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 英语误国

楼主
二论 英语误国
[ALIGN=center][B][SIZE=6]      [/SIZE][/B][/ALIGN][ALIGN=center][B][SIZE=6]       [COLOR=#f70968]英语误国[/SIZE][/COLOR][/B]                               [/ALIGN][ALIGN=center][B][SIZE=4]孔 刃 非[/SIZE][/B]          [/ALIGN][ALIGN=center][B][COLOR=#ee11c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OLOR][/B] [B]     [/B]

[B]    任何一个有良心有良知的中国人现在都到了深刻反思英语的时候![/B] [B]    [/B]

[B]   [COLOR=#f73809] 一、英语——成为我国评估人才的首要标准[/COLOR][/B] [B]    [/B]

[B]    [SIZE=2]每年全国各行各业人才的职称评定,英语成为首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你有天大的本事都只能算个屁。因此,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一大批中国优秀文化的缔造者还作为“菜鸟级人才”沦落为“中国文化大学”的助教!而吴道子、张择端、唐寅、朱耷、齐白石、傅抱石等人也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给郞世宁或者现在南非的末流画者K·米斯特研墨,多次申报讲师都因英语不合格而未能通过![/SIZE][/B][SIZE=2] [B]    [/B][/SIZE]

[SIZE=2][B]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过了“关”,职称英语考试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舞弊得以通过---这种人事考核制度成为培养“人才”们作弊和对祖国不诚实的基因。中国究竟有多少人职称外语考试没有作弊?![/B] [B]    [/B][/SIZE]

[SIZE=2][B]    这不是“人才”有问题,而是考核制度有问题。要警惕啊!人事部门的贪腐与“新汉奸”![/B] [B]    [/B][B]说得严厉一些,目前的人事考核方法是“汉奸式的方法”,人事部门的“良好制度”已滑到制造“新汉奸”的悬崖![/B][/SIZE] [B]    [/B]

[B]    [COLOR=#f70909]二、英语——成为全国人民成才的充要条件[/COLOR][/B] [B]    [/B]

[B]    英语——中国每天有近3亿人在口吐白沫的念英语,为什么?为了“考试”!小学入学要看孩子的幼儿英语,初中入学看小学英语,更不用说高中、中专、大学、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与毕业,有多少人因为英语而遗憾终生,甚至自杀、沉沦。尤其是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英语成为先决条件,这就葬送大量的俊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知道是谁放的屁?![/B] [B]  [/B][B] [/B]

[B]    [/B]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吕诺): 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居然难住了“老外”;“英语变成了一门学习时间最长、家长花钱最多、学生投入精力最大而效率最低的课程,这是应试教育造成的。考试的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清华大学英语系原副主任孙复初教授说:“学生不愿念课文了,在课上全是背词汇,然后做模拟题。学生几乎用一半的时间在学英语。中考、高考、大学四六级,学生感觉到,从小学到博士,学习英语好像都是为了下一次考试,但应用能力没有提高。” ;“社会舆论、政策导向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英语成了一种资格,哪怕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你的英语不过关,对不起,不能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说。“升学、招聘、晋升,甚至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无不考英语。”          

   [B] 再看看我们全国人民的子女是如何被培养的:[/B]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由8777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8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后悔上大学”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他们不满专业不专、公共课要求太多,抱怨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竟占了一大半。有人对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两校大四年级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调查显示,2/3的学生对大学前三年的课程“不满意”,觉得“没什么收获”。       

    [B]然而,教育部为这种英语教育极力辩护。他们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转换作为高校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借口。其实,我们高校的大多数教师,八十年代和现在上的每一节课是不是因为扩招后就不同了,就不认真了?八十年代有[/B][B]1-2[/B][B]篇文章,每周上[/B][B]4-6[/B][B]节课就能作为评教授的业绩,而现在的大学老师呢?是不是因为学生多就放松了,故意把书教得比精英时代差了?文章容不得少了?[/B] [B]    [/B]

[B]    最无知和最无耻的是“淡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所谓新理念,原来的基础和大梁换了,材料减了:高等教育的“偷工减料”极其严重,其大厦何以不倾?现在有识之士呼吁说“研究生本科化”,“硕士生当不到80年代的专科生”。“淡”是很淡了,但“宽”了什么?“厚”了什么?95年前中文系本科的古代文学是360多节课,如今减少到108节。我调查11位文学硕士和3位博士,没有读过四书的有9位,没有通读四大名著的有7位。大学里有大量18个课时的课程,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无以适从,18个课时一门课,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误人子弟,害人害已。课时都到哪去了?到《英语》课中去了![/B] [B]    [/B]

