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奇迹--------满嘴儒家骂儒家

0楼
好,有种不吐不快之感!
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丁国辉[/U]发表的内容:[/B] 《论语》中好多地方矛盾,比如孔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义之与比。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坭,小车无栎,其何以行之哉?还有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可是对一个弟子却说,非吾徒也,小子明鼓而攻之可也...[/QUOTE]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是孟子的话,原文是“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SIZE=3] [/SIZE]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SIZE=3] [/SIZE]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SIZE=3]
[/SIZE]  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亦即“信”的通权达变问[SIZE=3] [/SIZE]题,我们在《论语》的有关读解中已说得很多。这里只作简单重[SIZE=3] [/SIZE]申,即,一方面“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最典型的强调就[SIZE=3] [/SIZE]是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用我们所说的最为极端的情况就是,难道对你的敌人也要讲“信用”吗?所以.要[SIZE=3] [/SIZE]根据具体情况而通权达变。通权达变的标准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惟义所在”。和孔子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道理相通。

   义是最基本的不能放弃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实[SIZE=3] [/SIZE]际生活中掌握的原则。有了原则,当然就要好办得多了。

2楼
林子大了 什么鸟都有,是不是好鸟,群众看了就知道。
3楼
当今社会在爷爷种下的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骂爷爷的人多了。
他们分为两类:无知者和无耻者。
4楼
小时候虽然没读过《论语》,但是这种感觉一直都有。其实,既便没有读过《论语》,《论语》的、孔子的、儒家的许多东西,早就融到了血液里了。既便是在那些骂孔子最凶的人,其思维里一样都会有孔子或儒家的成分在里面。这是洗不掉的,经过了千年以上的沉淀。包括儒家在内的传统,己经和我们的血液与灵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别说短短的五、六十年即使三、四百年都是分不开的。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1406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