了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开始实践大道,展示儒学的伟大力量。他先任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政绩卓著,各地纷纷效法。随后出任了大司寇,开始全面治理国家,使得“鲁国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货不饰伪,百姓安居乐业。在夹谷之会中从容挫败了齐国劫持鲁定公的阴谋,迫使齐国承诺归还侵占的土地。此后齐国非常恐慌,为阻挠鲁国的强大,千方百计离间鲁国,用八十名舞女及各种淫乐来迷惑鲁君。先师见到鲁君沉迷声色怠慢朝政,将使大道蒙尘,便寻求传道的新途径。不久,他毅然率领弟子们离开故乡,开始了周游列国,向全天下传播文明的壮举。

    先师在五十五岁时开始天下传道,直到六十八岁返回故乡,用整整十四年时间在各诸侯国宣扬真理,足迹遍及中原。他曾向七十多位国君宣讲伟大学说,教化无数民众,沿途留下许多圣迹供人瞻仰,完成了旷古未有的盛举,万民传颂,千古流芳。先师在传道途中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几次面临巨大危机而从容应对,反复验证了他“天纵之圣”的尊荣。他曾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绝粮七日,弟子们都已无法行动,他却能“弦歌不辍”,在匡城时被围困了5日而神色泰然……途中遇到许多贤人隐士,反复印证了真知妙理。传道的过程也是证道和显道的过程,经过这次盛举,儒学终成为旷世绝学,无上真言,从此永存于世间。

   先师“六十而耳顺”,看透了世间的一切纷繁,洞悉所有世事的缘由,在最高境界俯瞰社会,慈心包容一切。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为大道的化身,与天地同功,与日月同明,与雨露同泽,无所不被其德,成为生命的厚载,万世的救主。

    先师在六十八岁时被弟子迎回鲁国,开始述文传道,编订六经,好让文明之花永远盛开。就在先师寿元七十三岁春季的一个夜晚,他梦中见到自己坐在厅堂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于是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次日清晨,他曳杖逍遥于庭院中,悠然吟唱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先贤子贡听后非常敬愕,急走到先师身边,先师安慰道:夏代之人把棺木停放在正房的东阶,周代人停放于西阶上,商代人停放于两柱之间。我是微子的后人,我已经走完世间的旅程了……说罢,先师安然息卧于床,七日后便离世而仙游寰宇了。

    先师临行时所吟唱的本是宇宙的法音,是上天假世间语以示道尊所在,道身经七日后归元,这时无须再有神迹呈现。就这样生民未有之至圣至尊,集人文之大成以身显道,道成而归化,一代圣王离开了世间。先师去世后,先儒们将他的遗体安葬于泗水岸边,用事父之礼服丧三年。三年礼成,相对痛哭尽哀,挥泪离别,踏上了各自的弘道之途。惟独先贤端木子送别同门学友之后,又在先师的坟旁营造了一间茅屋,独自守墓三年,总共守墓六年,方才离去。又有许多先儒和鲁国人为追念先师恩德又返回圣墓旁陪伴先师,把家搬到墓旁定居的约有一百多户,被称为“孔里”。

    先师离世后,各地先贤带来各种树苗栽植在墓旁,故圣林之中多奇树,现在还有不少连专家也叫不上名字来。先儒子贡手持的哭丧棒入土生根,青翠千年,满清时才枯萎。有人将其枝干刻绘于石碑之上,立于墓旁,石碑晨夕间竟常有泪迹渗出,人称流泪碑,为世间奇迹。

    先儒们对师尊非常崇敬,每当有人诋毁他时都会毅然卫道。端木子曾告戒愚人们说:先师如同日月,人离开日月则不得而生,“人虽欲自绝,又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先师昭示的大道由儒家学者们继承和传扬着。三千弟子中杰出者,德行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有宰我、子贡;政事有冉有、子路;文献有子游、子夏。道统则由曾子传承,孟子弘开,代代相延,万世不竭。

    先师卒后的第二年,鲁君便将其故宅设为寿堂,虔诚祭拜。堂中珍收藏有先师的衣冠琴书车具等圣物,自此以后,香火未曾在世间断绝。汉高祖刘邦过鲁,以祭天仪式祭祀先师,从此祭礼成为国之大典,与“祭天”“祭黄”并称“三大国祭”。虽然中国大陆在西风横行的年代停止了公开祭祀,但是世界各国供奉先师的香火日盛,圣道远播海外。庆幸的是2004年大陆也正式恢复公祭,05年举行的“全球同祭”规模盛大,盛世气象初现。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先师开创的儒学是世间唯一的正道常理,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只要世人真心学习继承先师的学说,遵行他的心愿,社会就能逐步趋向和平,先师在天之灵必将庇佑全世界的民众,远离战乱困苦,将来永远生活在和谐幸福的大同世界中。



4楼
以上是曲阜儒学推广人士,炎平拟发行的儒学普及读本文稿,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表意见。
5楼

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号称东方文明古国,但总被西方国家落后?既然是落后的文化,为什么还要发扬,为什么不去学学西方先进的?中国是聚水而居的农垦文化,但在商周以前仍然和西方有相同的文化特点,那就是游牧文化.这种游牧文化的特点,就是人的适应性很强,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抢夺是家常便饭,以至于成吉思汗横亚欧大陆.所以,西方文化是一种野蛮的抢夺文化,已经越来越不能被人们适应.中国的农垦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提倡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概念,中国人喜欢有固定的居住地,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美满的家庭生活,而这种和谐大同的思想就是本初儒家文化.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719 seconds width 9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