[B]    大多数学生拿不到学位和毕业证,都是因为英语,学中文的学生不毕业是因为英语不及格,这种教育制度不是新汉奸制度是什么?相关领导造成如此大的失误不辞职就没有天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才?[/B]       

[B]    [COLOR=#f70909]三、英语——是不是强国的充要条件[/COLOR][/B]   [B]    [/B]

[B]    我们不能否定打开国门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但邓公时代以来取得“中国威胁论”的惊人成就恐怕主要不是“英语”带来的吧?英美等“英语祖师爷”好像从来没有对中国开放过先进的东西。“自立更生”是我们改革开放赖以成功的关键![/B] [B]    [/B][B]如果英语学好了就成才,就能强国,那么南非早就上了天堂,如果英语作母语就能强国,那么菲律宾,印度早就进了西方极乐世界![/B] [B]    [/B]

[B]    我们就算宣布用英语作国语,因为不是原创语,就得永远排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菲律宾等国之后。联合国还用什么汉语文本?[/B] [B]    [/B]

[B]    其实我们还不如宣布英语为“国语”,反正过去陈独秀、钱玄同、瞿秋白、鲁迅、章太炎都这样想过说过。如果英语是国语了,我们全国各级学校开汉语为外语,学的时间就更多了,汉语还更能被保护起来。如今四年大学中《大学语文》只有36节课,英语最少360节。[/B] [B]    [/B]

[B]    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也许是为了救国吧——我们如此学习英语![/B] [B]    [/B][B]英语在中国如此猖獗,但中国的翻译家却奇缺,也许不是英语之罪,是教育制度之罪![/B] [B]    [/B]

[B]    难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全国人民都得学农业,都得去耕田吗?[/B] [B]    [/B][B]难道因为我们的身体健康重要,全国人民都得学医学,做医师吗?[/B] [B]    [/B]

[B]    难道我们都要住在房子里,全国人民都得学建筑去做泥水匠吗?[/B] [B]    [/B]

[B]    难道因为我们要生育后代,男人全部要做手术变女人吗?[/B]   [B]    [/B]

[B]    这是致乱与无父无君的逻辑!孟子都知道社会分工![/B] [B]“师夷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历史证明了它的失败,现在的英语教育制度不是洋务思想又是什么?[/B]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庆株说:“汉语面临英语的威胁,她的纯洁性正在受到破坏,她的地位正在动摇。我国的语言主权正在丧失!” “小学体音美、中学数理化用英语教学,是哪家的规定?”“这不是明目张胆降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吗!降低汉语地位就是降低我们国家的地位。”       

    [B]“保卫汉语就是保卫祖国!”这喊出民族的心声。[/B] [B]    [/B][B]    [/B]

[B]   [COLOR=#f709f7] 英语误国![/COLOR][/B] [B]   [/B][B]    [/B]

[B]    是到了高唱《国歌》的时候了!!![/B][/ALIGN]
1楼
卫东、维嘉:
    这几天怎么不能上来?网站出问题了?
一直没有空,后天开学了,这两天又上不了。
2楼
刃非长时间没有来报到了. 一向可好? 请将你可靠的联系方式用短消息发给我。

关于英语,还希望多多呼吁,现在学英语的太多了,我的饭也不太好吃了。哈哈。
3楼
哈哈--------
卫东好!
   
    可惜没碰到你,真得感谢你创建《孔氏宗亲网》,最想说的话总是想到这儿来,前两上不了,真想给你打电话。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孔刃非[/U]发表的内容:[/B]

卫东、维嘉:
    这几天怎么不能上来?网站出问题了?
一直没有空,后天开学了,这两天又上不了。[/QUOTE]
刃非叔,这两天在升级网站,现在好了。

您老可得天天来呀!

5楼
刃非兄高论!赞成!

    现代教育误区也,是一刀切的结果。国际交流学外语是有必要的,但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是所有人都用得上外语。也非每个人对语言接受能力都有天分。以外语水平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是绝对不公平的。事实学非所用者占绝大的比例。为仕途而学者多...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